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集群管理模式下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持续发展探究

时间:2024-05-04

苏燕玲

(虎门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900)

1 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4年前,东莞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基层图书馆场馆少,图书馆覆盖率低;藏书数量少,服务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馆际协作,各馆业务基础差,工作人员素质低,并由此带来了服务被动、水平低下等突出问题。全市32个镇(街)只有24个镇(街)设有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长安图书馆2.95万平方米、虎门图书馆0.3万平方米,其他22个馆仅有馆舍面积0.95万平方米,平均每馆431平方米。馆藏总量41.8万册,其中长安7.6万册、虎门7.8万册,其余22个馆平均每馆1.15万册;持证读者9,559人,平均每馆398个;年外借总量375,423册次,平均每馆15,000余册次。此外,除长安、虎门图书馆拥有独立馆舍外,其他都与镇(街)政府、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体育场馆等场所共居一室。有的门卫森严,有的被安排在四楼以上的楼层里,有的宁静与热闹相混,极大地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

2004年始,东莞市政府下发《东莞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明确要求东莞地区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实行集群管理与服务。即: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镇(街)图书馆为分中心馆,社区(村)图书馆(室)为分馆或服务点,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同时吸收企业、学校图书馆加入的集群服务网络。总分馆之间合作采购、联合编目、资源共享、联合发展。同时在经费上,由市统筹镇(街)分馆业务管理系统和网络通讯基本费用,保证基层图书馆采用同一系统、利用总馆资源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条件。2005年7月,东莞市政府又下发了《东莞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实施方案》,提出以有形和无形的网络覆盖和服务全地区,即有形的网点遍布全市,无形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城,到2010年逐步形成镇(街)有图书馆,社区(村)有图书室,基本实现每1.2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图书馆(室)的目标。2011年,东莞市政府又下发了《2011年关于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1年内实现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实现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村(社区)文化服务设施达到“五个有”的标准。其中,有一个不少于60平方米的公共图书馆(室),有一个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村)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进程。2012年,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又提出全市镇(街)、社区(村)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推进人均藏书增长计划。八年间,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以及东莞市下辖县,较为特殊的市镇(街)二级管理体制,各镇(街)经济高度发达,进入大规模城市化的时代等因素都有力地促进了东莞基层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东莞市公共图书馆622座,藏书量771万册,24小时自助服务设施40个。其中,镇(街)、村(社区)图书馆(室)620座,藏书591万余册,24小时自助设施32个,实现32个镇(街)全覆盖。

2 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做法

2.1 构建镇(街)分中心图书馆集群服务网络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设施和网络是基础。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在中心馆的业务指导下,按照“规范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凸现特色、共享资源”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并推进总分馆制的全面实施,大力构建镇(街)分中心图书馆集群服务网络。工作中,依托中心图书馆,高规格建设32个镇(街)分中心馆,高要求发展社区(村)分馆或服务点,并将24小时自助服务设施和图书流动车作为补充,同时吸收企业、学校等其他系统图书馆加入,形成市、镇(街)、社区(村)三级结构,总馆、分中心馆、分馆(或服务点)、图书流动车、24小时自助服务设施五种形态的地区集群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建立起1个总馆,32个镇(街)分中心馆,580余个分馆或服务点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在32个镇(街)分中心馆的建设上,每个镇(街)分中心馆均根据所在镇(街)经济或文化发展的特点,建设起了特色图书馆。如:虎门的服装图书馆、大朗毛纺图书馆、厚街家具图书馆、常平地图图书馆等,对促进企业产品的知识附加值和创意附加值的提升,服务企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搭建“技术+管理”的联合服务平台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和管理是核心。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和意见汇总,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均利用Interlib系统。该系统数据集中存放,除总馆需要配置服务器设备外,各基层馆利用普通计算机通过浏览器就可实现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不再需要重复购买服务器、管理软件,不再需要重复配置技术维护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基层图书馆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成本。总馆还负责对所有基层图书馆进行新旧系统转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证统一平台的正常运行,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人性化、便利化服务。与此同时,各基层馆也按中心馆的统一要求,共同使用统一的VI标识,共同执行统一的业务工作程序和业务规范,共同遵守统一的服务规章,共同享用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

