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寓情于事,这几招很管用

时间:2024-05-04

张智勇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那么,在记叙文中,如何在叙述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将内心情感融入进去,让读者能够从记叙中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感,从而产生共鸣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寓情于事的写作方法。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日日走过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长大后却最思念、最難忘。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

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考题透视

本题是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是初中生最擅长的记叙文,这样的题目很有亲和力。命题者的意图也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日常生活、社会现实与心灵成长,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放学路上》,审题没有难度,选材却有区分,立意可见高下。我们先来看看题目的字面意思,它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是“放学”,而地点是“路上”。对象应该是谁呢?从材料的引言“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这一句中,我们能明确,所写的对象是“我们”。这样,就明确了记叙文的三个要素。

要想打开思路,立意深刻,我们还需对题目这几个字反复斟酌。“放学”是题目中的限制性词语,但恰恰是这个限制,使这个文题有了特定的意义,有了更开放的选材空间。由于是“放学”,所以更具有生活气息:放学了,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可以观察,可以玩乐,可以发呆,可以思考;可以唱一首歌,可以画一幅画……它相较“上学”的时候,心情更放松,时间更自由,故事更具延伸性。“放学”联系着一个最重要的场合——家庭。放学,离家近了,也离亲情近了。但是,“放学”了,是不是就和“学习”无关了?不是。放学了,可以对没有学懂的问题进一步提问,可以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思考……另外我们对“路”的理解也可以更深刻一些,“路”可以是有形之路,更可以是无形之路;可以是行走的路,更可以是思考的路。

写作时,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

放学路上,感受人生亲情。放学时,长辈的翘首企盼、嘘寒问暖,一路的叮咛、一路的陪伴,这些似乎都习以为常,然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一路播撒的都是浓浓的爱意。叙述点滴往事,见证心灵成长。

放学路上,观察众生百态。放学路上没有上学时的匆匆忙忙,此时才会有闲情观察外在的世界,一路走来,可能会经过集市、摊位,可能会遇到突发事件,也可能会遇到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见证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突出人物特点,表达众生百态,从而得出启示。

放学路上,体验生命成长。“放学路上”,与同学之间说笑打趣或闹小矛盾,师生之间的一场轻松交谈,遇到困难时陌生人的助人为乐……无论什么事,都是一次体验成长的过程,都将给予自己成长的生命养料。

技法点拨

在叙事文章中,如何生情、衬情、传情,写出让人动容的好文章,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线索,以“点”传情。这里的“点”是指“动情点”,我们在寓情于事的文章中,要学会捕捉动情点,这个动情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背影,也可以是一把花伞、一间老屋……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我们都可以将其作为动情点。而且我们可以将“动情点”作为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下文《放学路上》以“身影”为叙事线索,让“身影”反复出现,多处点染,从而贯穿全文。开篇从记忆中的“身影”引发回忆,由虚到实;中间又多处聚焦“身影”,传递出“我”的情感变化;篇末定格“身影”,表达怀念之情。全文以“身影”为明线,以“我”的情感变化为暗线,两条线索并行且交叉,使得文章思路清晰,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二、精心描摹,细节生情。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写文章离不开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一定是与作者的主观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细节描写抒发感情,最容易打动读者。如下文,文章以时间为序,截取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描摹了奶奶对“我”的呵护,尤其抓住奶奶的语言来刻画,这样的片段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写得越细腻,情感越逼真,情节才会越动人,文章才会越亮眼。

三、铺陈渲染,以景衬情。有意识地通过氛围渲染、情趣创造、色彩浓化等方法显示美感,是作文感人的另一途径。有一份感人的情感,再加上一个优美的意境,铺陈渲染,文章怎么会不感人呢?下文中多处出现的景物描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用景物来衬托、表现情感的。如第三段描写“夕阳的余晖”渲染出祖孙放学路上温馨的场景,浓浓的亲情洋溢其中;而倒数第三段“深冬的寒风猎猎袭来”恰恰表现了奶奶生病,“我”伤心而孤单的情状,这样的环境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佳作工坊

放学路上

一考生

我又一次走在这条放学路上,不觉间它已陪伴了我九个年头。回首时,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无尽的回忆,望见了放学路上那抹身影。

儿时,每当中午放学,我奔出校园,奶奶早已站在校门边等候多时了。印象里她的手中总带着我爱吃的零食,不住地问“宝宝啊,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渴不渴啊,看你满头大汗的,快喝点水。”“宝宝啊……”那时我总是口中吃着零食,含混不清地回答着奶奶数不清的问题。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时,在放学路上,总有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手拉着手,走得慢慢悠悠。

少年时,当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拖着疲惫身体的我总能在校门口看到奶奶的身影。她仍像我小时候那样,絮絮叨叨,问东问西。“宝宝,今天累不累啊?我做了好吃的,回家先吃饭!”可是上了初中后学业繁忙的我,已无心听她在讲些什么,只一声不吭拖着疲惫的身躯朝家走。当秋风携着落叶飘荡时,在放学路上,有两道等高的影子移动着,但不知何时那牵着的手却已松开。

上九年级后,每当晚自习下课,天色已漆黑,但奶奶仍站在路口提着煮熟的玉米跟爸爸交代着什么。走近些,只听她说:“我等她放学,看看她。”

那个放学路上等我的身影已不觉间佝偻了许多,而我却不曾发现。

直到一天,奶奶没有出现。我不经意间问起,爸爸说:“奶奶昨天住院了,医生检查说有重度耳鸣、胃病,第二块脊椎骨严重错位,现在正在医院检查。”我呆在车旁久久憋不出半个字来。我应该想到,在我生命的前十年间,奶奶都是与病痛相伴的,只是我没料到她的病已到了这种地步。当深冬的寒风猎猎袭来时,放学路上,只有一道孤单的影子,另一道却已消失,仿佛从未来过。

中考前,当我最后一次踏上这条放学路,夕阳的光辉洒满大地,恍然间我似看到了奶奶的模样,耳边回响着她从医院打来电话时说的话:“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奶奶不能再接你放学了……”止不住的泪水如四月的雨,蒙住了我的双眼。这条放学路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像播电影,每一帧里都有奶奶的存在,都饱含着她对我浓浓的爱。

在我心中,时间永远定格,停留在那一刻。放学路上,一高一矮两道身影,牵手向前。

特色点评

考生在用“身影”贯穿全文时,不同的身影配有不同的景物语言,如“当秋风携着落叶飘荡时,在放学路上,有两道等高的影子移动着”“当深冬的寒风猎猎袭来时,放学路上,只有一道孤单的影子,另一道却已消失”。如此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真切而形象地表现了“我”和“奶奶”之间的一片深情,体现了考生很强的语言能力、行文布局能力。在结构上,开篇“又一次”扣住题目,“回首”一句引出下文;篇中以时间为序,截取了生活的几个场景,细致刻画,生动传情;结尾紧扣全文,时间定格,两道身影,饱含怀念之情。

责编:胡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