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雷江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听到这首歌的歌词,我们总会想到对家庭无私奉献、对孩子无尽关爱的父亲。
时文评析
王培国的散文《父亲的手织毛衣》是一曲关于父爱的颂歌。仔细品味,会发现文章具有如下特点:
一、入题:慢火煮茶香渐浓
写文章,可以开门见山、直奔话题,显得干脆利落、不蔓不枝。但这种写法如同速溶咖啡,香味虽然浓烈,回味却不够悠长。如果采用层层铺垫、迂回入题的方式开篇,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都是经过反复渲染才导出主线、展开主要情节的。用此方法开篇,如同慢火煮茶,初时平淡,随着时间推移,茶香悠悠,渐渐沁人心脾。其实不只长篇巨著可以迂回入题,短篇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技法。本文所要赏析的文章题目为《父亲的手织毛衣》,开篇先说父亲“干啥都能干出个样儿”:会画画,能盖房,无师自通,令人称道。一番铺陈之后,才道出父亲还有“编织毛衣”的手艺。不过,作者并没有马上开始写父亲织毛衣,而是宕开一笔,转写“我们家”养羊和剪羊毛。尤其是剪羊毛的过程,还写得非常细致具体,活灵活现,让人读来如同亲见。“剪下了新鲜的羊毛”,父亲心里才萌生出“编织毛衣”的想法。父亲如此“心灵手巧”,材料又是如此新鲜地道,那么织出来的毛衣有多漂亮、多暖和呢?入题虽慢,却勾起了我们浓浓的阅读兴趣。
二、写人:描摹动作传神韵
人们都说,母亲好写,因为她的唠唠叨叨就是满满的爱意,而父亲却多是沉默寡言,难以让人捕捉到爱的痕迹。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文并没有记录父亲的只言片语,而是重点描写他的行为和动作:放羊时“口袋里塞满了羊毛,一根捻线杆揣在怀里”,趁着放牧空闲“开始捻毛线”,忙中不偷闲,心系家庭,捻的不只是线,还有对孩子的爱;线已捻好,父亲“将我叫到他的身边揽进他的怀里,用手指比画丈量好我肩膀的宽度”,丈量的不只是孩子的尺寸,更是爱的宽度;织毛衣时,“手指粗糙笨拙,编织起毛衣来却异常灵活,两根竹签在他的手指间灵气十足地舞动”,爱的动力,让父亲实现了从“粗糙笨拙”到“灵气十足”的升华;天气渐凉,父亲加快了织毛衣的进度,晚饭之后,干活之余,都“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地开始编织”,急于为孩子织就御寒的衣物,爱子情深,尽在此中;毛衣后背,织上“天天向上”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望子成龙之意,不言自明……父爱,就在这一举一动中汩汩流淌,感人至深。
三、语言:出水芙蓉不雕饰
作文,不一定非得依靠优美的文字取胜,清新朴实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样也能打动人心。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通篇选择的都是朴实的生活语言,却非常具有感染力。如“用绳子捆绑了腿脚,让羊乖乖地卧在地上,人开始操作剪刀,咔嚓咔嚓地剃剪羊毛”,语言虽通俗,却写得有声有色,犹如电影画面;又如“认真、仔细地再次比画比画,让我试穿一下,前胸后背、肩膀、胳膊肘,弄得熨熨帖帖,舒舒服服”,语浅情深,让人心生感动;再如“父爱,是一件手织毛衣里珍藏的春天”,运用比喻,平中出奇,卒章显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原文选读
父亲的手织毛衣
王培国
我的父亲心灵手巧,干啥都能干出个样儿。我家的木头椅子有他画的竹子,堂屋的墙壁贴着他画的卧虎图。我家的东西厢房是他自己亲手盖的,木工活、水泥活都是他一人包揽。父亲不是画家,也不是木匠、泥瓦匠。这些匠人干的活儿他无师自通,全靠自己动脑筋琢磨,勤于动手,不辞辛苦。父亲还有一样手艺,也是令人称道的,那就是编织毛衣。
那时,我们家是村里的养羊大户。羊可称农家一宝,育肥后出售,可得一笔收入。羊毛可用于擀毡,缝制被褥,制作棉衣鞋帽,拧成细毛线编织毛衣……用途颇广。初夏时节,天气渐趋炎热,厚实的羊毛开始成为羊的累赘,父亲和小叔见剪羊毛的时候到了,便磨亮剪刀,每天中午将放牧回来的羊挨个从羊圈里抓出来,用绳子捆绑了腿脚,让羊乖乖地卧在地上,人开始操作剪刀,咔嚓咔嚓地剃剪羊毛。成堆的羊毛在太阳下晾晒几日,等到干透了,装进口袋,为了防潮,高高地悬挂在房梁上,等待羊贩子上门收购。当然,剪下了新鲜的羊毛,父亲心里也萌生出了一些新鲜的想法。他给我们编织毛衣的念头也就是这时开始发芽的。
