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关键词:图书馆;采编业务;业务外包;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对采编业务外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列举了采编业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如何提高采编业务外包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85-02
1采编业务外包出现的问题
1.1验收过程中条码号(即财产号)不连续
书商加工人员在采访模块验收过程中图方便,不使用“自动分配财产号”。图书一边拆包,一边贴条码号,然后按贴好的条码号对应图书的ISBN号上机录入。有时,一个区间的条码号杂乱无章地分在图书的几个批次里,造成财产账统计困难。
1.2MARC著录不规范
图书著录是揭示图书形式的主要手段,是将图书的形式特征作最必要的记录。也就是说应该是客观著录,如实反映。
1.2.1010字段(国际标准书号)。精装图书的$b有时漏著录。部分图书的随书光盘另有一个ISBN号,光盘的ISBN号时常被漏著录。
1.2.2101字段(作品语种)。由中间语种翻译成汉语的图书,中间语种$b有时漏著录。
例如:1011#$achi$beng$crus
2001#$a安娜·卡列尼娜$f[俄]列夫·托尔斯泰原著$g[英]F.约翰斯敦,[英] M.韦斯特缩写$g范仲英译
“$beng”被漏著录。
1.2.3105字段(编码数据)。往往不能客观著录,甚至被忽略。
1.2.4200字段(题名责任说明)。分不清副题名、分辑题名。有时副题名($e)著录成分辑题名($i),分辑题名著录成副题名。
1.2.5225字段(丛编)与300字段(一般性附注)。著录随意性很大,丛书著录在300字段,附注著录在225字段。出现著录混乱。
1.2.66—字段(主题分析块 )。有的主题标引不全面,主题标引错误或没有主题标引。
1.2.77—字段(知识责任块)。责任者同时有个人名称和团体名称的,团体名称常被省略。
1.3索书号分配不正确
索书号是图书排架和查找图书的依据,索书号不正确会给图书检索带来不便。
1.3.1分类错误。外包加工编目人员对本馆的专业特点不够了解,对于一些交叉主题的图书,不能够按照本馆的传统习惯给出正确的类号。
1.3.2查重不严格。查重不严格,书次号的辅助区分号被加错,所加的区分号前后不一致或不符合加区分号的规则等问题,造成同书异号、异书同号的问题。
1.3.3版次判断有误。如978-7-111-42910-4 《CATIA V5R20快速入门教程》 詹熙达主编。封面标有“修订版”,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显示:“CATIA V5R20快速入门教程/詹熙达主编.─3版(修订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再仔细看发现“2013年7月3版第1次印刷”。这本书是第3版,可书商编目人员给的是第3版修订本的书次区分号,显然不对。图书出版的不规范性也造成了判断困难。
1.4集中与分散著录处理不当
在处理多卷册书或丛书的时候,书商编目人员有时无法准确判断是分散著录还是集中著录。在著录一套多卷册书时,有时用总题名做正题名;有时用分卷册名做正题名,总题名则被做成了丛书名。导致一套多卷册书或连续出版物常常存在着多条MARC数据,有集中著录的,也有分散著录的,甚至在分散著录时还会发生著录格式不一致的情况。
2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书商加工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采编人员一般都经过专业学习、业务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有长期的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汉语主题词表》等相关专业工具书。而书商派来的加工人员通常经过短期的简单培训就上岗了。书商编目人员仅仅是套录书商提供的MARC数据,或者在其他书目数据库中套录。遇到需要原始编目的图书,还得求助于书商总部专业做MARC数据的人员来完成。面对外文图书他们更是无能为力,通常单独挑出来由图书馆编目人员帮助分编。
2.2编目数据源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书商或数据公司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但从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简报来看,他们很少下载采用CALIS数据,大多数据以自编为主,并且不能严格按照CALIS的标准来编目,因而造成了外包编目数据的质量相对较差,如对有过外包经验的图书馆进行的调查显示,85.33%的图书馆员对图书供应商提供的编目数据质量较为担忧,认为数据质量需要提高[1]。
2.3管理模式
书商对他们的图书加工人员实行的是量化管理。有的书商每月给加工人员固定的底薪,规定加工人员每天的工作量,超额完成的部分再另发奖金;而有的书商给加工人员的待遇是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他们所加工图书数量直接与工资收入挂钩。相比之下,前一种如果超额太多,加工人员有被提高工作量指标的顾虑,而后一种直接一味地追求数量。因而出现了部分书商加工人员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情况。
2.4各馆传统习惯的延续
