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特点与价值

时间:2024-05-04

李美玲

摘 要: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藏量丰富,版本价值极高。文章从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内容、时代以及版本类型三个方面对馆藏古籍进行了介绍,旨在使古籍文献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关键词: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地方文献;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133-03

鄢陵县图书馆现收藏有清以前古籍7,781册,其中善本641册,民国图书近2,000册,拓片字画133件,国家级珍贵名录1种,省级珍贵名录5种。鄢陵县图书馆古籍藏书大部分来源于清末鄢陵籍人士苏源生的捐赠,苏老先生毕生善于收藏、制书和藏书,藏书数万册,为当时中原一带的藏书大家。据传他藏有岳飞手迹、唐寅虎图、郑板桥竹画等,另藏有诸多地方志和众多的族谱家乘。新中国成立前夕,苏氏后代藏书饱受战乱之患,屡遭磨难,散落甚重。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避免家藏再遭厄运,苏氏倾其所存捐赠给鄢陵县文化馆保管。今河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许昌市图书馆、鄢陵县档案馆亦收有苏氏藏书,但为数不多。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典籍收藏形成了鄢陵县图书馆独有的优势和特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笔者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整理、平台著录以及定级鉴定,旨在使古籍文献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1 从古籍文献的内容上划分

1.1 地方志藏量丰富,版本价值高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密切的联系,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的产生基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即影响地方群众心理,帮助地方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有助于研究地方历史和现状,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等[1]。鄢陵县图书馆有地方文献37种,其中包括雍正《河南通志》、乾隆《西华县志》、康熙《开封府志》、康熙《河阴县志》等。

鄢陵历来名人辈出,苏源生著述的地方文献《鄢陵文献志》四十卷、补遗一卷和《崇祀乡贤录》一卷,可作为研究鄢陵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先驱之作。特别是《鄢陵文献志》更具学术价值,是研究中原腹地鄢陵文化底蕴的必备参考书。《崇祀乡贤录》则记录了鄢陵一邑之贞孝节烈难者事录,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鄢陵县图书馆藏有明嘉靖版、清顺治版、清乾隆版等不同时期的《鄢陵县志》。不同版本的县志记录了当时不同的政治、历史、人文风俗等,并对“腊梅之乡”“中原花木第一县”“长寿之乡”等美誉都有详细的记载,为鄢陵县打造花木、文化、旅游强县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此外,鄢陵县图书馆还藏有清乾隆《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清乾隆刻本,武英殿聚珍版),该书为唐李吉甫撰。李吉甫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宪宗时任宰相,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元和郡县志》一般指《元和郡县图志》,它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是我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保存了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对全国各地的地理沿革、山川、物产都有简要的叙述。

1.2 二十四史种类齐全,保存完整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唐朝时把官修或私修、经过皇帝批准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用来区分其他体例的史书和民间的野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尽管馆藏屡遭劫难,但是鄢陵县图书馆的大量史书还是保存下来了,特别是二十四史种类齐全、保存完整,其中《史记》为明刻本,《北史》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至二十一年(1593)南京国子监刻本。从史学的角度看,虽然我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二十四史毕竟是最有系统性、连续性的史学宝库,它不仅是史料的宝库,还是我国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3 家谱族谱版本独特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作为家族繁衍的家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袭活动相关的丰富数据。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史学家梁启超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2]

河南是我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前我国常见的一百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七十多个,其中鄢陵县图书馆最有代表性的家谱是《苏氏家乘》《袁氏家乘》《王氏族谱》等。《苏氏家乘》包括徐州、扶沟、鄢陵、太康等不同支系,内容较为全面且保存完好,眉山派的苏氏后代也曾多次来鄢陵县图书馆查阅《苏氏家乘》,直至2016年才完成苏氏族谱的续谱工作。同时,鄢陵县图书馆馆藏的《袁氏家乘》也是独一无二的,相传袁世凯称帝后曾经派人来鄢陵抄写过《袁氏家乘》。家谱具有独特的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历代的姓氏族谱已经深入人心,家谱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从古籍版本的时代划分

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本概念是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而产生的。简言之,版本是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本子,区别于写本、抄本。

2.1 明版本

鄢陵县图书馆藏有明刻本、明活字本共50种,其中包括苏辙《栾城集》五十卷、《栾城三集》二十四卷、《栾城后集》十卷,明活字版本。苏辙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颇丰,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栾城集》就是苏辙在许昌(明代称为颍州)任职时写的大量诗词歌赋以及和苏轼的唱和之作,其中部分诗歌描写了许昌的人文风貌。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定级标准》进行定级,鄢陵县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明活字本均为一级古籍,并被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收录。鄢陵县图书馆另藏有焦竑撰写的《焦氏澹园集》四十九卷,《焦氏澹园续集》二十七卷,存七十六卷。焦竑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思想独特,长于考辨,著作丰赡。该书为焦氏诗文合集,是其代表著作之一,2014年被《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录。

