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符水波
复旦大学朱永新教授在《什么才是理想课堂》一文中指出,理想课堂具有六纬度与三境界。“六纬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三境界”即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其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教学框架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理解、规范课堂,它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工具;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其主要特点是“讲对话、重品质”;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主要特点是“讲个性,求境界”。
理想课堂的“六纬度”,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而理想课堂的“三境界”,则是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甚至有教育学者断言:写一辈子教案未必有成就感,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后记就能成就一位老师。事实也是如此,信息学竞赛课堂的教育更是如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的。一方面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如何打造理想的信息学教学课堂,如何落实?如何开展?根据笔者从事信息学竞赛课堂教学的经验来看,不妨从三个基本纬度打造理想的信息学教学课堂,即课程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接受知识的形态、教师教学的行为。
课程教学理念:“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接受知识的形态: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在生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学辅助手段,转变课堂角色,互为学习,互为促进,不断的面对挑战,提升自我,以适应培育学生的学习力的素养需求,实现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创新。
课程教学理念
笔者践行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生本课堂应该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不仅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也要求学生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
当然,生本课堂应该是事先有准备的课堂教学。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接受知识的形态
笔者在信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接受知识的形态分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合作交流以及学习创新。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为:信息课的课程特征、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知识迁移五个方面。
首先,信息学课程特征是建立在学生对信息学有足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激发的是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力,学习是“我”要学,是从“我”的需求出发;其次,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的是着重培育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的数学运算和归纳能力,注重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解释不同情境中问题的解决方式助推了学习能力的培育;再次,在信息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的是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在应对各种复杂的学习环境下,始终保持着发自内心热爱的学习热情,不断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信息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学习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面临各种困难不断地挑战学习者的意志品质,因此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学习毅力;此外,信息学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自学型、参与型、合作型、研究型、课堂竞争型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皆要求学习者学会相互协作,共同成长;最后,信息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针对不同的问题,信息学解决方式的核心解决方案是一样的,但是整体架构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精准地解决同类问题,不断培育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学习者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因此,信息学课程從课程特征方面以兴趣爱好的方式触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分析培育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从信息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各种问题,锻炼的是学生的意志;以互相学习、互相协助的方式培育了学习者的学习合作交流;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培育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学习创新能力,真正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接受知识的形态,形成了可操作性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依据。
教师教学的行为
首先,打造理想的信息学课堂,教师素养是学生学习力培育最有效最为重要的保障。教师的学科素养对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活动,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在一起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担当有效的伴随者、促进者、协作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基于项目或者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给予快速、及时的协助。
其次,在打造理想信息学课堂过程中,教师未必是教学知识的权威,但必须是整个理想课堂的设计者、掌舵者,学生知识的获取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序的推进。例如:在信息学上课过程中,教案、例题以及题解是预先准备的,但是在施教过程中会遇到突发问题,对于突发的知识点教师可能会存在着储备知识的不足,此时教师应该寻求学生的帮助,有序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再次,在打造理想信息学课堂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及时的反思总结,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进程。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如写三年的反思。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几个假设,多几次尝试,多维度的分析教学问题,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最后,在打造理想信息学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赞赏与鼓励,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宣传。例如:可以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段让校长颁发奖项,也可以把学生的获奖信息发布在学校校园网上,甚至推送到外界的新闻媒介,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教与学永无止境,唯有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打造信息学理想课堂,凸显发展性教学评价。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