2.3 开展多渠道、多元化的人性化服务

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在利用自身文献资源的同时,又共享总馆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立体化的文献借阅服务和专题信息推送服务。例如,虎门图书馆定期为镇领导提供商贸、服装、物流等专题资料,定期为知名服装品牌厂商提供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最新流行款式信息及内地服装流行趋势资料,深受对方好评。与此同时,还利用图书流动车灵活、方便特点,送书上门,为读者提供零距离服务;利用ATM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利用社区(村)分馆或服务点在读者家门口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可读、可听、可坐、可躺、可交流的“第三空间”服务;开展送书到监狱、工读学校、敬老院等,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此外,派员入户辅导开通家庭数字图书馆账号,指导家庭人员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指导家庭人员使用东莞学习中心的1,800余种培训课程;指导有一定家庭藏书量的家庭开设家庭藏书网站,实现家庭藏书的自动化管理;指导家庭人员将读书心得、书评等上传到网络,供其他读者浏览、评论;将家庭电话预约或网络预约的图书送上门;定期制作阅读排行书目宣传单张,邮寄或派送到家庭等。服务到户活动开展以来,深受读者和行业内人士的赞许,并取得了明显的服务成效,各镇(街)分中心馆、社区(村)分馆或服务点年均外借量逐年递增,持证读者逐年增长,该项服务还荣获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首届服务创新奖。

2.4 举办多类型多形式的读者活动

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是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举措。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的类型和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各基层馆作为每年读书节的主要承办单位,举办以读书、评书、讲书、换书、写书、赠书、展书等以书为核心的活动外,还举办朗读、辩论、研讨等活动。二是打造读者公共课堂。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积极开展常态化、定期性的讲座论坛活动。如虎门的“虎图讲坛”、长安的“女子学堂”、麻涌的“香飘四季讲堂”、莞城的“莞图讲坛”和“文化周末”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三是打造读者交流平台。通过开展书评会、影友会、英语角、故事会、晒书会等各类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

2.5 健全各类业务考评与激励机制

自2004年开始,东莞市建立了基层文化工作考评制度,对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进行量化考核评定。考评中,将“建设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参与东莞地区总分馆体系建设”、“采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东莞图书馆联网”、“组织开展读者活动”等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内容纳入考评标准,并与各级领导的业绩挂钩。文化考评的实施,是对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全面规划、有力监管和有效调控,使基层图书馆形成了努力有方向,工作有督促,学习有榜样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中心馆每年还将镇(街)分中心馆、社区(村)分馆、服务点的进馆人次、图书外借册次、持证读者数量等关键服务指标进行统计排序,对表现突出的图书馆进行表彰;此外,还要求基层图书馆员工申报工作项目和研究项目,并聘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年终对优秀工作项目、研究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基层图书馆工作者。

3 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思考

3.1 体系的完善和深化需要行政体制的突破

在推进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虽然与中心馆实行总分馆制,但分属不同的行政主部门,人事、经费各自归属,中心馆对镇(街)分中心馆,镇(街)分中心馆对社区(村)分馆或服务点只能进行业务辅导。目前,虽然实现了镇(街)、社区(村)图书馆全覆盖,但这完全得力于东莞市政府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以及“文化惠民工程”一系列“大跃进”式的政策推动,一旦阶段性政策失效,基层图书馆特别是社区(村)图书馆的后续购书经费、运行经费以及人员工资就很难得到保障,其持续发展前景令人担优。为此,要构建完善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一定要争取体制的突破,改变总馆与分馆现有的各自为政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财、物统一的总分馆制,让弱小的分馆成为强大的总馆或镇(街)分中心馆的一个分支,由总馆或分中心馆带领基层图书馆共同发展。

3.2 服务的创新和优化需要业务人员素质的提升

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1,000余人,其中镇(街)图书馆430余人,社区(村)图书馆570余人,临聘或兼职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80%以上。2012年,东莞市“文化惠民工程”虽然通过“三三制”(即市、镇、社区)三级财政各拿一万元解决了临聘人员的工资问题,但年薪三万元的工资在东莞很难聘请到高素质的人才。为此,东莞地区基层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服务意识不强,仅局限于“守摊”,有的还身兼数职,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要改变这种状况,在目前入编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尝试以四至五万的薪酬聘请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员,然后鼓励他们加强学习,通过职称晋升,最后达到提高待遇,稳定队伍的目的。

3.3 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还需要广泛地宣传和推广

2010年,东莞被选为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城市,虎门等5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街)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2011年,东莞“文化惠民”工程按高标准建成了192个社区(村)公共电子阅览室。2012年,东莞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全市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工程,26个镇(街)、366个村(社区)建成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家具颜色、统一服务形态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管理中心、31个镇(街)、558个社区(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三级服务网络,云计算的管理平台与各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e管家连接,实现对集群内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端的自动化管理及资源推送服务,读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即可利用电脑、PAD、智能手机自助登陆学习,也可自带手提电脑、上网本、手机上网学习。

[1] 2012东莞第八届读书节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东莞市承办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总结报告[J].2012年东莞第八届读书节专刊,2012(12):68-72.

[2] 赵水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国庆大赞东莞图书馆发展[N].东莞日报,2012-11-16.

[3] 蔡冰,卢毅峰.东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文化艺术论丛,2004(1):166-177.

[4] 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东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