要将剪下来的羊毛变成一件暖和漂亮的毛衣,是要花一番工夫的。刚刚剪下来的羊毛微潮、油腻,裹挟了尘土、沙砾、草棵,虽然是羊的衣裳,可这衣裳一点儿都不干净。首先,得在太阳下晾晒几日,等到里面的水分蒸发掉了,再用羊毛弹弓花一番工夫,慢慢弹蓬松,除去里面的杂物方可使用。羊毛弹弓形似长弓,长约有两三米,是毡匠使用的专业工具,匠人的工具不容易借到手,父母亲便删繁就简,找几根细长的红沙柳抽打,虽然是简简单单的枝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了三五日的连番抽打,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羊毛不但变得蓬松,而且,里面的杂物也脱离出来了。这之后,我就天天看见父亲出门放羊时,口袋里塞满了羊毛,一根捻线杆揣在怀里,父亲趁着放牧时的空閑,开始捻毛线。时间一天天过去,捻线杆上的毛线越缠越多,形似肚儿滚圆的橄榄。这样的“羊毛橄榄”得攒下十来个,织一件毛衣的毛线也就够用了。
日月如梭,时光是一面织就的巨大布匹吧。有些事儿,还在不紧不慢悄悄地进行着。有一天,我看见父亲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两根竹签,一面将我叫到他的身边揽进他的怀里,用手指比画丈量好我肩膀的宽度。心里有了数,他才开始着手起边打底子。父亲的手指粗糙笨拙,编织起毛衣来却异常灵活,两根竹签在他的手指间灵气十足地舞动。入秋后,天气渐渐凉下来了,父亲编织毛衣的进度也不断地加快,他不光在放羊的时候编织,放羊回到家里,吃罢晚饭,干完农活,安顿好牛羊,他便拾起编织的活儿,埋着头全神贯注,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地开始编织。有时,会编织到深夜,胳膊酸了,眼睛花了,才停歇下来。渐渐地一件毛衣在他粗糙的双手里成形了,有时觉得不放心,他不时地将我叫到身边,认真、仔细地再次比画比画,让我试穿一下,前胸后背、肩膀、胳膊肘,弄得熨熨帖帖,舒舒服服,他才轻轻松一口气。这一年,我只有七岁,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父亲在这件毛衣的后背,织进了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天天向上”。穿在身上,非常合身,前胸后背都被一种奇异的温暖包裹着,我如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心里觉得幸福而甜蜜。而且,它是那么厚实漂亮,引得村里的小伙伴们啧啧称奇,羡慕不已。
穿着父亲手织的毛衣,我如身临春天般温暖欢喜。然而,三十载岁月飘然而逝,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我的父亲已经离开了人间,每当秋日裹着薄凉悄然而至,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念起我的父亲,脑海里浮现他曾经给我编织的那件写有“天天向上”字样的毛衣,心中便充满了对父亲的无尽思念……
父爱,是一件手织毛衣里珍藏的春天。(文章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有删改)
学以致用
1.文章题为《父亲的手织毛衣》,前两段却大谈父亲的手艺和家里养羊剪羊毛的情况,是否跑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如梭,时光是一面织就的巨大布匹吧”一句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没跑题,理由见“时文评析”一。
2.不能删掉。从捻线写到织毛衣,这一句起过渡作用,而且比喻与文章内容契合,巧妙自然。
3.请参考“时文评析”三。
写作导航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在你眼中,在你心里,父亲还可以用什么形象來加以比喻?请以《父亲是那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③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补题。补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是比喻,提示语中也明确提问“父亲还可以用什么形象来加以比喻”,所以我们只能填一个喻体,让题目构成一个完整的比喻。
第二,体裁。虽然要求是“体裁不限”,但最好还是选择写人记事的散文;如果尝试写诗歌,一定要注意用细节刻画形象,切忌凭空抒情。
第三,立意。揣摩歌词中的两个比喻,会明白文题的立意有隐含的要求,那就是要写父亲甘为人梯、爱子情深、默默奉献的品格。
责编:胡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