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朱 珍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建设;节约与效益;以人为本
摘 要: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把管理和制度更加人性化,更贴近读者;图书馆围绕学校教学和科研打造特色建设,提高馆藏质量;发挥古典文献资源和所有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书目数据库,开展各种科研活动为各类读者服务,服务中在节约和效益上下功夫,开展各类教育和咨询活动,提高信息素质教育,建设“书香校园”达到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2-0009-03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信息、网络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现代化设备以及经费的增长、图书馆馆员中高等学历者比例上升,使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事业兴旺发达的同时,如何建设特色的图书馆,在特色建设中如何把节约型和效益型并重并付诸实践,就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之一。
1 特色建设
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应以全面实现图书馆功能建设为前提,以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以科学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实现资源共享、读者满意为目标,使图书馆的效益得到提高。
1.1 现代图书馆的功效。图书馆其本质是信息资源体系,这个信息资源系统是由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管理和信息需求等组成。它的功能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就已提出: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情报,四是开发智力资源。这些要求,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大力开展信息资源的保存维护工作,进一步搞好信息资源的创造和发展,进而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资源共享。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控制着信息资源的选择、调整、保存和传播。通过图书馆传播将影响学校的教育,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开发智力教育人才之目的,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1.2 馆藏质量是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基础。我院图书馆馆藏丰富,围绕传承医学精华、弘扬民族文化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古典医学文献,有计划的进行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院目前已形成以中西医学、药学类中外文文献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文献,并以古籍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特别是中医类文献收藏齐全,总收藏量居河南省之首,现有各类馆藏纸质图书80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30万册,光盘资料1500余张,数据库20个,学生人均图书80册,为学校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古典文献、医药精华、充分利用、社会共享,又是我馆建设的一大特色。
1.3.1 对馆藏古籍44000余册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活字本、手抄本等版本形式的整理,其中进行整理鉴定的善本118种,887册,100余种稿本、抄本。
1.3.2 自建古籍书目数据库27000余册,其他部分正在积极建设,进入《全国中医善本联合目录》的古文献中医部分19种118册。其中代表性著作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张时彻的《急救良方》,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沈洪宸的《外科启玄》,元末明初刻本,张佰端的《悟真篇》等,从而把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展现在读者面前。
1.3.3 紧紧围绕古籍文献资源,开展各种科研活动。从2003年开始,我馆承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研究所下达的“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中医古文献数据库的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许多古文献解析标引和许多部著作校对工作,如《本草经解》、《本草必用》、《医方论》、《奇方类编》以及《外科启玄》、《医学正印种子篇》等。如此开发古籍资源,扩大了读者的使用。
1.3.4 为高职、高学历的重点读者群做好服务。比如我们积极配合学院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如我院教授路世才、侯文学、游佩秀等在《河南中医学院学报》的2004年1—6期连载了“对中医文献中骨学部分考证”,以及许敬生教授主编的《唐宋金元名医大成——医学全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3.5 伸展海内外。我馆丰富的中医药古籍信息文献资源,不仅服务于我院科研教学,而且不断向外扩展和宣传,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和访问。其中有:美国加洲气功学院杰瑞·强生院长一行到图书馆古籍书库参观,并向我馆赠送了有关气功方面的图书;韩国东义科学大学国际交流处郭荣圭教授一行到图书馆古籍书库参观访问;河南省高工委书记刘春良等同志曾到古籍书库进行调研、视察和指导工作。至于我院的师生员工运用古籍文献,继承创新更是络绎不绝。
2 节约与效益并重
图书馆的馆藏是人类文化的无价之宝,这些宝贵的财富和价值、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源,只有通过开发,使读者充分研究运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想使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人员必须做到:(1)全面了解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现状;(2)方便读者对文献资源同类比较择优选用;(3)科学管理,实行主要信息公开化,增加透明度。包括医学设计布局、发展规划、管理模式以及与读者有直接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加工、典藏、流通服务、借阅管理、信息咨询等都应接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2.1 合理利用经费,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在其他方面节约资金,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我馆自动化管理的实现,给图书馆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我馆使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典藏、读者管理、流通、书目检索、阅览和期刊管理带了方便,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实现自动化管理以后,网络环境对专业图书馆资源建设有深刻影响,对不同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模式,对馆藏结构和资源共享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以计算机为主体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各个环节实行程序控制下的自动化管理,对文献信息实现快速查询与提供服务,解决了读者从大量馆藏文献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一小部分文献的困难。
