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馆际互借现状研究

时间:2024-05-04

白洁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馆际互借的发展情况以及现有的服务方式,分析了影响馆际互借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馆际互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馆际互借;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090-03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既能有效补充图书馆馆藏,提升其服务能力,又能缓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供需矛盾,在图书馆资源共享和读者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馆际互借包括返还式馆际互借和非返还式文献传递,笔者在此讨论和论述的主要是返还式馆际互借。

1 馆际互借蓬勃发展

图书馆在传统环境下开展的馆际互借业务主要是凭借纸本目录获取文献信息,并通过邮寄或馆际互借证等方式利用文献收藏馆的资源。显然,在传统环境下,无论是发现资源还是获取资源都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馆际互借工作效率低、传递速度慢,整体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馆际互借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馆际互借在网络环境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几大文献提供中心和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相继成立,如高校系统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CASHL),科研系统的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CSDL),以及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和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等。此外,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区域联盟如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系统(JALIS)等,都在各省、各地区积极开展资源共享服务。

随着馆际互借业务的不断推进,馆际互借的理念也在日益提升,不断有联盟开始突破馆际互借这种馆对馆的借阅模式,进一步简化馆际互借流程,提高馆际互借的效率。如:CASHL、BALIS等允许读者自己提交馆际互借申请,这种自助服务方式省去了馆员这个中间环节,为读者申请馆际互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网更是绕过图书馆直接把书快递到读者手中。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更多,通过图书馆的OPAC、联合目录检索系统等就可以获知文献的馆藏信息。另外,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平台还提供从资源发现到资源获取的一站式服务,加之快递可提供点对点的直达服务,使馆际互借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特征。

2 馆际互借服务方式各具特色

图书按介质可分为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不同介质图书的借阅方式也不同。纸本图书的馆际互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一是到馆借阅,即图书馆之间相互办理馆际互借证,读者凭此证到相应的图书馆自行办理图书借还手续。利用馆际互借证开展的到馆借阅是一种低成本的文献保障方式,适合在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中使用。其优点是借阅成本低,缺点是读者费时、费力,而且证卡的人工管理成本高。二是图书到馆,即馆员或读者通过馆际互借系统提交借书申请,文献提供馆依托邮寄、物流等方式将图书送达读者所在的图书馆,读者可以就近办理图书的借还手续。依托物流开展的图书到馆服务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文献保障方式。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不受地域限制;缺点是物流成本高,图书破损和丢失的风险较大。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图书馆电子书的馆藏数量不断增长,电子书的馆际互借服务也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实行。短期租借是电子书的一种借阅方式,目前在CALIS高校联盟的成员馆中运行,该系统开通了方正电子书的短期借阅服务,所有的成员馆都可以免费在线阅读方正阿帕比的36万册中文电子书和3,293册外文电子书。此外,该系统还向高校读者提供电子书下载到本地的服务,支付1元费用即可借阅30天,到期后电子书自动删除[1]。但是,这种电子书的借阅方式在其他联盟或协议馆之间还没有施行。相对纸本图书,电子书的馆际互借具有传递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而且不存在图书丢失和破损等风险。但由于电子书受版权、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还不具备广泛开展的条件。

3 影响馆际互借发展的因素

3.1 共享意识淡薄

馆际互借目前在我国发展得还不够充分,影响馆际互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办馆理念。目前,圖书馆“小而全”“大而全”“重藏轻用”的建馆观念依然存在。有的图书馆怕麻烦,不愿担当,缺少社会责任意识,还有的图书馆只想享用他馆的资源,却不愿为对方提供文献服务,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全局观念,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馆际互借的发展。

3.2 馆藏揭示存在问题

3.2.1 书目数据不准。精准的馆藏信息使馆际互借更加易于执行、便于操作。目前,有些图书馆存在馆藏流通信息揭示不准的问题,对已经丢失或查找中的图书在系统中不做变更,流通状态依然显示“在架上”,这不仅误导读者费时费力地找书,同时也让馆员在申请馆际互借时无据可依,若其对本馆还在架上的图书申请馆际互借显然不符合相关规定。由此可见,书目数据不准、书库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馆际互借工作的开展。美国常春藤盟校馆际互借服务系统Borrowing Direct对图书借阅范围的定义为:“本馆没有收藏的图书;本馆虽然收藏但目前不可利用的图书,包括已出借图书、参考工具书、珍本善本书、教学参考书、已丢失、查找中、装订中、订购中、编目中的图书等。”[2]Borrowing Direct系统的联合目录对图书流通状态揭示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值得我国图书馆学习和借鉴。

3.2.2 目录覆盖不全面。完善的目录体系是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基础。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就是依托全国性联合目录成功地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馆际互借服务。德国馆际互借条例规定,所有参加馆际互借的图书馆都必须将其藏书记录提供给地区性联合目录[3]。在美国,各图书馆收集到的文献集中在各自的馆藏中,但要以最快的速度编制目录送交国会图书馆编入《全国联合目录》,以便馆际互借,实现共享[4]。日本也建立了数据完整、更新及时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5]。目前,我国的几大联盟也是在整合成员馆目录的基础上开展资源共享服务的,但现有的联合书目并不能覆盖国内全部的文献资源,因此其在提供文献服务时难免有漏查漏检的情况发生。笔者认为,汲取国外馆际互借的成功经验以及建立覆盖全国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的联合目录,可以实现我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3.3 物流成本高,安全隐患多

