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藏铁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时间:2024-05-04

陈晨

摘 要: 青藏铁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学资源。把青藏铁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塑造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砥砺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激发追梦圆梦的青春热情,高校应主动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实践育人关键环节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青藏铁路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实践理路

收稿日期: 2022-05-10

基金项目: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推进教师思政能力建设机制研究”(JG2021-256);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中国铁路文化精神在交通院校青年学生中的传承研究”(2104006)

作者简介: 陈 晨,西南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cc2015@swjtu.edu.cn。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重大命题:“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精神标识,凸显着中华民族的鲜明特色,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质。“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2〕全面、系统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传承党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迫切需要,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青藏铁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和力量,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凝聚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青藏铁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要求,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深化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能”的精神密钥,进而激励大学生坚定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青藏铁路精神蕴含的育人价值

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精神源自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修筑青藏铁路过程中,十多万铁路建设者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m的“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3〕。青藏铁路精神内涵丰富、逻辑清晰,蕴含着鲜活的人物、残酷的环境和拼搏的历程,其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一)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是青藏铁路精神的实践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也是凝聚磅礴力量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回望青藏铁路建设的恢宏历史实践,铁路人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守国家铁路定位,把“造福各族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青藏铁路建设和发展与民族命运和人民利益紧密相连,谱写了一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奋斗赞歌。无论是青藏铁路工程立项时“三上两下”的艰难抉择,还是秉持“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不懈追求,以一流的勘测设计、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运营管理、一流的技术设备、一流的建设标准、一流的服务水平,确保这项宏伟工程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无论是“先生存后生产”“要奋斗不要有牺牲”的建设共识,在青藏铁路全线建立起三级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者生命安全,还是围绕新时期青藏铁路服务需求构建“铁路畅行”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出行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等,这些无不是以实际行动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用坚实足迹“擦亮”中国铁路为人民服务的鲜亮底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深厚人民情怀。

(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爱国奉献是青藏铁路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铁路的价值追求。中国铁路自诞生起,就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红色基因融入血液、刻进骨髓。因此,在青藏铁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中,爱国奉献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引领着数十万铁路建设者将个人前途命运同雪域高原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連。在青藏铁路工程启动时,有的同志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表达心愿,还有同志要求倾家出征,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志作贡献、夫妻双双上高原的动人场面〔4〕。在严重缺氧、冬季漫长,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的风火山高原冻土观测站,三代科研人员用超过半个世纪的坚守,对多年冻土和气象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测和研究,测取了上千万高原冻土地温数据,用青春乃至生命凝结成29项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中国冻土观测的世界领先地位,也为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还有许多国内知名冻土专家把毕生心血献给了青藏高原,无数铁路职工在人迹罕至的站点,以站台为家,与孤独相伴,把青春年华无悔地献给青藏铁路的养护运营事业。这种崇高爱国的情怀和甘于奉献的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铁路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力量源泉。

(三)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青藏铁路精神内蕴的优秀品质,也是引领青藏铁路建设的强大动力。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没有现成的高原冻土铁路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广大铁路建设者唯有把认识、把握和遵循高原地质和生态环境作为设计、施工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用遵循科学规律的严格态度,开展了大量研究试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成功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探索了复杂条件下重大项目建设的新模式,首创了高原冻土工程施工技术、高原铺架施工技术、高原供电技术、旅客列车供氧系统、大风监测预警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开展了野生动物通道设置、高原植被移植、再造湿地等科学试验研究,首次在国内铁路使用道岔自动融雪装置,通过远程控制加热实现自动融雪,保证降雪时段道岔转动顺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者深化创新的冻土成套工程技术,把冻土区铁路设计时速的世界记录提高了40%以上,被认为是中国铁路对21世纪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也成为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的又一例证。可以说,正是青藏铁路建设者坚持自主创新、勇创一流,不断探索高原铁路建设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让青藏铁路成为一条科技含量极高的铁路,堪称世界高原铁路技术“博物馆”。

