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玉杰
现今,教育要信息化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界从上到下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相关文件有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教育信息化的称谓也由“信息化”“数字校园”到现在的“智慧校园”,虽然称谓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信息化。
我们都知道智慧校园建设很重要,但重要在哪里?如何让领导们、教师们重视?如何让智慧校园建设成为自觉行动?思想决定行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做到真正重视。
智慧校园建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有明确的界限。界限不明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如对上级主管部门已有的软件不加以利用,而进行重复开发,或对学校已有设施设备进行重复购置等。界限不明也会片面追求高大上,建设摊子摊得过大,最终无法完成建设,造成资金、人力的浪费。
硬件看得见摸得着,如果一所学校把信息化看成形象工程,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是为了评示范学校或现代学校的加分项,那么重硬件轻软件就不可避免了。
软件是信息的加工厂,而资源是原材料和成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软件而没有资源,信息化还是无法实现,智慧校园就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上级管理部门或相关企业会向学校推荐一些高大上的设施设备和软件功能,而学校没有深入地调研需求,结果安装的软硬件不是师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最终结局是废弃,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或评估需要,有些学校以命令的方式强制教师们使用某款软件或设备、强制要求上传资源和课件等。甚至将使用频度、上传资源容量与教师们的绩效考核挂钩。虽然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但使用效果不好,上传资源质量差,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一般情况下,先进的技术不太成熟,而成熟的技术相对落后。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如何选择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慎重过头,使用了一些过时的技术或软件,可能造成软件过期,无法扩展、无法兼容、安全问题频发。反之,盲目使用不成熟或难以把握的技术,如容器化技术、区块链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结果可能是公司技术力量不够,开发过程忙于填坑,建设工作无法完成。
没有规划,一次性投入很多资金购置设备或软件,就会忽视新的设备、软件需要时间进行磨合。学校的多变需求则要求对设备、软件进行适时调整、运维,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资金作支撑,不是一次性投入能够解决的。
针对上述智慧校园建设的七大误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要让学校的领导、教师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智慧校园建设,需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智慧校园带来的好处。如通过使用精准教育、题库系统、云盘等提升教师们的信息素养,使其逐渐适应信息化,最后完全接受智慧校园建设。
现阶段学校配置的硬件已能达到要求,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是让设施设备得到有效的利用。
硬件是躯体、软件是灵魂,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关键要看软件。软件用得好,管理工作都可以在电脑上实现,智慧校园建设就迈进了一大步。好的软件用于课堂,教师们就会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就会提高。反之,硬件就会变成摆设。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攒设备,不是搞指标。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教师们用起来,这就要靠各种应用软件。
智慧校园建设不是对旧有设施设备的简单数字化替代,而要更高、更强,做到原来设施设备无法做到的功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需要软件做支撑。
软件重要,资源也很重要。资源的建设需要时间积累,也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须让教师从资源中感受到切实的方便与高效,并配套以合适的奖励机制,使资源建设变成教师们的自觉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有了优质资源。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软件看似很好,但除了学校相关部门使用外,教师使用并不多。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具体需求并不是非常明确。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需求难以统一,每所学校都有相对个性的管理制度,难以像医院、银行一样制定统一的管理规则。此外,市场上的许多成品软件也并不能完全符合学校实际需求。
学校开发软件需要和企业合作,笔者把这种合作称为M1N机制,M指学校各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等,N是指参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各个企业,M与N之间的1是指学校的信息管理部门,是联系学校和企业的桥梁。
首先,学校普通教师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智慧校园建设技术不甚了解,企业有技术但对学校的具体业务流程是不了解的。因此,学校信息部门就可以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
其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信息部门要有长期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软件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调试、测试、运维、淘汰等几个环节,开发完成一个软件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而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迭代改进。
再次,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能力强的公司进行长期合作,学校相关部门或教师要参与软件的开发,至少要参与需求分析和测试这两个环节,信息部门要起到沟通的作用。
最后,学校信息部门要配合企业对软件进行运维、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软件的作用。
智慧校园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避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大上。不可单单为了迎合调研评估而为之。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要适合教师的需要。
一是避免软件的重复开发。上级部门已开发的软件要充分利用,不要重复开发。社会上已有的成品软件也要积极利用,如钉钉、微信等。可以通过软件间对接的方式,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
二是软件应用要贴合学校实际。要优先开发学校、师生们急需使用的软件,如学生成绩分析查询系统、教师工资系统等。这对于软件应用的推广至关重要。
三是软件使用要简单。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尽一切可能减少教师们的输入,实现自动化操作。各个软件系统要高内聚低耦合,单点登录,资料输入不重复,要让软件应用真正减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只有这样,教师们才会喜欢使用软件,主动使用软件,才能真正地推广软件。
四是软件要尽可能通用。从不同学校的需求抽取共同点,形成共性普适的设计,尽可能减少定制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设计运维难度,减少浪费,更好地实现推广。
上级部门的各种调研、评估是挑战也是契机。可以将通过调研评估作为里程碑,但不能将其当作目的。
调研评估是检验智慧校园建设成效的试金石。要认真研究调研评估标准,找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研究查漏补缺方案,使学校信息化全面健康发展。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通过调研评估,让学校信息化有一个里程碑的发展。通过调研评估,总结建设经验,及时调整方向,使智慧校园建设更上一层楼。
当前可用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先进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否成熟和合作公司的能力有关,如果合作公司能力足够强,先进技术运用经验够丰富,就可以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当然这会造成合作公司的选择面狭窄,容易造成智慧校园工程整体成本提高。
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关注技术发展的动向,利用高效可靠的技术。要多向上级技术部门、兄弟学校学习交流,要使用成熟有效的经验。开发的软件也要向其他学校推广,征求他们的意见,不断进行改进,适应不同的需求。当软件能在多个学校流行时,就可以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广。
总之,智慧校园建设一方面要提升领导、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理念,另一方面要用好设备、软件,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