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研学之道五育并举

时间:2024-05-04

苏金良 王洪霞

中国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如何让学生触摸到、探究到、体验到大运河上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以“劳”为切入点,构建大运河文化研学课程,旨在让学生用双脚去丈量运河,用双手实验,用双眼发现大运河上的劳动智慧。让学生在劳动中养德、劳动中启智、劳动中审美、劳动中创造。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与学科关联

按照中小学学段检索“大运河”与北京版或人教版课本有关的学习内容,涉及学科有科学、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制等学科内容。其具体知识内容如下:

小学科学中有“京杭大运河”,初步感知大运河的作用,了解大运河开凿的科技发展。小学语文有“长城与运河”,赞美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初中历史《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节,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初中地理《京杭大运河》一课,让学生了解大运河水系沟通与历史意义;初中语文学科是通过课文《蒲柳人家》了解大运河岸边的故事,理解大运河边人的性格。

在高中历史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中,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大运河的开凿,催生了沿岸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高中世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介绍了大运河等水路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发展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大运河在中小學学科课程标准里出现的高频词是“智慧”。体会大运河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学科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所需。教材内容集中在大运河的历史与社会发展上,但对大运河上工程科技与水系沟通背后的劳动智慧探究还是个空白。这是课本需要延伸的内容,也是研学课程的意义所在。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资源分析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到元世祖忽必烈时,大运河又成为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运河。因此,沿着运河探寻劳动智慧,要从古桥中的艺术创造、仓廒中的农耕智慧、闸坝中的工程智慧、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等方面开展研学。

1.古桥中的艺术创造

因水而生的大运河上桥梁众多,有拱手迎接宸位的杭州拱宸桥;有着千年历史,天下最长、五十三孔连缀的苏州宝带桥;有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却历经数百年仍巍然挺立的嘉兴长虹桥;还有绍兴八字桥、杭州广济桥,更有北京韵味的万宁桥、东不压桥;还有列入“通州八景”、有“长桥映月”美称的八里桥。这些石桥造型独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创造。要让学生沿着运河去寻桥,寻找桥的艺术创想,探索拱桥设计的科学智慧。

2.仓廒中的农耕智慧

漕粮运输是大运河的主要功能,北京作为漕粮运输的终点,需要有完备的设施储备漕粮,通州是大运河畔重要的漕运枢纽,承担着漕运物资存储并转运到京城的重任。因此,京通十三仓被称为天下粮仓。至今北京地名中还保留着许多与仓有关的地名。储备漕粮俸米的仓廒是农耕智慧的集中体现。探究仓廒设计中的农耕智慧,制作仓廒模型揭秘仓廒科学原理并服务现代仓储业,是学生大运河研学的重要内容。

3.闸坝中的工程智慧

千里大运河纵贯南北,具有流经地区复杂多样,地势有高有低,水势各不相同的地理条件。为了确保运河水量充足,保障漕船能够逆流而上到达京城,古人在运河上修建了各种闸坝,用于调节水位、控制运河水量。闸坝的设计彰显了古人治水的智慧和工程的智慧。

北京的二十四闸设计,由于郭守敬主持开创了节水行船技术,破解了漕运入京城最后四十公里的难题。会通河历经元明清三代,修建了五十多座水闸以确保运河水量充足、漕运畅通。戴村坝工程破解的是济宁到临清段运河断流的难题,河北沧州谢家坝屹立不倒等,这些工程设计的智慧需要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承。

4.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

教材中涉及到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相关主题内容,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历史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对大运河沟通水系后带来的政治统一、社会发展、文化交融的理解还很有限。为此,我们以“跟着运河探水系”为高中研究主题,在大运河沟通水系中理解国家政治统一的智慧。

大运河上劳动智慧研学内容体系

跟着运河探寻劳动智慧主题研学分为小学低中段和高段、初中段、高中段四个学段开展。以感受劳动智慧、探索劳动智慧、探寻运河文化为小学至高中的研学目标。以桥、仓、闸坝、水系为研学载体,开展四个学段的劳动智慧研学。