许多图书馆都有自己一直延续下来的采访规则、编目规则、书次号使用规则、典藏规则、《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本等,这些都是传统和历史的积淀,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是外包加工人员一时半会儿能掌握的。况且,他们还要不断适应不同图书馆各自的规则。因而,外包加工人员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也是难免的。
朱穗: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探讨朱穗: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的探讨3采编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endprint
3.1选择合适的外包加工模式
采编业务外包加工按加工场所来区分,一般有远程加工和到馆加工两种模式。远程加工模式是指书商通过远程访问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异地完成图书加工的模式。优点是不占用图书馆的场地和设备,并能缩短运作周期;缺点是图书馆审校人员只看到书目数据,看不到实体图书,有的错误发现不了。到馆加工模式是指书商派专门加工人员上门完成采编外包工作项目。缺点是图书馆必须提供加工场所和加工设备;优点是便于监督,便于指导。如此看来,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还是选择到馆加工模式比较好。
3.2保证加工人员的相对稳定
采编外包加工人员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外包加工质量。目前各馆都承担了前期培训加工人员的任务。但书商的加工队伍又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许多书商的加工人员更替频繁,有的书商短期内甚至轮换几批加工人员。每变动一次人员,书目数据出错率就增高一次,双方沟通加大,图书馆员还要重新投入精力培训指导新人,加大了图书馆的人力成本[2]。因此,稳定的外包加工人员队伍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3.2.1合同约束。在与中标书商拟订合同时,可明确规定为本馆做采编外包加工人员要稳定,人员数量要有保证,必须要有从事图书馆采编工作经验的人来承担,以此来约束书商随意换人的行为。
3.2.2培育外包加工队伍。图书招标时,各图书馆都对书商的经营规模、技术水平、服务承诺、图书采编加工队伍配备等情况作出要求。但各个书商在实际操作中服务质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书商有自己的采编专业加工队伍上门服务。但大部分书商都是由负责本地区的业务员就近找来的采编加工人员。这些加工人员有的隶属某公司,有的则是自己单干的。图书馆可试行与多家中标书商协议,综合考虑人员配备、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业务熟练程度等,选择一支信誉较好的加工队伍,委托其采编加工。
3.2.3对图书加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与采编外包加工人员的工作进度保持一致,进行实时监控。还必须与书商及加工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图书馆的要求,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提出解决方案[3],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采访(验收)部分,必须对图书的内容、质量负责,剔除书商遗漏的不适合本馆收藏要求的图书及损坏的图书,同时,图书财产账要清晰;编目是检查重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将编目数据对照图书进行全面检查,对有问题的数据逐一详细记录,然后反馈给书商编目人员进行修改,同时给他们补充相关的编目知识及本馆的有关规则,修改完了再检查,如此反复直至合格为止;对照本馆的典藏规则,发现馆藏地分配不正确的及时调整。经过全面检查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外包加工人员的加工质量进行不同程度的抽查。同时建立对外包加工人员的评价体系,从加工人员的从业资格、工作进度、服务态度、出错率等方面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列出重点监控范围。
4结语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读者的需求时刻变化着。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馆人力与技术缺乏的困境,使集中在采编岗位的图书馆专业人才更多地投入于信息服务领域,为科研工作提供平台,促进改革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参考文献:
[1]杨淑琼.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与核心能力构建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贾延霞,周荣.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实践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43-45.
[3]赵伯兴,戴行德.论编目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书目质量控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9-81.
(编校:崔萌)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