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时代的文献资源整合和共享创新

时间:2024-05-04

刘小杰

摘 要:文章简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互联网+”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以“互联网+”在郑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例,说明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整合和共享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图书馆文献资源;文献资源整合;文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096-03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及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也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将新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有机结合,创新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才能为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1 “互联网+”的概念和特征

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进而产生“1+1>2”的效果。“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态,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在社会各个领域,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加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以下特征:①跨界融合。“+”指的就是跨界和重塑、融合。②创新驱动。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求变,进行自我革命,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③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及互联网行业打破了社会原有的经济、文化结构,形成了新的结构体系。④以人为本。⑤开放生态。生态是“互联网+”重要的特征,同时互联网生态的基础是开放。⑥连接一切。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终极目标。

2 “互联网+”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和互联网深化发展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整合和共享创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促使文献资源向体系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管理效率,降低文献资源的流通成本,还能提高文献资源的整合度和共享度,使读者享受到更为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信息化服务。

2.1 提高文献资源整合效率,消除资源共享创新禁锢

图书馆只有积极推进“互联网+”和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机融合发展,馆藏文献资源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性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快速有效的传输通道和文献保障体系,从而提升文献资源的整合效率;另一方面,“互联网+”连接一切、创新驱动的特性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创新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难以共享创新的难题,也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2 文献揭示新方式使检索和查询更方便快捷

“互联网+”的重塑结构和开放生态特征赋予了图书馆文献资源揭示新的活力和特性。从最早的卡片式检索查询到OPAC,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检索方式实现了信息化、跨越式的发展。电子资源的出现也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检索带来了挑战,如何将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的检索和查询进行有效整合,以方便读者查询,一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揭示的一个难题,而“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在“互联网+”重塑结构和开放生态特征的推动下互相开放、融合、重构,使纸质资源电子化、电子资源元数据化,在经过大数据分析整合后出现了新的资源发现平台。资源发现平台替代OPAC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查询的新平台,读者利用资源发现平台可以准确无误地获取其所需的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文献检索率。

2.3 文献资源的实时动态管理

文献资源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是图书馆未来文献资源建设管理的方向,而“互联网+”以人为本的特性为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的实时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本身就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对馆藏资源文献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可以记录、分析读者的阅读轨迹、阅读爱好和习惯等,并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快速有效地进行文献资源的动态化管理,能够保证文献资源结构更加合理,进而被读者高效利用。

3 “互联网+”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具体应用——以郑州图书馆为例

3.1 郑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郑州图书馆自20世纪50年代开馆至今,历经几代图书馆人的努力和积累,其馆藏文献资源已从最初的几千册发展到现在的三百余万册,文献种类也从单一的图书扩展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资源等。目前,该馆电子资源的存储容量已达100TB。自2013年起,郑州图书馆积极推进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工作,以实现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通借通还和电子资源的合作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平台。截至2018年年底,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平台不仅实现了郑州地区12个县区公共圖书馆的联盟服务,还延伸至开封、商丘、漯河、平顶山等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该平台下一步计划延伸至基层乡镇图书室,使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在扩展“面”的同时,拓展其服务的深度。

3.2 联合编目系统

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是联合编目,图书馆员通过联合编目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图书编目,还可以根据系统内的文献资源分布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文献资源的采购策略,节约采购资金。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平台所采用的是Symphony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SmartPort功能在联机编目的基础上独立构建了一个新的联合编目中心——郑州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实现了各联盟馆编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3.3 统一资源发现平台

郑州图书馆的统一资源发现平台不同于OPAC查询系统,它是OPAC的升级版本,是郑州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文献资源揭示、整合和共享创新的具体应用。统一资源发现平台将联盟内各成员馆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及数字资源库进行有机整合,读者可以通过该平台方便、快捷地实现对各联盟馆纸质文献的检索查询、电子书的下载阅读、多媒体数字资源的观看等。郑州图书馆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扩展了更多的功能,如:图书馆架位导航系统,读者通过该系统可以直观地看到所查馆藏文献的书架位置,大大节约了查找时间;多媒体资源远程下载系统,读者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随地下载统一资源发现平台上的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4 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享

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郑州图书馆建设服务联盟平台的初衷。通借通还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術的具体应用。郑州图书馆依托Symphony图书管理系统和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平台使通借通还得以实现,联盟内文献的流通量在逐年增加,年馆际互借量已达万余册/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有效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郑州图书馆在推进服务联盟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利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将联盟内各成员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尽量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并将各成员馆的特色数字资源进行汇集,实现了联盟馆内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4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文献资源建设机制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揭示和共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因此,图书馆只有建立健全文献资源建设机制和制度体系,才能保障其文化资源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文献资源的整合度,以及创新文献资源的共享方式。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为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4.2 文献资源采集方式多元化,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集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文献资源采集方式已不能满足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根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市场的趋势及民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及时调整文献资源的采集方向和方式,如:围绕精细化和精准服务特性,加强热点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的采集;围绕地方特色,加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加强地方文献数字化和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围绕读者需求,开展读者自主采购模式(PDA),使读者成为图书的采购者;围绕数字资源共享,联合多个图书馆统一进行电子资源采购,优化电子资源结构等。图书馆利用多元化的文献资源采集方式及“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性,在丰富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优化文献资源,进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文献资源体系。

4.3 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图书馆若想完成文献资源的揭示、整合和共享创新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专业人才。因此,图书馆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馆际间的人才交流、馆员的业务培训,以及多途径、多层次地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保证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寻求跨界合作,立足公共文化需求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创新模式,才能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翔.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9):129-130.

[2] 王兴伟,李婕,谭振华,等.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4):729-741.

[3] 刘艳红.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13-15.

[4] 徐耀新.推广“图书馆+”模式[J].新世纪图书馆,2016(10):6-7.

[5] 付朝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5):14-17.

(编校:徐黎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