1.研学目标与主题

学生按照行前阅——行中行——行后思的行动模型开展以下研学活动。

小学低中学段以“跟着运河去寻桥”为研学主题,以“古桥中的艺术创想”为重点,以运河古桥的艺术审美探究为目标,开展以下探究活动:杭州拱宸桥的艺术创造;杭州广济桥的历史与功用探究;宝带桥上古纤道的疏解智慧;京城韵味的北京万宁桥与东不压桥及长桥映月的八里桥与不挽桅探秘;运河石桥设计与现代大桥的原理探究等。

小学高年级段以“跟着运河去寻仓”为研究主题。主要以“仓廒中的农耕智慧”为重点,以探索农耕智慧,传承北京历史为研学目标。开展寻找北京仓廒遗址,探究北京历史;绘制京通十三仓分布图,探寻仓廒历史变迁;走进南新仓遗址,见证仓廒建筑科技;探寻大运河沿岸仓廒消亡的原因;制作仓廒模型,办运河文化展览;诉说老北京仓储地名的变迁史等活动。

初中学段以“跟着运河探闸坝”为主题,以“闸坝中的工程智慧”为重点。以服务现代发展为研学目标,主要有走进郭守敬纪念馆;探寻二十四闸入京城的工程智慧;开发二十四闸动漫揭示逆水行船的秘密;走访山东会通河阳谷段的荆门上下闸与阿城上下闸,破解漕运断流难题;走进淮安双金闸、扬州刘堡闸对运河水量控制方法调查研究;走进苏州盘门中水城门军事防御工程中的智慧等。

高中学段以“跟着运河探水系”为主题,以“水系沟通的政治智慧”为重点,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为研学发展目标。主要有走进“淮安漕运总督部院”,探寻淮安漕运中心的管理智慧;走进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探寻大运河水系沟通中的政治智慧;走进“中国漕运博物馆”,探究隋唐运河的历史功用,见证国家统一;走进周恩来故居,探寻国宴淮扬菜的历史变迁,寻找燕赵、齐鲁、江淮文化的融合。

2.研学活动设计

研学活动设计是引领学生共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行动方案,按照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完整的任务群设计→角色聚焦与转换→复杂问题的破解与揭示的“四维”思维模型开展。

主题活动(举例):逆水行船的漕闸秘密。

问题情境:通州区地势低。通州区的燃灯塔的塔尖水平高度仅仅达到天安门地基的水平高度。元朝时漕船只能到达通州,为了解决漕粮最后四十公里入京城的难题,郭守敬利用海拔原理,借鉴山东的上下闸设计原理,设计出了二十四闸,让逆水行舟成为可能。古人是如何逆水行船的?我们跟着运河去探寻吧!

任务群:1.考察会通河阳谷段荆门上下闸与阿城上下闸;2.考察上下闸的地理特点、海拔、水流速度,探究设闸的目的(坡度大、水流急、行船风险大);3.考察上下闸节水行船的过程,探究逆水行船原理;4.制作上下闸逆水行船动画,破解逆水行船之谜;5.探究漕闸对运河水量的调节功能;6.揭示二十四闸入京城与郭守敬水利工程建设的智慧;7.走近漕运科技功臣郭守敬;8.完成“水闸设计中地形选择、水流蓄深、建造工艺的智慧”报告;9.走近淮安双金闸、扬州刘堡闸,探究如何控制运河水量。

角色定位:探究者——考察者——解说者——宣传者。

问题解决:制作上下闸逆水行船的动画;解说漕闸设计原理;完成整体研究报告;多因素、全方位破解研学中的问题。

百年学校——潞河中学开启运河国脉探寻之旅;运河中学探寻运河文脉;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将传统文化经典与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融合;后南仓小学跟着运河去寻桥、去寻仓。在“我实验、我发现、我创造”中开启大运河科技研学……大运河智慧研学,五育并举,磨炼品格。

研学过程给学生根植下中华文化的基因,增强文化认同。在实践情境中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CADA1808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