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辉+张淑红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系统设计
摘 要: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现阶段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对新时期高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0-0125-03
收稿日期:2014-09-27
作者简介:王 辉(1976-),济南大学图书馆馆员;张淑红(1972-),济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我国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图书馆总量达到了15,437座,其中高等院校拥有1,700座。与此相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却非常落后,仍采用人工管理,或是半自动化管理,这种效率低下的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革新,实现全自动化的目标。
1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1 系统的延续性
图书管理系统的延续性是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图书馆的资源具有特殊性,新资源的不断增加并不会使原有资源减少,相反,图书馆中的历史资料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因此,在进行管理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延续性,保留原始的信息,这就要求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不损害原有信息。
1.2 信息的安全性
图书馆作为最典型的资源储存库,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的参考资料。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中,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特殊化处理,如将这类资料单独归类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安全性较高的信息技术,对机密资源进行加密处理,并加强对系统的维护,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1.3 结构设计标准化
随着学科的发展,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到原有系统中去。因此,为了保证工作的简捷性,减少重复性操作,要求在管理系统设计之初就将结构标准化,使后续设计能延续已有系统。这就要求在管理系统初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预测,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方便用户使用
无论图书馆的级别如何,藏书量多大,其所面向的始终是读者,即使图书馆的资源再丰富,如果没有读者阅读,那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基于这一考虑,图书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包括书籍的借出与归还、资料的查询等,这些流程都要尽量简捷。
1.5 快速的服务
高校学生人数多,对图书馆里公共资源的需求非常大。面对众多的用户,图书管理系统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服务更多的人,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2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2.1 突显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图书馆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硬件水平,作为传统经典知识和现代化新知识的载体,图书馆丰富的资源给教学科研等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是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视野、提升素质的重要场所,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要注重社会功能的发挥。
2.2 将不同区域的数据进行整合
由于大部分高校拥有几个校区,图书资源的分布具有分散性、不均性等特点,为了使师生共享所有资源,应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将不同区域的资源进行整合。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采用集中式的系统模型,其缺点是只有安置服务器的图书馆在局域网内访问本馆数据,其他馆是以访问异地数据的形式进行的,这影响了数据反应的速度。为了使不同校区的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通过C/S、B/S等构建模型,在保密性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3 注重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图书馆的数据已十分惊人,而且仍在快速增加,这给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管理系统设计要抓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建设,让数据录入、借阅和归还等环节都实现零人工化操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力部分,促进图书管理系统的革新,不断满足读者新的需求。
2.4 自动提取价值信息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图书馆数据出现膨胀,这一方面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另一方面大量的数据也给信息搜集带来了困扰。为了减少师生在数据搜集过程中的工作量,应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自动化提取,这将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保障。
3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3.1 自动化水平低
面对井喷式的图书资源,实现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已成为迫切需要,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除了少数学校实现或正在进行自动化建设以外,大部分高校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某些高校甚至还在采取人工管理图书的方式,无法满足师生快速享有数据资源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些高校没有及时对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管理系统效率低下。
3.2 检索系统混乱
王辉,张淑红:基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探析 王辉,张淑红:基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探析在高校图书馆,检索系统的优良程度决定了服务水平。目前,很多图书馆,图书检索系统混乱,主要表现在:①检索速度非常慢,不能迅速检索到所需资源。②检索精确度有待提高。由于数据录入时不够细致,导致检索时不能明确图书的具体位置,或是不能确定馆内是否有该藏书。检索系统的混乱降低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忽略了师生快速获取数据的需求。
3.3 不同校区的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在一般高校,自动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建设起步晚、起点低,没有与Internet相连,或是只进行相关子系统的建设,忽略了对不同校区资源共享的考虑。如今,很多高校都是由不同的校区构成的,不同校区拥有的图书资源也不尽相同,校区之间的管理系统没有进行有效链接,无法实现对不同资源的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endprint
3.4 服务模式单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形成了封闭的系统,图书馆致力于建设学校内部的服务管理系统,没有意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般限于本校师生,没有对校外人员开放,忽视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在当前,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变封闭的服务模式,通过和其他高校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图书资源的交流和拓展。
3.5 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服务需求,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目前,高校一些图书馆员专业素养不高,很多人员没有学习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是很深,不能很好地胜任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操作工作。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与维护,保证图书馆的服务符合现代化的需求。
4 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的策略
4.1 使用读者指纹管理技术
高校图书馆书籍借还服务涉及了大量的读者群。目前,一般高校依然采用证件借阅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借书证冒用、操作繁琐等问题,所以,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不错的新选择。指纹识别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案件侦破、公司考勤等方面,而且技术运用已经成熟,但在图书馆的运用尚处于试行阶段。通过光学或CMOS技术对读者的指纹进行收集,并对所有读者的指纹信息进行压缩存储,在书籍借阅和归还时通过指纹识别技术对读者信息进行核实,一方面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
4.2 大力运用ASP技术
ASP技术即活动服务器网页,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与数据库等进行交互作用,广泛运用于各种动态网站中。由于ASP技术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大多数的浏览器都支持其编程语言。另外,ASP弥补了其他技术在操作数据库功能方面的限制,只需修改服务器上的ASP文件就可以实现程序升级,并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程序。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大力运用ASP技术,能够减少系统设计过程的反复性,降低系统升级的难度和风险。
4.3 促进SOA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SOA技术对现代软件开发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通过Web服务的形式实现的,主要针对服务领域。通过通用、统一的方式实现各组件的交互,提高了组件的重复利用性。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开发中,使用SOA技术能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服务的快捷性和科学性,提高软件的重复利用率。
4.4 实现无线服务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应该创新管理形式,通过无线技术将图书馆网络系统和读者的移动电话相联系,使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浏览图书资源。这可以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给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
4.5 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不同类型的资源
当前,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追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还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原有思维,整合各种类型的资源,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要实现不同类型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从多个服务器搜集XML记录,创建XML元数据等方法。当然,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序性和便捷性,否则不同类型资源的无序叠加只会使管理系统更加混乱。
5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在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据库进行整合,提高管理水平,寻求最优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系统设计时,要注意结合本校的实际,采用最佳的信息技术,建设出具有高服务水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李崇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2.
[2] 赵乃瑄,王正兴.映射重组全关联——新一代图书馆系统设计理念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4(4).
[3] 徐丽媛.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个性化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0.
[4] 谢艳芳.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 曾 平.SOA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
[6] 朱 明,胥伟岚.2003-2012年国外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3 (9).
[7] 贾松浩等.RFID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2(6).
(编校:马怀云)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