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究

时间:2024-05-04

谭亮 黄娜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带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文章就“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指出了“互联网+”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冲击,提出了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创新,实现馆藏服务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11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在着手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图书馆也不例外。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库,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传播及获取服务,旨在提升国民素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化及多元化服务趋向更为明显,再加上“互联网+”对传统服务模式的冲击,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势在必行。

1 “互联网+”的内涵特征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种理论概念。人类社会的根本需求是围绕人的主体发展而展开的,“互联网+”的創新性指导也服务于人类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互联网成为解决国家及社会生存发展问题的主要工具,借助人与工具或者组织间的信息链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形成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大数据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全面与综合的指导,实现服务和决策的优化。基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成为必然。

2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冲击

2.1 服务成本重点的转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传统实体服务向虚拟服务转移,虚拟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成本投入的重点。图书馆从传统实体服务局限中摆脱出来,借助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及社交网络的优势,建构便捷高效的虚拟网络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更为自由和灵活的服务。而图书馆资源也以电子资源为主,采购经费降低,而存储空间扩大。投入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数字资源的维护和电子服务的升级等,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减少,在互联网的辅助下高效作业,而相应的人员培训成本大幅提升,定期的教育培训与设备投入维修成为服务成本的重心点。

2.2 图书馆服务空间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以阅览室为主,而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再局限于服务空间的扩大,而是更关注读者的舒适体验。图书馆在服务空间的设计上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技术指导下的自主阅读空间,无论是图书馆建筑内部还是藏书、阅览空间,都实现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图书馆的环境更为优雅,功能不断延伸,实现了阅读及休闲娱乐的融合。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更多地扮演着社区服务中心的角色,服务空间的变化提升了图书馆的人文氛围。

2.3 图书馆资源服务体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以物理实体为主,纸质文献占主导地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占比降低,电子文献适当补充并不断得到更新,实现了资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也带动更大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态势,能够满足读者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实现数字出版物的补充与丰富,商业数据库和个人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可能。在互联网的引导下,图书馆通过成立服务联盟,实现了优质资源和服务的互通共享。

2.4 服务方式与手段的创新

随着电子出版的兴盛,智能移动终端进入千家万户,阅读的媒介与渠道更为广泛,读者在线阅读、远程学习成为可能,带动了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读者尝试数字化阅读,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碎片化阅读及浅阅读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读者可随时随地畅享阅读的乐趣。“互联网+”时代,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图书馆也要创新服务手段,如微信阅读推介、读者APP客户端、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等,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发展的新的阅读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图书馆服务方式更为多元,更契合读者需求。

3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3.1 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数字图书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到学科服务的嵌入,为读者提供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服务。信息资源与学科结合,能够实现专业领域的服务延伸。借助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到学科教学的嵌入,实现教学音视频多元方式的呈现,带动学科教学的深化,助力科研的进步。而学科资源的嵌入是双向的,不仅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学科嵌入,更有优质信息资源到图书馆馆藏体系的嵌入,带动资源的补充与丰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是由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图书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双向互动,满足了双方的信息需求,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

3.2 全媒体开放服务模式

信息时代也是媒体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图书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融合,信息流通带有全媒体的开放性特征。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图书馆的全媒体开放服务成为可能,多元网络、多种用途和综合服务的趋势更为明显,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可以优化重组,在不同的用户间流通共享,实现了不同资源体的融合补充。全媒体开放式的服务模式更受读者喜爱,读者享受到的资源更为全面,更好地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服务创新中,信息资源借助全媒体实现了多方面的融合,打造了大型的信息资源互动平台,图书馆资源在全媒体的传播带动下实现了互联网信息的全覆盖,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服务优化。

3.3 社交载体服务模式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社交习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互联网+”为背景的O2O社交网络服务体系。其借助互联网带动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的互动链接,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带动图书馆与用户的高效沟通。这种社交网络服务思维延伸到图书馆服务中,带来图书馆用户扩展模式的丰富化和多元化,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深入的服务指导。在新时期,人们的网络社交需求更为迫切与多元,人们更希望在阅读的同时借助网络载体实现多维度、多群体的交流互动,阅读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目前比较热门的有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网络载体,图书馆从这些社交网络载体中寻求与读者互动的经验,实现与用户的全方位链接,能使读者享受到便捷性和即时性的服务。读者之间也可以自由互动,带动资源数据的传播与整合。图书馆借助这些社交网络载体可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基于用户的需求特点提供匹配度更高的服务,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价值的最大限度凸显,也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功能性服务的延伸与优化。

3.4 MOOCs载体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更趋向泛在化、数字化与智慧化。而创客教育也为图书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指导与参考。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了以MOOCs模式为导向的服务优化,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与创客空间的结合。只要有网络,读者就可以在线学习,较之网络的开放性,MOOCs具有信息的封闭共享空间,其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宽松的信息空间对传统的服务模式是一种革命性颠覆。而这种带有独立性质和个性服务特点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图书馆服务氛围,使读者获得服务的被尊重感,优化服务体验,增强读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3.5 凸显用户体验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关注个体价值,因此用户体验是服务创新的核心。读者体验的优化可以实现固定读者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读者,提升自身的服务价值,实现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扮演信息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角色转型势在必行。图书馆从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服务者,一方面实现了读者需求的反向定制,能带动读者个性化服务的体验优化。“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实现了用户定制的本质提升,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面对需求多元、层次差异明显的读者群体和诉求,图书馆要制订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并服务于个人,实现读者多方面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提升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体验效果。个性化的關怀体现在服务细节上,包括图书馆界面的布局链接人性化设计、图书馆互动界面的颜色动态效果的优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答更快更贴切需求,倡导和谐友爱的人机互动关系。正是因为图书馆在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提升,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全面升级,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用户服务体验创新优化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维伟.“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转变:以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价值工程,2018(4):52-54.

[2] 殷建文.“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7):123-124.

[3] 叶文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兰台世界,2017(3):79-82.

[4] 李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A].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6:4.

[5] 李婴.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模式及特征分析[J].情报探索,2016(3):116-121.

(编校:崔 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