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信息化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4-05-04

张福顺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校。在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进程中,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如资金、人员配备、教师应用积极性等曾一度困扰着我们。恰逢山东省“十一五”课题开题,我校积极参与申报。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思路更开阔了,对于平时教学背景下隐藏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与剖析。

一、学校信息化需求分析与校长领导力的执行

学校信息化的需求分析要从区域差异、教师现有水平、学校现有经济状况及上级要求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我校2004年底装备了两台浪潮高档服务器和高性能交换机,也配备了一些辅助设施。在人员的安排上,由于专业计算机人员缺乏,只能从现有信息技术教师里抽配。当时,我校通过电教教材订购了校园网系统,教师们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热情,但只有数周的热度,之后大多用来娱乐,不知信息技术到底该如何应用到学校的工作中。我们对这种现象也进行了讨论,开始采用“封、堵、查”等方法,一度造成了教师与学校之间工作的失衡,激化了个人与整体的矛盾。学校信息化工作是学校的一件大事,只有预先做好规划与实施步骤,才能有目的、有目标。建设信息化工作之前,要分析清楚通过学校信息化达到什么目标、可应用的手段或措施有哪些、具体实施步骤是什么、在校内外可利用的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哪些等。

学校领导执行力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在信息化建设上,领导执行力如何体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首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做信息化方面的行家里手,要求领导必须懂得信息化的内涵。在学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领导的认识程度和接受新技术手段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率。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国内大部分的学校“一把手”都很看重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有些校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学习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方面的知识,但有相当一部分领导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办公室里装备先进,但只是娱乐,日常打个文字材料还得找打字员。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校长确实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踏踏实实搞研究,才能领导学校走好信息化之路。

其次,学校信息化不仅仅是营造硬件和软件建设应用环境,更重要的是经营人“心”。领导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理念,还要靠中层领导、学校教师进行贯彻。“人心齐,泰山移”。在此项工作中,把好的方法和理念传达到位,并让相关人员心领神会,是需要有效策略的。校长可以在各种场合把信息化应用的意图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此外,校领导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把群众的意见考虑在内,形成正确的学校管理制度,将民主与集中相统一。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一些领导把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当成“擦边球”,有上级检查就紧抓一阵,平日里不管不问,在教师考核时,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量常被忽略。这造成了信息化工作的被动性和教师的随意性,最终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宁愿只教基础课,也不想多干学校其他的事。这种思想在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当中确实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值得领导们深思。

再次,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仍是工作中的重要尺度。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如何理解这个口号?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在每件事上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在工作责任细化的同时,也应有权利的定位。这也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应成为顺利进行信息化应用的基石

我校大部分的领导都在教学一线担负教学任务,是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的教学方法与学科专业知识都非常强,带动了周边教学人员的进步,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学校信息化的建设中同样也需要榜样,需要引路人。北京的李冬梅老师、山东的王爱胜老师等优秀教师的思想与教学经验,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理论更是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这些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行者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在校内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与教师接触最多的是学校领导和同年级的同事。如果哪个学科有一名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那么他所在的学科肯定也是应用信息技术最好的学科。同理,哪个学校的领导重视并亲自实践参与到信息化的应用中,那么学校的整体工作和管理理念就会体现出具有勃勃生机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色彩。我校的领导层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从实效性、操作性、易用性等出发,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教师们平时上课基本上都用课件,课前备课更是从教材分析到网上材料的选择等,都达到了精致化的要求,因而在市级各种课型评比、课件、论文的发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教师更应在平常的工作中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进行自己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认清网络的价值与性质,二是要对手中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三是多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四是从优秀的课例、课件中进行学习、仿效,多思考多反思,五是多动手,把思想付诸实践。

三、有效的激励评价体制与信息化应用的顺利推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大家都注意到了评价体制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评价对于信息化工作的巨大作用。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从学校制订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上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这就打击教师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得过且过的思想存在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确定责任与工作量。只有把责任明确了,工作量确立了,让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把教学与学校信息化工作区别开来。既然是不同性质的工作,而每项的要求都一样,为什么不能进行叠加量化?领导要树立公平的思想,不能一项弱化、一项强化。

二是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工作。工作有不同,但不分轻重,校长首先要从精神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此项工作的人员。

三是在年度考核标准中要体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经过调查,在高中阶段,有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电教管理者、设备维护者,同时还兼任各科室的打字员、干事,任务非常繁重,但最后考核,因为哪一块都不是专职,所以哪一项都是零。劳苦但并不功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可以单独列出相关考核标准予以考核,也可以融合到整个考核方案中。总之,绝不能可有可无。

四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让他们得到培训的机会。

五是信息技术只有得到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而教师作为实践者,学生作为受益者,如何让教师愉快地应用,学生欢乐地学习,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可以在校内多开展此项活动的培训,多举行论坛讲座,多进行比赛,通过赛中学,赛中练,赛必评,评必果,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达到最优化。

学校的每项工作离不开上级的指导与支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更要依赖上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校领导如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可用资源,是我们新时期要研究的新课题。如何在上级政策的允许下,挖掘内在潜力,开拓社会市场,做好有效结合;如何把人员的安排放在要发挥其长处位置,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信息资源的可开发性……诸多问题中,“人”是其中的核心,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更需要把与学校信息化相关的软环境创设好。

(作者单位:山东兖州市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