(四)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是青藏铁路精神的厚重底色,也是青藏铁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青藏铁路沿线不仅高寒缺氧,人烟稀少,低气压、低气温、强日光、强辐射、生存环境极差,而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严重,被国外媒体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5〕。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精神的支撑。面对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生存极限,面对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的铁路建设难度极限,面对青藏高原环境保护难度极限和青藏铁路质量高标准和运营高要求的极限,青藏铁路建设大军毫不退缩,而是秉持敢于挑战艰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坦然,以“笑傲昆仑问天下何处是雄关,跃马雪域引青藏高原飞铁龙”为誓言,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为信念,坚持骨头再硬也要啃、越是艰难越向前,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蜿蜒山川间、戈壁荒滩上建设了一条神奇的“天路”,不仅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还在工程质量、科技创新、冻土施工、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人类高原铁路建设和运营史上的辉煌篇章。

二、青藏铁路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独特意义

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共同前行的一代,承载着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6〕。这一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但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确立,唯有加以正向引导,才能避免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青藏铁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厚精神滋养,内涵意蕴十分丰富,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在高校大力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塑造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砥砺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激发追梦圆梦的青春热情。

(一)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生动写照,也是党和国家最闪亮的精神标识。回望百年,在革命战争年代,物质给养极其短缺,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粗米饭、菜叶汤见证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锤炼了红军战士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新中国成立之初,“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的号召,凝聚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依然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畏艰难、不懈奋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和实践无不表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7〕。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史,就是在逆境中奋发、在挫折中前行的历史,无论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还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巨大发展性贡献,都离不开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和弘扬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青藏铁路建设自不待言,全体青藏铁路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既要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生存,又要让钢铁大动脉横贯“世界屋脊”,条件异常艰苦,工程十分艰巨,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若不是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根本无法完成人類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纪工程。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发扬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才能踏平一切坎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砺,需要发扬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8〕。因此,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要自觉从前辈手中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鏖战雪域的精神状态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二)塑造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实践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青藏铁路建设者群体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自主创新。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面对“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还是地震崩塌、冻胀融沉、防沙治沙、雷电雷暴防护等高原工程问题,每一个都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循,也没有既成的路子可走,特别是面对国际上“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质疑,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不退缩、不气馁,而是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基于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和严格遵循高原生态环境开展勘察、选线、设计和施工等各项工作,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扎扎实实推进工程理论、施工技术、医疗制度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创新,不仅创造了独特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而且在高原铁路建设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青藏铁路建设者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甘坐冷板凳”的耐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孜孜以求,才产出托举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科研成果,才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历史性成就。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国家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科技创新的首要地位和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动科技创新,一方面,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9〕,没有一支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武装起来的人才队伍作坚强后盾,自主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而科学态度、科学伦理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养成的。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和阐释其内涵、特质,就是旨在激励起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创新自信心,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自觉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自觉涵养孜孜以求、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坚信唯有脚踏实地,坚忍不拔,终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三)砥砺大学生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

爱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历来为中华民族所尊崇,在时间长河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民族危亡之际,为国奉献体现为救亡图存、共御外侮;在抗日战争年代,为国奉献体现为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在国家建设时期,为国奉献体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为国奉献则体现为果敢决绝、义无反顾,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为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需要,以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高贵品格,迅速集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铁路建设第一线,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铁路建设史诗,也激发了无数青年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豪情壮志。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在海拔3700m、全长4000m的关角隧道,由于石质疏松、洞中缺氧,发生了130多次塌方,牺牲了55名铁道兵指战员;2001年,中铁十七局集团在二期工程首次招标中未能中标的情况下,总经理带着100多名职工签名的“血书”主动请战,承担青藏铁路全线制高点唐古拉山段(最高海拔5072m)工程,经过艰苦奋战最终实现“打造最高亮点”的庄重承诺。这种国家至上、为国奉献的精神,在不同时代的青藏铁路建设者之间代代相传,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以身报国是他们的共同标识。