馆际互借虽然已经是一项成熟的图书馆业务,但是因为借还周期较长,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容易出现丢书和破损等问题。吴雪芝、钟文娟在《BALIS馆际互借满足率探析》一文中指出:“上海图书馆在为BALIS馆际互借提供半年多服务后,因丢书现象严重而被迫中止提供服务”[6]。馆际互借中出现丢书、破损等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势必会影响馆际互借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几十年前的外文书,我国收藏的数量很少,可能只有一本,一旦丢失就会给图书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 馆际互借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推进电子书的馆际互借

随着图书馆电子书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子书共享的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目前还没有解决电子书馆际互借的版权和技术保障等问题,因此电子书的馆际互借在我国尚未广泛开展。目前,我国除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向高校读者提供电子书的馆际互借服务,其他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CASHL)等,只向协议馆提供纸本图书的馆际互借,对于电子书只提供少量内容的文献传递服务。

2013年2月,国际图联颁布了《国际图联图书馆电子借阅原则》,该原则允许图书馆复制电子书的部分内容,且允许图书馆以副本形式提供短期电子书的馆际互借[7],这为图书馆开展电子书馆际互借提供了依据。由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书受出版商许可协议等诸多限制,因此图书馆要加强与出版商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较为宽松的馆际互借条款[8],以此推动图书馆购买的电子书尽快实现共享。

4.2 重视宣传与培训

馆际互借是一项“雪中送炭”的服务,深受读者的好评。目前,虽然一部分读者已经有了使用馆际互借的习惯,但还有很多读者对该项服务知之甚少。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2015年实施了免费的馆际互借政策,免费后第一年的借阅量较上一年翻了4倍,第二年使用人次又增加了8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免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读者的馆际互借需求,提高了馆际互借的影响力,使用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但多数首次使用馆际互借的读者表示以前并不知道这项服务。由此可见,图书馆应加大馆际互借的宣传力度,并且长抓不懈,重视宣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图书馆应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并发放宣传材料,对到馆读者、咨询读者等提供有针对性的馆际互借指导,并在图书馆的QQ群传递馆际互借的各种信息等。

4.3 提升馆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馆际互借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因此负责馆际互借工作馆员的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馆员的责任心包括:对读者负责,快速响应读者的文献请求,提供精准的文献服务;对文献负责,控制风险,跟踪物流中的文献,发现问题及时与文献提供馆沟通解决;对本馆负责,通过馆际互借提升本馆的文献保障能力和读者满意度,树立本馆的良好形象和口碑;对文献提供馆负责,严格遵守文献提供馆的各项规定,与对方建立互相信赖的合作关系。此外,馆际互借馆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读者对馆际互借的满意程度。因此,馆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掌握提供文献服务所需的各项技能,同时积极参加业内的培训与交流,增长见识,提升业务水平。2010年,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开始与BALIS合作,2011年双方建立了交换馆员制度,此举有利于合作双方加强业务互通,开展深度合作。

4.4 技术和服务创新是馆际互借不断发展的保障

馆际互借有时会出现本馆有可外借的图书,但读者仍然提交馆际互借申请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读者根本没有检索该馆资源。显然,读者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其所需要的文献,而对于文献是从哪家图书馆借出的并不感兴趣,如果允许读者提交申请,就会造成本馆资源与资金的双重浪费。由此可见,简化馆际互借流程、减少馆员干预需要技术支持。如:图书馆可以在馆际互借系统中设置本馆优先、就近申请等限定条件,用智能化馆际互借服务平台代替人工审核,不但可以更加方便读者、节省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馆际互借的效率和读者的满意度。另外,馆员在與读者的沟通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借阅需求仅是需要图书的某些章节,这些章节无须馆际互借,通过读秀、百链云等学术搜索、文献传递平台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就可得到满足。这种结合参考咨询的馆际互借服务针对性更强,是任何系统都无法替代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馆际互借历经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全面开展馆际互借,应以馆藏资源为根本,以读者需求为动力,以技术和服务创新为依托,在区域联盟、系统联盟的基础上,加快全国图书馆联合目录建设的步伐,推进不同介质的图书在全国范围的共享,充分发挥每本书的价值,最终实现读者文献需求的全面保障。

参考文献:

[1] 曾丽军,姚晓霞,孙维莲.CALIS文献获取服务类型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6(S1):59-62.

[2] 关志英.印刷型图书的馆际互借新模式的介绍与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3):33-36.

[3] 孙茗.德国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发展[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5):61-63.

[4] 范洁.中美图书馆馆际互借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31-32,35.

[5] 许四洋,袭继红,李健康.中日图书馆馆际互借状况及对比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5(8):23-24,29.

[6] 吴雪芝,钟文娟.BALIS馆际互借满足率探析[M]//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130.

[7] 马昱.国外电子书馆际互借经验与启示[J].图书馆研究,2014(6):72-75.

[8] 罗小红,付跃安.图书馆电子书馆际互借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1):39-45.

(编校:徐黎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