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信息服务区域旅游业

时间:2024-05-04

陈宝丽,倪海燕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1 特有的文化资源

1.1 化石文化

朝阳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古生物化石聚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朝阳古生物化石创下了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多、科研价值最高的五个世界之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骨架(张和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蛙类(三燕丽蟾),最早的鸟类化石群(孔子鸟、娇小辽西鸟、朝阳鸟)的地方,更是地球上第一朵“花”(被子植物的“辽宁古果”)绽开的地方和第一只鸟(长有羽毛的中华龙鸟)飞起的地方。其中,中华龙鸟的发现改写了教科书中鸟类起源于德国始祖鸟的学说。为了保护和利用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现已建成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和辽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并正筹建集旅游观光、科研科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国家级鸟化石地质公园。

1.2 红山文化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虽为山区,并不闭塞,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牛河梁遗址自1981年发现以来,国内外“红山热”一直持续不降,并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际组织委托专家们现场考察,向联合国写出了将牛河梁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还制定出保护、发掘、修复牛河梁遗址的总体规划,准备将它建设成红山文化遗址博物苑和自然历史公园。

1.3 三燕文化和佛教文化

朝阳古称为龙城,十六国的前燕、后燕和北燕均曾建都于龙城,因此朝阳有“三燕故都”之称。朝阳北塔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建木构楼阁式塔,后烧毁)的台基为台基,隋唐(宝安寺塔)砖塔为内核,辽塔(延昌寺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十分罕见,使北塔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塔。北塔是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其主体结构塔身上,四面砖雕密宗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北塔。北塔进行维修时发现了天宫、地宫,特别是1988年对天宫的发掘清理,出土了上千件奇珍异宝。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再现于世,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同时出土的鎏金银塔、金银经塔和波斯玻璃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在北塔已修葺一新,以更加雄伟壮丽的新姿屹立在朝阳大地上,作为古城象征的北塔,已成为十方信众朝拜的佛教圣地和中外游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朝阳市城区东部4公里处的凤凰山不仅是辽西历史名山,也是燕、辽时享有盛誉的佛教圣地。早在1660年前,燕王慕容皝就在山上修建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因此成为东北佛教的“祖庭”,凤凰山之龙翔佛寺成为东北佛教第一寺。后经历代建构,形成了三塔四寺古建主体,此外还有北魏摩崖佛龛、辽代古道降香十八盘、清代倒座观音洞和卧佛古洞等古迹遗存。

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及意义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名源《诗经》的辽宁省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富集,广出特产;工业体系布局完善,一大批企业和产品驰名海内外。朝阳拥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遗存,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除了四大主导文化品牌外,还有以八百里大凌河为纽带的大黑山、清风岭、努鲁儿虎山、槐树洞、大凌河风景区、燕山湖、白石水库等二十多个风光绝美、景色可人的旅游胜地。

未来的21世纪是旅游的世纪,随着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朝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直接影响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朝阳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加强朝阳与外界联系,促进朝阳的兴旺发达,从而带动整个朝阳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3 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信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

朝阳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政策和资源优势,图书馆作为反映地方文化资源的窗口应抓住服务本地旅游业的大好时机,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发展,从而为振兴朝阳作出贡献。

3.1 建立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

以朝阳市四大品牌文化为专题,搜集资料建立文化品牌特色数据库,为把四大文化品牌推向全中国,推向世界;建设具有鲜明朝阳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将地方特产、地方名人、风土民情、旅游景观等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建立地方名优产品数据库、人物资料数据库、风土民情数据库、旅游资料数据库等,为社会各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程传输、网络互联的地方文化特有信息。

3.2 新建网站中开辟地方文化资源栏目

公共图书馆网站中的地方文化资源栏目建设应充分考虑本地区文化特色,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比较全面地反映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及风土人情和发展概况,栏目建设比较好的有浙江图书馆的“浙江风光”、湖南图书馆的“湖南风情”;另外提供当地各种服务信息。栏目设计简单直观,使用方便,不设置过多限制,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并及时维护和更新栏目,把文化旅游资源更快、更好地宣传出去。

3.3 挖掘地方文献中蕴涵的旅游资源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是对某一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自然、地理等综合记录和反映,它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产品开发的源泉。朝阳市图书馆非常重视地方文献中文化资源信息的开发,充分认识地方文献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现有馆藏地方文献3500种,设有专门的阅览室,为了收藏更加全面,2008年开始抽调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地方文献收集工作。

3.3.1 挖掘新的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是旅游地无形的资本,是影响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地区在其旅游业发展中如果能推出本地区的旅游品牌,构筑完善的旅游品牌体系,它就能在国内外的旅游市场上获得较强的旅游竞争力,朝阳四大知名文化品牌的成功推出已经充分证明这点。而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涵的地方文化的挖掘。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它记载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这些都是旅游资源的精品,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品牌。

3.3.2 挖掘和规划旅游产品

为了加大地方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扩大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图书馆重点开发地方文献中反映当地历代各界人物资料、反映当地的形象资料、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文艺资料、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等等。对以文物、遗址、古建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搜寻古籍、地方志、地方传说,追根溯源,提高景区的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提供给游客参与和观赏。朝阳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特有的文化资源和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已经开发出化石游(化石博物馆、北票四合屯)、红山文化游、佛教游(北塔凤凰山、佑顺寺)、生态游、民俗游、红色旅游等,这些旅游线路的开发都求助于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尤为侧重,能够提供实用翔实的资料。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信息能力,综合分析地方文献,抽取文献中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信息内容,通过整合、汇编,规划新的旅游产品并及时地提供给旅游相关部门,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

3.4 开发极具特色的地域风情文化,充实旅游内容

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景区的景色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各地的民俗风情、民间曲艺、民间艺术更具有吸引力。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继承主要靠当地人们的口头交流,而地方文献中的记载,一般较为零乱,不系统。图书馆要通过乡镇图书馆、文化站、农民书屋等渠道,深入民间,广泛收集获取信息,对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形成特色文化专题文献,使之成为本地区无形的旅游资源信息,如凌源的皮影戏,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手工剪纸、紫砂工艺品、手工刺绣等。

[1]孔德超.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地方文化资源建设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8(4).

[2]任庆芳.地方文献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J].图书馆建设,2006(5).

[3]李城.整合地方文献 服务城市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