***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0〕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担负起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以爱国主义情怀激荡青春力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11〕。青藏铁路精神所蕴含的浓厚的以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砥砺大学生为国奉献的最鲜活素材。立足百年征程新起点,在高校大力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促推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切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四)激发大学生追梦圆梦的青春热情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12〕。一直以来,作为一个敢于有梦、善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民族,伟大梦想精神始终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把认知中的“不可能”变成一个个令人为之震撼和动容现实的精神支撑。青藏铁路建设正是如此。把铁路修进西藏,是新中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夙愿,也是西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不过囿于当时的财力因素,以及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修建高原铁路这一蓝图迟迟无法实现。但是,中国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梦想并未因此失掉、泯灭,而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更大的决心加强对多年冻土、高原隧道修建、高原气象观测等问题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和执着,经过几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接续努力,最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青藏铁路才得以变成现实,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用激情、汗水和智慧,在戈壁荒滩、雪域高原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梦想和目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为逐梦而行的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青藏铁路的建设成就充分证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并成于实干。正如***总书记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13〕。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大学生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梦想,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激励青年大学生发扬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引导大学生用青春和热情拥抱梦想、成就梦想,并以登高望远的梦想激励自己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

三、青藏铁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路

青藏铁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这种精神财富不是仅仅局限于交通领域的行业精神,而是一种涵盖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时代观的系统整合,是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养、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教育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精神所具备的积极意义,高校应当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推动青藏铁路精神向实践力量转化。

(一)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4〕。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可将其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通过合理地课程设置而起到实效。譬如,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以案例分析、人物故事和理论阐释等方式系统阐述青藏铁路精神的生成逻辑、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把堪称世界铁路工程“奇迹”的艰难筑路实践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深入体会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生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深刻理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确保人生发展道路始终不偏离方向,矢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各环节,体现到教育全过程、融入于教学全流程、落实在课堂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5〕。基于此,探索建立青藏铁路精神课程思政资源库,明确资源共建共享,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特点,甄选相关青藏铁路精神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青藏铁路精神中蕴含的人民情怀、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等价值精髓,不断提升各类课程的育人效果。例如,在工程類专业课程中讲授青藏铁路高原冻土隧道、高原冻土铁路桥以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的修建;在医学类专业课程中讲授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时,十余万筑路大军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在环保类专业课程中讲授青藏铁路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创新举措等,增强专业课程的思想和价值引领功能。最后,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围绕青藏铁路建设历史遗存、感人事迹、代表人物和建设场景等,整合集成VR、声光电、三维成像等技术,打造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交互运用的数字虚拟教学空间,构建沉浸式、体验性、全息化的立体教学场景,将学生代入青藏铁路建设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现场感受筑路强国的艰辛与不易,具身认知青藏铁路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16〕。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7〕。***总书记也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8〕对于高校而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基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活动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发挥价值铸塑、品德提升与行为养成的功能。首先,构建青藏铁路精神育人的良好校园环境。相对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课堂而言,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思想的发展更具有隐蔽性和潜移默化的特性,这也就决定了其中所隐含的思想特征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19〕。通过将青藏铁路精神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标识系统,创作一批筑路英雄模范雕塑、青藏铁路精神长廊等校园文化景点,邀请青藏铁路建设者、科技工作者开展“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活动中受到青藏铁路精神的熏陶与影响。其次,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和科研过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师生见面会等组织形式开展新生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新生坚定实事求是的学术道德,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志向,培育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导师言传身教、工程技术研究实践等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青藏铁路建设者求真务实和为国奉献的可贵品质,引导大学生将学术利己思想转变为科研报国理想,将个人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再次,组建大学生理论研究社团,高校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研究优势,联合学工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共同指导大学生成立“青藏铁路精神研究会”“青藏铁路精神宣讲团”等社团组织,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开展青藏铁路精神研究,通过查找、梳理、阅读文献资料,深入挖掘青藏铁路精神的理论深度,自觉将青藏铁路精神的价值意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社团组织以青藏铁路精神为主题的展览、文艺创作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同学们在亲身参与体验中了解青藏铁路精神,进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自觉将服务国家、民族和人民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将实现个人理想与胸怀家国理想相结合。

