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汝坤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 400054)
基于教学内容改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王汝坤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重庆 400054)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各环节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最根本的。在此,总结了教学实践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面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和体会。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使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首要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在一定意义上,教学改革是常提常新、与时俱进的。现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就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进行。在学生对待思想理论课的态度和评价方面,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存有反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进一步探究,主要可归结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政治理论课大多在中学已经学过,现在虽然记不得中学时学的具体内容,但是大学要学的大体还是那一套。二是认为政治课大多是空谈,甚至是唱高调,脱离实际。三是认为与专业课、基础课、外语相比,思想政治课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业没有什么用处。这三方面要实现转变都是难点。对于第一方面,我们在讲课时就应当尽量避免重复性的讲授,注重对原有知识加以扩展和深化,让同学感觉到新意和深意。对于第二方面,我们在讲课时需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应承认课本上的某些理论与现实状况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事实上理论与现实存在差距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对于第三方面,难度比较大,有些学生甚至在这方面的观念很顽固。因此在开课之初乃至平时都应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们认识到或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在他们成才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教师本身也应有心理上的准备。
关于教学改革,有很多的经验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有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或主题教学法等等。对于其中每一种教学方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它们已被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是可行的方法,都值得借鉴。不过它们侧重的主要都是教学方式,而教育的内容通常是教育学本身难以直接触及的。两者实际上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似乎更依赖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不过这会遇到两方面问题,首先,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往往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次,教学内容总体上不能偏离教材体系,因为思想政治课有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政治理论体系,因此这又有着一般性和确定性。所以在原则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些高校还对考核方式或者说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比如由闭卷笔试改为开卷笔试,还有以课上讨论的方式,小论文、小测验的方式来考核等等。这在总体上减轻了学生考试复习的负担,也可以使平时的学习过程相对地变得轻松愉快,但是考试改革本身很难说能在根本上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态度,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因此属于一种策略之举,而非根本之道。
教学改革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可取的经验方法。不过,由于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和特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应用所有的方法,而是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所教学生的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上也并没有一个普遍的公式。关于教学内容改革,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总结一点教学经验,供交流。当然在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谈论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只能提出一些需要注意和遵循的原则方法。
1)定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每周(或每两周)初始,教师都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做一个每周时事评论或时事总结。针对最近一周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同学们大多对此都抱有强烈兴趣,特别是电视或网络上流行和传播的各种新闻大事。比如“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撞死人案,“艳照门”事件等等。这都需要在思想政治上给予正确的解释引导。这类事件在校园内外的议论都很多,在其他专业课上是没有机会讲的,而只有思想政治课才有机会、也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们以解释、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特别关心时事政治的发展变化,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做政治专题报告,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能力。
2)旧题新讲。对于一些旧的基本理论问题,学生已清楚大体内容。但是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引申,扩展出学生所没有注意到的深层含义和意义,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力,改变他们对原有理论的肤浅印象。这需要教师在理论学习上多下功夫。例如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可以深入挖掘。它的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但是怎样加深对它的理解呢?社会主义是最强调发展生产力的,而现实则更强调GDP总量的增长,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鸦片战争前我国的GDP在世界GDP总量所占的份额无人能比,因此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鸦片战争及以后100年里我们则一败再败。这说明GDP的总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就像有人提出了“生态GDP”这个概念一样,我们也可以提出“科技GDP”的概念,就是说要考虑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的重要性,这才是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东西。甚至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看什么”的问题。我们是华夏文明或黄河文明,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几千万的人口和富饶的生活;而古希腊的一个小小雅典城邦只有十几万人,却创造了与我们一样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灿烂文明,这又要我们如何去理解呢?通过这样的一些对比,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较强烈的影响。
