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守正之道与创新之术

时间:2024-05-04

龙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2)

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开拓者之一,全球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数据已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不仅在技术层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数据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除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还被赋予新的内涵,致力于向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转型,因此馆员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职业定位。

1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认知困惑

1.1 图书馆边缘化论

当前,高校师生对实体图书馆的需求逐渐减少,出现了边缘化图书馆功能的观点。此观点认为,一方面,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消费习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设备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通过翻阅书刊获取信息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2022年4月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6%,数字化阅读方式已成为18—59周岁人群的主要阅读方式(占比92.8%)。另外,由于各大学术出版社的资源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使以往仅可通过图书馆获取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获取,导致图书馆失去了部分用户,其馆藏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难以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对馆员职业的价值认可度逐渐减低。

1.2 图书馆唯服务论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因此出现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功能的观点。此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提升服务质量展开,将馆员的服务质量作为对其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该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其割裂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育人功能,降低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对育人职责的重视程度,使他们的职业成长受限。

1.3 图书馆重技术轻人文论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的功能和内涵。这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智慧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图书馆越来越依赖最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促使图书馆构建了由多种技术整合的立体服务体系,导致馆员将技术水平与图书馆工作质量挂钩,忽视了图书馆的人文属性,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文内涵,继而丧失工作热情。

2 立德树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守正之道

2.1 职业理念的守正:不忘育人初心

高校图书馆自建立之初便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高校图书馆的初心和使命。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发展。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我国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心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很多先进青年都将其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随着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总书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指引下,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强调,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性质和优势,有效履行教育职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职业责任的守正:以“四爱”为育人抓手

2.2.1 以古代典籍育爱国之心。藏书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大多收藏了大量古代典籍,其中不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著作。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是筑牢国民文化自信的基石,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最佳养分。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开展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古籍推广宣传活动,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等,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使他们主动宣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2 以红色文献养爱党之情。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馆员应以高涨的科学研究热情,深入开展馆藏红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加强与高校思政教育规划、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及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积累红色文化研究经验,挖掘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义,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热爱红色文化提供智识成果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馆员应以多种途径引领和带动大学生学习、利用红色文献,增强大学生的爱党之情,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2.2.3 以地方特藏传爱乡之志。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除了要将高校积累的学科史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特藏资源,还要特别关注、研究和宣传所在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正确认识地方特色文献的独特价值,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文献的价值,做好相关的收藏、利用工作,并广泛征集、集中展示、多方位宣传,引导大学生了解区域特色文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2.4 以校史文献树爱校之风。校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史文献能够反映和总结高校的发展历程,是具有生动教育意义的教材。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应从数据挖掘、保护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规划校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构建多层面、全方位的校史文献资源馆藏及利用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高校的发展历史,增强他们对高校的认同感。

2.3 职业素养的守正: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图书馆馆员应立足自身岗位,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周围的人,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在大数据时代,馆员必须面对收集、整理、储存、分析、利用海量数据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全面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为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榜样,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另外,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关注阅读推广活动,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思考和妥善处理与他人、环境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3 顺势转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创新之术

3.1 数据馆员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数据化、数据决策化已成常态,对数据的挖掘与处理能力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核心素养。作为学术高地的高校急须具备专业数据素养的人员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及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因此数据馆员应运而生。数据馆员的工作职责、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和服务思维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馆员不同,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全方位地开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数据支持与服务工作。数据馆员应通过对大样本、真实数据的专业分析和研究,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和信息职能,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2 智慧馆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搜集渠道增多,传统图书馆向能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和情景化的知识增值服务的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馆员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从咨询馆员、学科馆员到智慧馆员的转变,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智慧服务。面对庞杂的学科服务数据,智慧馆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满足用户的智慧服务需求,提高学科服务效率;监控服务流程和关键环节,完善服务细节,开展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服务;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和大数据,正确预测学科发展前景,为师生选择学科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3.3 媒介馆员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普及,新的媒介不断出现并与传统媒介相互融合、渗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媒介馆员有较强的媒介技术应用能力和媒介教育能力,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和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媒介信息,避免在繁杂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媒介馆员应熟悉各种媒介的特点,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发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软件,以提高保存和传播信息的效率;利用新媒介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和抵制低俗、消极信息的能力;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互动,增进用户与高校图书馆的联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