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省图书馆珍贵图书战备转移小记

时间:2024-05-04

任大山

1969年,中苏由于珍宝岛事件,双边紧张关系骤然加剧,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紧急备战号召。河南省文化局根据中央精神,要求河南省图书馆将古籍善本及馆藏其他珍贵图书集中装箱转移至安全地方。河南省圖书馆革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转移工作,会议决定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付月华负责此项工作,并派王毓杰参加省文化局组织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家单位战备转移选址小组,到全省各地选择适当地址。根据考察,河南省图书馆最后选定位于巩县(今巩义市)康店公社(今康店镇)阶级教育展览馆(康百万庄园)。阶级教育展览馆相对封闭、安全,加之空房较多,又有窑洞,楼层坚固,同时室内干燥,通风较好,适合存放图书,是战备转移的理想之地。

1969年9月,河南省图书馆成立战备转移小组,成员由张银柱、扬文、周斌、于少兰等20多人组成。战备转移首要任务就是选择珍贵图书装箱,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11月底装箱工作完成,共计727箱。其中古籍善本253箱;普通版本古籍155箱,包括雍正版的《古今图书集成》16大箱,丛书中的大部头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二十四史》和商务版的《丛书集成》《涵芬楼丛书》等;另外还有其他珍贵图书40余箱、地方文献23箱、中小型分类图书240余箱。

1969年11月底开始转运,考虑到郑州到巩县的公路交通不便,决定用火车运输。根据分工,张银柱负责组织人员从河南省图书馆到郑州东站的搬运,周斌负责郑州东站到黑石关的火车押运及由黑石关到康百万庄园的人力搬运;王毓杰、薛连仲、胡宗祥、李景秀四人组组织人力把运至康百万庄园的图书按装箱时的分类搬运到各指定楼上,12月底全部完成。搬运期间,胡宗祥、李景秀驻康百万庄园看护,从1970年初至1975年10月,馆内员工轮流驻康百万负责看管这部分图书。

鉴于康百万庄园为暂借性质,为了长期备战,1972年河南省文化局决定在荥阳贾峪公社哇地修建永久性藏书窑洞,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电影公司同在一个院内。张树山、韩德英驻工地负责窑洞建设,两年后建成。河南省图书馆有5孔窑洞,4孔为3×30米,1孔为3×15米,共计405平方米。1975年10月,报请省文化局同意后,河南省图书馆将康百万庄园藏书转至贾峪窑洞书库。

此次转移由杨文、王毓杰、胡宗祥、冯新道、宋学清负责,先用人力车将书搬至巩义,再用汽车运至贾峪。此后,河南省图书馆专门派人在贾峪窑洞书库轮流值守看管。

1978年3月,为落实周恩来总理“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的指示,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会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为响应全国古籍善本书编目的需要,1979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将253箱善本书运回。1982年河南省图书馆健康路书库建成,贾峪窑洞书库所藏图书全部运回。

注:此文根据河南省图书馆业务档案及部分老同志回忆撰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