3)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未必能跟上现实发展和理论探索的步伐,因此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表现出局限性。这需要我们关注新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把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符合现实的发展。教学的课件、教案、讲稿都要实时更新而不能存有惰性心理。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包括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而事实上理论研究早已表明把“四个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比较狭隘的。因为在当代,农业、工业、国防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和支撑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四个现代化是一回事,就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更重要的现代化还应该包括政治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等等。我们可以拿洋务运动及中日甲午海战时期中日两国的不同表现来说明这一点,从而联系现实说明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是更全面的现代化。
4)书本上的解释往往是单一的,而理论研究往往是多元的,甚至存在一些理论争议,这就需要多方面探索和介绍,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视角。比如对于“以人为本”,理论界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有些分析也很透彻,可以给学生做一些介绍。但首先要明确,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在政治上有着具体的针对性,因此它的含义是确定的,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一提法在政治上的现实意义。
5)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思想路线、政治纲领和口号等,我们应当把它放到其产生和形成的具体历史背景中去讲解,而不是单方面仅仅解释了它们本身的含义就算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听讲的时候,才能感觉它们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活的。特别需要交待一下领导人提出这些论断的特定的政治背景,经历了哪些具体的运动、斗争,使同学们了解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政治理论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也理解它的相对性。
6)还要注意区分学生专业上的差异、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政治课来说,文科学生更期望信息量大、多角度的知识,而理科学生则喜欢刨根究底,喜欢更确定的知识。通常男生对政治课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宏观的和理论上的大事,比女生要大。相对来说,男生考虑问题更理性一些,女生更感性一些。在女生多的班级,讲课时多谈一些具体的感性的现象、事例,而男生多的班级,可以探讨一些抽象化、有深度的理论问题。不过目标最终是一致的,都是使他们掌握应学的政治思想。
7)扩展和开放学生的思维视野。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努力使学生具备国际眼界、眼光。很多学生从偏远山村来到大城市读书,会遇到很多新鲜事物和现象,又有很多学生一直生活在城市,对农村生活不熟悉,那么可能就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隔膜,我们要使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另外我们通常也无法切实地了解外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这也可能导致观念上的隔阂。比如对爱国主义,在一些青年学生中存在着狭隘的理解,往往是一种社会情感或民族情绪在他们心里占了上峰,而缺少理性判断力,这样就容易使爱国主义走向极端,即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这都需要在思想政治课上引导他们学会以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8)对于学生关心和好奇的一些特殊问题,也要给予合理的解释,而不要回避或逃避,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八九动乱”、“法轮功”问题、新疆突厥分子的恐怖活动、西藏达赖问题等,书本上虽然没有明确和详细的阐释,但是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耳闻,而且中央对此也有定论。一些学生会提出疑问或私下里存疑,在这一点上更要明确给予解释说明、解疑释惑,避免在这类问题上学生胡乱猜疑,甚至被社会上某些人所蛊惑。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所在。
教育活动有着多种目的,或传授知识,或培养技能,或确立价值观。三者都很重要,并且相互渗透。通常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价值态度的确立。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使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更为根本的目标。因为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价值态度的确立。因此,就像王圣勇在《思想政治教学初探》中指出的那样:“政治教育的使命决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书本知识,也不是让学生用书本知识去附合一两个现实热点问题,而是要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去改造一个人的思想,帮助其建立一套科学思维方法,这样,在若干年之后,他可能完全忘却曾经所传授的政治知识的具体内容,但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却牢牢扎根于他的大脑之中,在他一生之中,不管是他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他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去想、去做。”[1]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接触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人生道路问题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可以避免走很多歧途、弯路,克服或者勇于面对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首要的教学目标,是需要努力坚持的一个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不断探索,止于至善。
[1]王圣勇.思想政治教学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4).
[2]臧文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 167-170.
[3]何俊生.论大学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4]黄凯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
[5]宣教之窗网.清华大学推进研究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EB/OL].[2009-01-08].http://xjc.bjedu.gov.cn/publish/portal0/tab40/ info414.htm
[6]钟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 (5):182-185.
(责任编辑张佑法)
G642;G641
A
1007-7111(2011)01-0083-03
2010-11-11
王汝坤(1979—),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政治哲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