(三)融入实践育人关键环节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0〕。***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21〕。实践育人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学生亲自参与,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获得直观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2〕。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要从青藏铁路的成功实践中寻找先进事迹、榜样力量,更要在现实中身体力行、砥砺奋进。首先,组织实践教学。高校可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践等,通过组织学生到青藏铁路沿线参观学习、走访青藏铁路建设者、观看青藏铁路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行走中触摸青藏铁路建设印记,了解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挑战极限的奋斗史,真切地领悟青藏铁路精神中蕴含的情怀与追求、担当与奉献,做到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其次,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青藏铁路精神。高校可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行业企业等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并以爱国、责任、奉献、创新等为主题,策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交互联动,赋予青藏铁路精神以生动实践内涵,引导同学们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再次,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深入交通强国建设一线开展实践与调研,针对交通规划、交通装备制造、绿色交通发展、交通治理体系等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和人文服务,激发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引领大学生强化以科研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四)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信息生态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与网民高自主需要互动共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数字化教育实践〔2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展网络理论教育、网络文化育人、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传播等。得益于数字技术、媒介技术的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逐渐从有形之物拓展到虚拟空间,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应然举措。首先,将青藏铁路精神“碎片化”灌输。面对网络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浅层次”阅读对大学生注意力的消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顺势而为、为我所用,在育人时间“零碎化”、育人内容“精细化”上下功夫,把青藏铁路精神系统化、理论化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处理,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形成大量“视觉文化时代”的片段式微教育资源,挑选大学生的注意力高峰,通过网络化的语言灵活宣传,在长期的点滴教育中,发挥青藏铁路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其次,开发青藏铁路精神网络教育资源,将青藏铁路精神融入微平台、慕课平台、思政网站、短视频客户端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形成聚团传播优势。譬如,可在平台中打造青藏铁路精神“云端课堂”“云端展厅”和数字化纪念厅等,让青藏铁路精神学习教育“潮”起来,通过打造弘扬包括青藏铁路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专栏,推进主题式开发、故事化呈现和图文音视频综合化制作,集中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優秀作品,引导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断增进对青藏铁路精神及其内涵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砥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此外,还可在平台中打造创意思政“赛场”,通过举办以弘扬青藏铁路精神为主题的网络征文比赛、网络评论比赛和新媒体作品、优秀工作案例、优秀思政课程评选等交互类比赛,设置评论互动区,吸引大学生参与青藏铁路精神网络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让“有意义”和“有意思”同向发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社群交往相结合,网聚青春正能量、唱响线上好声音,全景展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生动实践,促进青藏铁路精神正能量在网上持续传播。

参考文献:〔1〕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

〔3〕陆娅楠,袁 泉.发扬青藏铁路精神 助推雪域高原快速发展〔N〕.人民日报,2021-11-30(07).

〔4〕韩旭红,陈 晨.中国铁路文化精神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95.

〔5〕雷风行.论青藏铁路精神〔J〕.中国铁路,2006,(10):6-11.

〔6〕***.***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7〕***.***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2.

〔8〕***.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9.

〔10〕***.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11〕马 杰.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2,(9):38-40.

〔12〕***.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02).

〔1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Z〕.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2):209-211.

〔14〕胡涵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3):63-68.

〔15〕肖 敏.高校课程思政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52-54.

〔16〕骆郁廷,赵 方.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J〕.江海学刊,2021,(3):230-235.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18〕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19〕张 军.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82-85.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7.

〔22〕公亚丽,徐晓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策略探析——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8):134.

〔23〕谢玉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与研究深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2,(5):56-61.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Chen

Abstract: The spirit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pedigree and a valuable teaching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elp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of fearless struggle, shape a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scientific attitude, strengthen their responsibility of contributing to the country, and stimulate their youthful enthusiasm to pursue their drea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into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key link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latform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trive to grow into the successors of the time who are worthy of the importan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spirit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al path

(責任编辑:郝佳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