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黄 悦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用校园科技文化打造高校优秀班团集体
黄 悦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是创新班团建设的必然选择。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实现班团循序渐进,逐层提升,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班团建设;校园文化
重庆直辖以来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过了《关于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响亮地提出了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到202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此次会议不仅对重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而且还提出了超前发展、资源优化、城乡协调、注重质量、教育创新五个原则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充分表明了市委、市府从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重庆市教委提出了着力实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工程”等九项重点工程。
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队伍,我们理应在新一轮的高校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浪潮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内涵建设、特色凝练、开放创新、和谐有序”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观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观,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能力教育和成长教育上。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理工科院校的班团集体建设必须坚持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这样,无论是在班团建设的面上还是在学生个体的成长上,均能很好地体现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从而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声誉品牌打下良好基础。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高校基层班集体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班集体的凝聚力呈下降趋势;后勤社会化学生住宿的分散,导致学生班的管理难度增加;学分制的实施,引起班级组合发生变化;学生社团的广泛兴起,冲击着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正挑战着班集体建设;网络的虚拟现实导致集体观念淡薄;等等。这些都给班集体建设带来障碍,使班集体建设趋于弱化,班级的基本功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呈现个性化、松散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和问题。
我们知道,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是一种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内容都在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科技文化建设就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入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不仅是创新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校众多的基层班集体正是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土壤。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班集体中的良好开展,也势必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形成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班团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制胜法宝。
优秀班团集体的培养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建设过程中,从纵向(一个学生班的四年发展)和横向(四个不同年级的学生班)同时抓好班团集体建设,总结提炼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建设培养体系。
一个学生班团集体在大学四年的发展成长阶段是不同的,如表1。
表1 学生班团集体在大学四年的发展成长阶段
根据学生班团在上述不同阶段的科技文化发展特点,我们学生工作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班团集体时,开展的科技文化建设工作重点也是不同的,如表2。
表2 不同年级学生班团集体开展科技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在班团集体“争先创优”的推进工作中,我们按照目标的层次体系和组织的层次体系之间的关系(图1),深刻领会国家教委、团中央及重庆市教委、团市委的指导思想和创建内容,牢固树立科技文化建设的龙头地位,并以此作为我们组织实施的导航标,带领全院班集体层层确定创建目标,在争先创优的阶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高目标攀登。
我们一直大张旗鼓的开展创建“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活动,多年来学校学生处、团委一直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齐心协力,层层创建,整体推进,按照“立足基层,重在创建,加大力度,形成声势,务求实效”和“抓过程、抓重点、抓基层”的总体要求,以科技文化建设为龙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影响的创建活动,并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处推进。学校学生面貌展现出“科技争锋芒,人文竞齐放”的可喜态势,创建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有20个班集体获得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其中210009班被评为2004年重庆市首届“百佳先进班集体标兵”,119911班被评为2003年“全国先进班集体”,110106团支部被评为2002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并于2003年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110311班被评为2007年“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这些获奖班级,无一不是在科技创新、学术竞赛、科学普及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拥有其他班集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图1 班团集体“争先创优”的目标的层次体系和组织的层次体系之间的关系
在对我校的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我们都安排了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其中的“两课”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重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可在同一时间里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受到文化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的融合,任何一门学科或专业中都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和特质,都可以进行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把“教书”同“育人”有机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与生命力量的提升。来自课堂的人文教育对一个班级整体的人文素养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校园文化的平台和环境的熏陶,因此,我们提出“加强人文建设彰显人文精神,打造班级文化展现班级风采”的班级建设指导思想。寝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细胞,我们从建设文明寝室文化开始,先后开展了“特色寝室评选”、“雅室评比”、“党员寝室挂牌”、“寝室文艺大比拼”、“五彩生活广场”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把寝室管理过程变成寝室文化的建设过程,寝室小集体的和谐进步必然为班集体的建设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其他各种班级文体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起来,如辩论赛、演讲赛、歌手赛、主持人大赛、征文比赛、文学戏剧比赛、足球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各种主题鲜明、赋有时代特色和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团日活动,无不弘扬着人文精神,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了班级建设的内涵。
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科技活动的参与,坚持学生科技活动广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出台了《通信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通信学院科技立项管理办法》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在搭建科技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即学生科技活动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和组织管理队伍。这三支队伍的配套人员我们都具体落实到各学生班级。我们还面向学生班级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和科技类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成才论坛,组织“寻找新坐标,赢得新起点”的科技启蒙讲座以及电子小制作大练兵等科技活动,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在他们心中播下“科技参与”的种子,班级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证明各班级实力的重要筹码。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培养方面,我们分启蒙、强化、提高三个阶段对各年级学生实施专业学习能力提升工程,有效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效的推动和提升了科技活动的开展。5年来,学生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小制作”大赛、科技论文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班级网页设计大赛、盛群单片机竞赛、“通信者杯”信息技能大赛等大学生科技活动,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在校级科技竞赛中也走在前列。我院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的班级,都是在科技活动中实力较强的班级,科技和学习奖励成为班团的重要荣誉。
综上所述,以学术性、科技性为特色和主流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形成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生科技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的层次与品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格局,促进高校班团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的九项重点工程起到积极的重要推动作用。
[1]李宏国,赵金华,盛义保,等.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178-181.
(责任编辑张佑法)
G64
A
1007-7111(2011)01-0093-03
2010-11-20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835211)。
黄悦(197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