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时间:2024-05-04

刘振生

【摘 要】2012年教育部推出了国培计划和全员远程培训,从而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调查发现,有少数的老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解决问题,部分老师偶尔使用或只是公开课或竞赛时使用,有少数的老师是基本不用。信息技术培训如何走出困境,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去。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策略;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8)012-050-03

近年来,我们相关的培训部门先后组织进行了英特尔、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多项培训,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不感兴趣,消极应用;有的老师认为掌握了信息技术就代表能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有的老师虽然参加了多次信息技术培训,却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如何立足实际问题,探索出路,分析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探索出良好的培训模式,让老师们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接受培训,从厌学到乐学,从乐学到善用,从而有效提升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巧选培训内容

根据调研我们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选择培训内容:一是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思考哪些内容是教师需求的、最有现实意义的;二是思考培训应提升教师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什么样的方法以及该如何做;三是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与学活动,引导老师在“做中学”,在做中改进、转变、提高,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达到培训的有效性;四是思考运用什么理念策略和工具对培训进行全过程的评价。

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学科的原则,培训部门将通过调研、讨论后确定的内容,以菜单方式供老师们选择,根据老师们反馈的信息,进而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模式

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四个结合”“五项推行”“三个策略”。即“混合—反思”培训模式;实行专家(名师)讲解与返岗实践、互联网与校本研修、集中与远程、集中与影子(学员与带教老师如影随形)相结合;推行任务驱动,名师、教研员、教师学习共同体,情境体验,移动学习和“送教下乡”;融入分层式、课题带动、菜单式策略。建立“引导—激励—应用—测评”常态化机制,使教师自觉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应用中提升。

采用混合式培训模式:集中研修—成果获取—实践体验—交流互动—成果内化—名师指导—反思提升—成果展示,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技能;问题带动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预设任务经历问题、实践操作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深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切入点,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超越技能,让教师经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用最简单的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研修、交流、分享;利用面授集中,答疑解惑;利用学习共同体,学习、交流、反思、互动、提升。

对工学矛盾突出的学校,选派讲学团送教送培。请专家问诊把脉、对症下药,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详细情况见上图。

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鉴于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技术水平高低等问题,因此在培训的同时,需要通过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帮传带、言传身教,去引领带动周围的教师。

组建名师讲学团:团队成员由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一线中小学骨干教师或外聘学科专家、名师组成。

通过外出取经、跟岗实践、在岗研修、深入课堂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培训者的教学、教研及培训能力。认真组织实施对培训者的岗位练兵,严格考核评价,打造一支“素质好,施训能力强”的培训团队。

建立共享资源库

群策群力建立共享资源库提供各类资源,便于老师们学习借鉴应用。资源库里有经过测试安全的常用学科软件(几何画板、中文语音、物理化学虚拟实验、英语语音练习),常用通用软件(音视频类、互动类、课件工具、文档类、图片类、动画类、工具类、搜索类)。有搜集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解决应用困惑的案例及方案,课例研修,生成性成果等。定期更新各类简单实用有效的资源,及时上传到共享平台,让教师随时分享。

创建教师学用、会用、乐用的长效机制

(1)行政推动政策引导,改变教师“只学不用”的局面。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规定为每年全员远程学习的必修课程,将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列入学校、校长、教师考评体系,促进教师自觉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加强对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转变观念,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主体责任,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考核测评。每年对所有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2)创新管理考核,激励教师主动应用。建章立制,创新考核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聘的考核指标,形成教师主动参训、自觉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良好机制,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机制,落实学分应用,将行政推动与激励相结合,不断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激活其参训动力。

坚持训用结合,落实“训用赛”一体化举措,充分发挥比赛的激励作用,面对不足与差距,再针对性的施训,做到以赛促用,以用激活教师的内心需求,以赛引燃培训动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每年进行测评考核,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测评内容和比赛项目。对比赛优秀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及精神奖励,并将优秀成果收集汇总,上传共享平台,增加教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层次、各学段和各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不同特点科学实施特色及全员培训。培训部门及时了解培训需求,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取有代表性的建議,针对问题进行有效分层分类指导,及时反馈,及时进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档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将平时应用和考核测评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不断优化完善培训进程,确保培训有效实用。

(3)创建训后跟踪机制。针对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建立训后跟踪团队,并有专人负责。要求每位参训者培训后,要做一个成果汇报,一个教学设计,一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公开课,并记入老师的培训档案。

精选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精彩实用的案例,名师的引领,同伴的帮带,丰富的软件、微视频资源,良好的政策导向、激励机制,扣人心弦的任务驱动,流连忘返的情境体验,有效适切的技术手段,简单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让教师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堂。这些定会让老师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大魅力,感受信息技术优化日常教学的简单有效实用,自觉转变观念,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乐用到善用的升华。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教师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