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胡善恩
导语
2021年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考察的***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发展初中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倡导考生关注身边文化,写有文化、有底蕴的作文,让弘扬民族文化成为了中考写作的热点。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坚守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发,共同探究——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佳作对垒
选文1
昨日重现
一考生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是不会被时间打败的,那便是我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了。无论怎样,她总是待我如初。
俞敏洪说过,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段让自己回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日子,将要过去的初三对我来说就是那样的日子。习惯晚睡,喜欢发呆,也没有什么坚持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很难做一个开心的人。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却也深知无力改变,而陪我度过最煎熬的那段日子的人,就是妈妈。
我们之间,发生过狂风骤雨、海啸山崩,也有过莺歌燕舞、春意枝头。当妈妈让我用锤子把手机敲烂,泪水滴落在破碎的屏幕上时,我内心是充满了怨怒的。当和男同学在校园内散步的消息被她获悉,她那忧郁的神情,我是终生难忘的。当她不断央求“铁血杀手”——数学老师每周六下午给我补习数学,老师讲得无比投入而我却觉得无聊透顶时,我偶尔是有过一丝愧疚的。当妈妈高高举起的手,又轻轻地落下,我倔强的、冷冰冰的眼神下面,其实是藏着一丝惶恐的。
“一模”考试过后,我手里握着成绩单,身体不断地颤抖,仿佛承受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只是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再不努力,你就真的没有努力的机会了。”
从那一刻起,我突然觉得世界安静了,学习成了我的“事业”。而妈妈仿佛同我一起享受那冬日夜晚的宁静,她偶尔进来放下一杯牛奶或一盘水果,从不开口讲话。我抬头,正巧撞上她湿润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惊鸿一瞥,抵得上一轮明月。
冬去春来,嫩绿色开始渲染大地,阳光一天比一天地强烈起来。九年级的尾声,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来了。此刻,我坐在中考考场,我很平静,脑海里又浮现出那晚妈妈的眼神。
现在想来,可能那是她历经数次“斗智斗勇”之后作出的策略改变吧?我中计了,而且深陷其中。
我爱宇宙,爱星辰,爱山河湖海,爱叽喳的鸟鸣,爱四季更迭,爱簌簌落下的飘雪……但我更愛她。
选文2
梦想是桃花扇下的低唱
一考生
暮色里,旧歌戏,乡下草台唱不已。
听过很多人的宏图大志、伟大抱负,那是青春里每一个少男少女所希冀的未来,可我却个性非凡、独树一帜。胡琴咿呀,我想要的,不过是戏台上浅唱的一抹剪影。
奶奶的嗓音很好听,带着一点老年人特有的沙哑,但这不打紧,它并不能阻挡奶奶讲的故事对我的吸引。奶奶年轻时登过戏台,扮过青衣,爱讲陈妙常盟誓的秋江,杜丽娘寻梦的牡丹亭,贵妃明皇的长生殿和那李香君染血的桃花扇。我为之沉醉,且乐不思蜀。年龄渐长,我并不满足于聆听这些久远凄美的故事,我要开嗓吟唱,我要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我想要登台唱完一支曲子。我的这个梦想着实有些不切实际,父母都劝我放弃,不要耽误学业。我答应了,暗地里却偷偷在家里练习。
披上床单,挽一个发髻,按照从网上搜寻的步法、唱腔,一步一字,唱念做打,我从零开始。“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我在家里练习着《思凡》,足尖一点,轻巧转身,蓦然发现奶奶正倚在门边笑吟吟地看着我。我有些羞涩,慌里慌张地要拔下簪子,奶奶却握着我的手腕,制止了我拔簪子的动作,笑道:“你想学唱戏?”我红着脸点点头,奶奶说:“我教你吧!”
