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读红楼名著,学艺术技巧

时间:2024-05-04

何子芳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少有杰作之一。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其独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名著,去探究和学习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艺术特色。

一、经纬交织的结构艺术

一部《红楼梦》,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讲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然而我们读来却并不感到凌乱,原因就是作者巧妙运用了经纬交织的网格状设计:无论站在哪个点上,都能使人物左右逢源,使故事有因有果。具体来说,整部作品经线为社会悲剧。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回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以贾府为例,前5回是概说,也就是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六回至第五十五回是全盛时期,第六十六回至第一百零四回由盛而衰,走下坡路,第一百零五回至第一百二十回彻底衰落。这条主线同时穿插宝黛爱情悲剧,共同支撑起整部作品的骨架。而故事中众多的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各有故事,与经线编织,形成了整部作品的纬线,经纬交织,便构成网格状的叙事结构。有了这种结构,竖看,作品讲述的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兴衰史,横看,则是人物的生活史,横竖交织,构成一篇庞大而不凌乱的叙事体系。

二、画笔写人的人物塑造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千姿百态、色彩绚烂的人物长轴。曹雪芹擅长丹青,熟谙画论,因而作品中刻画人物,自然也会深得现实主义绘画之妙。例如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林黛玉,她不仅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而且在她的身上集中了许多不幸。作者便抓住她的柔弱、纯美来构筑画意。但作者又故意不去写她的美,而是借他人之言,来写她的美。先是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读者在头脑中就完全是一幅画,一幅“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形象便会产生。

脂砚斋曾评曹雪芹能“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了大大小小几百个人物,他之所以能把一个个人物写得逼真活跳,就在于他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写出其声、其态、其神、其貌、其情、其性,这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立体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一部《红楼梦》,讲述的是封建家族的兴衰史,事件庞杂,人物众多。据有人统计,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732个,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仆人、村女、村妪、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这么多的事件和人物,作者调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最突出的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这也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即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其次是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如思想倾向不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就是通过她们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显示她们的对立,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她们的思想倾向有相同的一面,在互相映衬中,其思想性格收到了相得益彰之效。第三是将人物安插在大场面、大事件、大冲突中,表现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政、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那些婆子们的不同言语、神态,便能窥见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第四是巧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如同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而林黛玉则是“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表现出的是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

当然,《红楼梦》艺术手法还有很多,这里仅作举例,以帮助同学们来揣摩探究。

四、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它的语言特色。小说语言精粹,简洁文雅,精练准确,字字皆玉,在语言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作品最擅长写人物的对话,通过生动的语言叙写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的个性。例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宝玉生气后道:“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吃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就写出了贾宝玉说话毫无遮拦,似傻如狂的个性。二是注重炼字造句,推陈出新,趣味盎然。例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贾府,见平儿进来,“众人忙都站起来了”,刘姥姥“忙跳下地来”,这里跳字非常传神,写出姥姥坐得太深不免椅高腿短所致。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的“吃茄鲞”,凤姐笑道:“……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一个“跑”字一个“哄”字用得十分生动,也能显示出作者用字的精妙。三是善于对俗谚改造,让语言生动,生出无穷趣味。例如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前,与姑爷狗儿的一段对话,“这倒也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和他,才疏远起来。……只要他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这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俗语,“拉硬屎”是俗语,“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则是对俗语的改造。这些语言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脱下,略动一动,宝玉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下来了。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阔的僵痕高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递与袭人。又问:“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摘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节选的部分主要通过何种方法塑造人物,袭人、宝钗和黛玉、表现了她们怎样的形象特征?

3.同样是看到宝玉挨打,袭人、宝钗和黛玉各有怎样的表现?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宝玉挨打,众人看望。

2.袭人:动作、语言描写,刻画出袭人的谨慎小心、心直口快、心地善良的个性。

宝钗: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她举止娴雅、含而不露、心善矫情的个性。

黛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她自尊自爱、多愁善感、含蓄深沉的个性。

3.袭人:心疼、责备;宝钗:同情、责备;黛玉:心疼、无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