2.2 清版本

鄢陵县图书馆所藏古籍大部分都是清刻本、清钤印本、清铅印本、清抄本等,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清吴式芬的《双虞壶斋印存》,共4册,该书共收录印章一千一百一十四方。卷首以古鉥为先,天下方知古鉥为先秦时期的遗物,而非秦国玺印,至此秦印的神秘风貌才得以让世人所熟之。金石学巨子罗振玉曾遍览名谱,尝称古来印谱语其精,则以《双虞壶斋印存》为冠。②清襄城刘氏家族刘青芝所撰《江村山人閠余稿六卷未定稿》,共六卷。该抄本字体精美,硃笔批注,内容多为序、书、传等,价值颇高。③《洴澼百金方》十四卷卷首一卷,明袁宫桂著,清惠麓酒民编,清乾隆刻本。《洴澼百金方》是清代军事著作,属于汇辑评论历代战略防御的兵书,有各种兵器图、攻防器械图、火炮战船图等共175幅。④《金匮要略》二十四卷,清沈明宗编订。该书是清代医家沈明宗对中医经典进行注解的著作,沈明宗不仅对该书进行了注释,而且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阐发、引申、校正讹误、补缺存疑。“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

3 从版本的类型上划分

3.1 稿本

稿本是指作者亲笔书写的自己著作的底本,分手稿本、清稿本和修改稿本。名人手稿是当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社会名人将人生阅历和深邃思考诉诸笔端,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记录,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利用价值,是我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藏家都重视稿抄校本,先贤未刊稿抄本,可视为孤帙,其珍贵自不待言。随着国家的昌盛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认识到名人手稿的重要价值,加大了名人手稿的征集和收藏力度[3]。

笔者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清苏源生的稿本《中州文征》。苏源生,字泉沂,号菊村,又名广文,出生于清嘉庆年间,鄢陵县城内小东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生性好学,善为文章,一生著述颇丰,除《中州文征》和《鄢陵文献志》外,还著有《师友札记》四卷、《省身录》十卷、《大学臆说》一卷、《记过斋劄记》二卷、《记过斋诗稿》二卷。《中州学案》一书未竟而卒。其稿本共计1,191篇,刻本共772篇,其中未刊刻的有419篇,未刊刻内容大部分记录了河南籍文人志士或者在河南任职官员的文章、墓志铭、序跋和传记等。鄢陵县图书馆所存的稿本皆经苏源生亲笔修改校订,或选或删,或朱笔圈注,或墨笔留存,或选而未刻,或删而复收,字斟句酌,极为慎重,从中可以获知他对自己所记载的中州文人名人文章的独到见解,并可了解他在生前对该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稿本无论形式与内容,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孤本,其版本价值是一般藏品无可比拟的,其文献价值自然要高于刻本。除《中州文征》外,鄢陵县图书馆还存有苏源生的《记过斋书目》以及《鄢陵文献志》的稿本。

3.2 抄本

抄本是指以某一传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抄写精美的为精抄本。鄢陵县图书馆共存有抄本59种,如《括地志》《海昌备志》《七一轩文稿》《江村山人闰馀稿》《刘草窗文集》等,部分是苏源生的抄本,也不乏精抄本。抄本倾注了抄写者的心血,其价值也高于一般的刻本。

3.3 钤印本

顾名思义,钤印本是指钤盖圖章而成的书本。鄢陵县图书馆藏有钤印本11种,其中价值最高的是谢脩辑的《古印本》,清道光九年(1829)听松阁刻。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篆刻艺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古印本为孤本,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其次是《属云楼印谱》,印谱的每方印章下面都有注释,为后人研究篆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最后是《藉园印印》,这是由娄县杜羲先生收藏的,共有印章四十五方。该印谱多为官印,印章清晰尤为可贵,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史料性和文化性,对研究我国古代篆刻艺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4 刻本

刻本是指雕版印本的简称。我国的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开始流行,宋代大兴,至于清代。鄢陵县图书馆馆藏1,464种明清文献,大部分都是清刻本,其中不乏精品,如《大学衍义补》《春秋大事表》《乐府诗集》等。

4 结语

笔者对鄢陵县图书馆馆藏古籍的清查和摸底,特别是对古籍善本的准确著录和定级,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鄢陵县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收藏状况。加大馆藏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有利于扩大馆际交流,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提升县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参考文献:

[1] 徐蓉.地方文献征集整理研究的策略[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4):75.

[2] 王开萍.浅析家谱的价值与收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55.

[3] 李景仁,周崇润.谈谈名人手稿的保护[J].图书馆杂志,2003(6):42-44.

(编校:周雪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