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时间:2024-05-04

毛建平 董地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裹挟着教育、医疗、农业、政务等各行各业奔驰向前。“互联网+教育”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使教育资源走向更加开放的状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实和丰富,全球性的知识库逐渐形成。人们获取碎片知识的效率大幅增加,学习知识的成本却在减少。另一方面,网上的学习者和施教者之间更多的是进行信息交互,并不是面对面的谈心。更不能忽略的是,对于没有足够判断能力的低龄学习者而言,在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时的抉择,将可能影响着人格的建立、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甚至是人生的方向。

当前我国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20世纪20年代开始,媒介素养教育在欧洲初现端倪。到了20世纪9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始从英美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1997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卜卫发表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被认为是我国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经过21年的发展,我国研究者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有较大进步。但是,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开展依然不足,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仍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1997年,香港的媒介素养教育伴随教育改革开始,台湾之后也公布了《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2002),而大陆至今还没有系统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缺乏官方认可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缺乏专门的教育师资。目前的国家新课程体系中,虽然有些学科与媒介素养教育有所挂钩,但也并未涉及核心内容。现有的相对成规模的初等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由高校相关专业的学者与中小学合作,高校研究团队到中小学校去,对当地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培训,或是直接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授课;另外一种则是国家、社会机构等成立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培训基地或训练营,定期进行媒介素养的课程培训。不难发现,以高校研究团队和社会机构为主要实施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必然会因为本身研究方向和现有资源的限制,而带有课程内容不完整等局限。有些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中学,也仅仅偏重技能和认知部分的教育,而忽略对学生信息评价、鉴别等批判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国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

我国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现有的研究成果薄弱,实践上未得到广泛普及,无法与同处于亚洲的日本、韩国比肩。分析并挖掘当前形势下我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阻力因素,对确定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方向有指导作用。

1.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并未明文规定将媒介素养教育引进中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开发、专门的教育标准也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出版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内容多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相关知识,面向对象主要为高校大学生,并没有适合中學生的统一教材范本。以2014-2015学年北京166中学开设的“博雅”系列课程为例,其中“中学生媒介素养”选修课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讲授,不可否认,此举为中学生提供了理解媒介内容、辨析媒介现象的平台,但是整个课堂讲授过程中并未有专门教材出现。国内的中学生接受到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普遍以信息技术课为主要形式,而大多数学校仅仅把教会学生操作和使用电脑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分析批判能力和创作能力等的培养重视不够。

2.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发展不成熟

就教育自身而言,它并不能对外在的种种变化进行考察、调整和适应,它的发展进步必然需要人的参与。参考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发展轨迹,能够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除了政府层面的战略决策推动外,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和多种组织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以法国和加拿大为例,在法国媒介素养教育被写入教育部文件的第十年,教育部依然采取了媒介素养领域专家的建议,成立国家媒介素养教育中心。而“加拿大安大略媒介素养协会”和“加拿大耶稣会交流机构”为中学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做出了不朽成绩。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社会力量在发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还很微弱,机构数量少,比较有影响的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的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中国传媒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成立的媒介素养研究团队。

3.家庭相关示范和引导教育不充足

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目标、教育能力及自身素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以自觉、不自觉的言行方式影响着子女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的形成,并全面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现实情况中,大多数中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而非获取信息。在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有害内容充斥网络媒介的情况下,中学生滥用媒体的娱乐和消费功能,而忽略信息功能,对信息不加辨别,就有可能玩物丧志,误入歧途。现实社会中学生遭遇网络暴力的案例不胜枚举,其实也在反向呼吁家庭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通过引导其正确理性使用网络媒体资源,以达到提高孩子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目的。

提升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路径

显而易见,网络能为我们提供大量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中也存在着各种不良影响因素。2016年9月,国内首份基于2万多名研究对象的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87亿,而且具有明显幼龄化倾向。不难想象,对于自制力、分辨及批判能力较弱的中学生而言,不良信息的危害更会让人始料不及。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其教育具有规范性、目的性、计划性、有序性等特点,对于教化中学生具有更好的功效和优越性,能够发挥启迪、促进和发展人的精神这一最直接、最根本的作用。直面当前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联合政府、社会、家庭的力量,才是提高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由之路。

1.争取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多举措支持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肯定发展得不会很差。相反,没有支持政策甚至忽略相关教育,此事肯定发展艰难。美国在1999年就已有48个州制定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指导准则,可见其政府的积极态度。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教育文件,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标准,指导建设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和课程,积极开展并参与媒介素养教育项目,真正将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国内中学生必将受益。

2.汇聚媒介素养教育社会团体的力量

成立和发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组织,对扩大媒介素养教育影响力、唤起媒介素养意识具有独特作用,相关组织将成为推动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2001年,美国建立媒介素养联盟(AMLA),并倡导改善和扩大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确定了对基层教师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培训的举措。另外,美国媒体教育基金会(MEF)、媒介素养教育交换中心(MLC)及公共广播服务中心一起建设了与媒介素养教育教材相关的网站。以其为参考,通过成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举办媒介素养会议、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线上线下培训、开发媒介素養教育教材等举措,广泛宣传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必将推动着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完善。

3.发挥家庭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中学生与网络媒体接触的主要地方之一在家中,家庭也是家长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对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态度和掌握水平、使用网络媒介的行为习惯等都会影响中学生的媒体兴趣及媒体行为。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在家庭中的普及,对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长自身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及其重要性,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力所能及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邵恩君.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李艳.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08):12-15.

张洁,徐雯.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困难与原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48-52.

刘卫琴.初中生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5.

谢泽琛.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2):64-6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