就这样,我成了奶奶的“关门弟子”,戏台也从床上搬到了院子里。
“气息要稳、匀,如吹笛般恒久绵长,音调应清脆,响遏行云……”奶奶耐心地教着我,拖着病痛的双腿,不厌其烦地为我演示台步、唱腔。看着奶奶,我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对于戏曲也不仅仅是喜爱了,更是对奶奶的一种感恩,一种报答。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古朴的院落里曲声轻起,音如脆玉。奶奶坐在一旁的马扎上,眯眼听着戏文,檐下铜铃叮当入画,应和着陈年的曲调、婉转的花腔。那些年,阳关三唱,一唱明镜秋霜,二唱花回明院月转回廊,三唱那积尘小轩窗。
我抚着纹饰秀美的华服,转身折腰,嗓音轻启,如珠似玉,娓娓唱来。我唱的是《桃花扇》,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有家人、同学、老师和许多陌生面孔,我热泪盈眶。
我本是空白的一张纸,却洒上了名为梦想的热血,终成就了这段青春里的不负不悔,于桃花扇下的浅吟低唱,一步一字,如梦似幻。
(本文有删改)
擂台评判
“青春”的关键词很多,正如材料提示的那样,可能是“梦想、友谊、亲情、个性”,也可能是“孤独、迷惘、挫折、叛逆”。两篇文章都紧扣“青春”的话题展开,也都突出了“亲情”的力量。但阅读两篇文章,写作者的表达高下却差别很大。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作品的文化气质不同。
中考作文,在同一命题之下,同一主题拼的是选材。怎样的选材会出类拔萃?当然是有文化底蕴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选材更容易打动读者。
“选文1”写亲情故事,选取的是青春的叛逆。虽然展现了考生初三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充满向上的力量,但给人的感觉是格局较小,选材琐碎,跑不出“学生腔”的范畴。“选文2”则不同,考生以戏曲入文,展现自己在奶奶的影响下学唱戏,实现登台唱完一支曲子的梦想。戏剧人物、戏曲唱词信手拈来,不仅展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戏曲的探究、热爱,更丰富了文章内容,让作品充盈着文化的底蕴。可以说,是戏曲文化的选材,是对民族文化的探究,是考生广阔的文化视野,让作品更加出彩。
教师寄语
文化入文,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坚守,能让你的文章成为厚重文化的载体,展现你广阔的视野、勇于担当的责任,更能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要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学会关注传统文化。静下心来,读读久违的经典,看看百花齐放的民族艺术,访寻古老的民族习俗,不仅能够丰富、积累阅历,还能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
其次,要敢于尝试,善于运用。同样的作文题,会有不同的写作立意,也会有不同的选材内容。有了细腻广博的文化积累,写作中我们就要大胆去尝试,用民族文化的素材,代替低幼化的选材,这样你的作品才会更加精彩。
最后,要恰当运用,学会融合。传统文化素材虽然丰富,但作文却是作者丰富情感的表达,二者只有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打动读者。写作中,千万不要为运用这些素材而堆砌,也不能不懂装懂,以至漏洞百出,这都是运用文化素材的硬伤。
片段赏析
诗词
河中轻轻漂起几朵细细的浪花,亲吻着这河畔,那是“婉约派”的心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那是废帝李煜对失去故土的留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種相思,两处闲愁”,那是易安居士相思的愁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是风流才子柳永面对离别的无限惆怅。漫步在婉丽柔美的诗词间,心间荡起的是层层温柔的涟漪。(摘自《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
一句话点评:婉约派的诗词,让岁月也委婉,让行走也旖旎。
美食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儿,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豆汁儿摊儿上备有辣咸菜丝儿——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还有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做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儿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儿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摘自《人间滋味》)
一句话点评:舌尖上的美味,吃的是美食,晒的是文化。
糖人
只见丁师傅揪下一团白色的糖,飞快揉成圆球,手指一掏一转,圆球变成一个小碗,再双手一转,小碗又变成一个“带尾巴”的小球。顷刻之间,他手指一拉,一条“长线”从糖球中延伸出来,只见丁师傅低头一吹,糖球随之膨胀,越变越薄。他再轻轻一捏,小动物的尾巴和四只脚都显现了出来。随后,再用竹签挑些正红的麦芽糖,如画画般一抹,再用竹签一串,一只糖猪就完成了。
一排糖人,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挑一个自己喜爱的,看够、玩够了,再放进嘴里“嘎嘣嘎嘣”吃了,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时刻。(摘自《口吹手捏的神奇技艺》)
一句话点评:吹糖人吸引人的地方,与其说是甜丝丝的味道,不如说是童年里美好的记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