图书馆实行自动化管理后,具备了馆际互借、联合编目、联合采购、实时和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和办公方式的电子化等功能,操作更加标准、科学。我院已与我省五所院校实行联网,达到馆际互用。
2.2 加强基础管理措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现节约与效益并重
我院图书馆成立了情报工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院文献信息工作,并实行会员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的统一。在全国中医高校中较早开展了信息服务与文献检索服务,完成图书馆各项工作由传统手工型向现代自动型转轨,建立了全馆的计算机管理与检索的局域网,所有数字化全文文献与数据库均可在校园网上检索,达到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获得价值。
2.3 在节约型和效益型上下功夫,采取了十大措施
2.3.1 改变服务模式。合理调整信息资源布局,实行藏、借、阅三位一体的借阅服务管理体系。书库、阅览室对所有读者实行全开架服务,尽量多增加安排座位,不断增加接待读者阅览和借阅功能,每生年借阅量图书60册以上。
2.3.2 完善服务职能。目前全馆各阅览室周平均开放时间超过教育部要求的70小时。我馆期刊部每天开放11小时,周六、周日不休息。流通部根据读者建议两次延长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每天开放12小时。服务模式的改善,读者借阅量明显上升。书刊流通量自2004年读者到馆人数较上年同期增加1/3倍,2005年全年达到26.63人次。
2.3.3 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学科在阅览部开辟图书专架,设立阅览座位。学科带头人由过去10册借阅权限扩大到15册书,还书时间由3个月延长到6个月,重点学科借阅时间除正常上班外,其他时间随叫随到。
2.3.4 支持新办专业。图书馆从有限的图书资料购置费中,每年拨出专用款,用于新办专业图书资料购置,并邀请有关新专业的老师参与现场采购,逐步增加专业信息资源,确保新办专业文献信息需求。
2.3.5 实行“一机双屏”服务。即一台主机安装两台显示器,一台显示器用于工作人员操作,另一台为读者提供使用,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可监控借还图书的全过程,大大方便读者,提高了图书借阅速度和准确性,深受读者欢迎。
2.3.6 改变旧的采购模式,建立新的采购机制。在当今社会的网络环境中,大部分书店和图书公司都能提供电子书目,采购人员要把电子书目导入图书馆采购数据库,计算机会自动完成图书馆预订购数据库建立工作。需要预订图书的书名、著者、ISBN号、出版社等数据会自动显示。图书馆用网上主页开辟的读者信箱、新书推荐、电子信箱等栏目加强与读者联系。
为了节约资金,保证采购质量,增强图书的实用性和利用率,建立了定期与读者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制度。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一个互动的平台,可直接收集读者的建议和批评意见,更能把握读者的动态。
2.3.7 用馆建主页为读者提供服务和信息。如各类数据库检索指南、新书通报、特色信息资源、网络导航等服务。主页上还推出读者荐书和流言簿,师生根据教学、科研需要,上网推荐新书、好书;用读者流言簿直接提出建议和意见,加强了与读者沟通和交流,实现了互动化服务。丰富的网络资源和24小时对外服务,使图书馆主页月访问量28万人次,读者阅览、检索下载电子资源次数更高。
2.3.8 开展参考咨询服务。针对读者的需求,开展口头、电话、网上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为重点学科、重点科研课题、新办专业提供专题跟踪检索服务;并以馆藏和网络资源及联机数据库检索等手段,为读者开展代查代检和文献传递服务。
2.3.9 加强对职工和读者培训,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由于网络环境的形成和逐步成熟,信息素质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逐步加强。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向全院本科生开设《中医药文献检索》选修课,还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读者培训。并编印了《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读者手册》,定期出版《图书馆通讯》等信息资源,并定期对读者、本馆职工进行读者培训和业务培训,播放学术专题报告,组织学习,培训读者和职工利用先进的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2.3.10 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如举办以“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为中心内容的“读书月”活动。在每次活动期间,图书馆全体职工开展“优质服务月”和“优秀职工”评选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还举办征文大赛,以及承办“珍爱馆藏资源,争做文明读者”千人签名等一系列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3 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把图书馆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图书馆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就是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制度的设计上多一些人性化、人本化,少一些身份限制,人为的壁垒,以柔性疏导为主,在感情上给读者以真诚和信赖,在心灵上给读者以启迪和关怀。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性,重视人文关怀,是人类思想进步的标志,也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建立“悦读”环境和柔性思想保障体系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把读者放在首位。做到心中有读者,凡事想着读者。“读者第一”成为我们图书馆工作的座右铭。
其次,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图书馆所有设置和布局应以方便读者为原则,所有服务应在“悦读”和谐的环境和气氛中进行,所有制度应体现人性化和以尊重人格为前提,图书馆成为读者赏心悦目之家。
其三,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不仅要满足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更要满足读者心理、人格之需求,让语言上讲文明、树新风,成为读者之楷模。
其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图书馆人本文化应建立在注重人力,使之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达到图书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正确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人力资源,达到节约人力资源。
其五,要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共同的理想、道德、信念,形成和谐、民主的人文管理气氛。在工作人员具有共识和感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和谐、进取的组织氛围,对职工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体现在每个人员的精神面貌中,使每个人对组织目标、制度、观念等产生同感性,起到全馆人员的整体性、规范性、和激励作用,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自觉的为图书馆贡献全身心力量的使命感大大加强了。
参考文献:
[1] 陈希.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
[2] 宋敏芳.论阅读环境的柔性保障体系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3] 夏有根.人文视野中的图书馆心理契约及其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0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