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乙酸”的教学为例浅析有效提问的方法

时间:2024-05-04

明正球 周泽宇 王建

摘要: 对比三次“乙酸”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和反思学生不同的反馈效果,结合实践列举无效提问的类型,探讨符合学情的课堂有效提问方法。指出有效提问不仅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自身必备且需不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有效提问; 核心素养; 乙酸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38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须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讨论,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提问实例

笔者在人教版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三个班级的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有不同的反馈(见表1)。

教学实践证明,相同内容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提问,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设计、运用有创意、能启迪思维的提问,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 课堂中的无效提问

丹东尼奥等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率仅占56%,很多是无效提问[1]。什么是无效提问呢?回顾“乙酸”一课,可列举无效提问的一些类型。

2.1 所提问题难度不恰当

对于课堂而言,简单问题必不可少,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从简单问题中获得鼓励,增强信心,但一堂课大量充斥着“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样的提问,扼杀的是学生思考的能力,全班一起高喊:“对!是!好!”,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未有真的互动,还会诞生不少“南郭先生”,他们也随大家一起高喊,给教师造成全班都已掌握的假象。孔子曾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真正存在理解困难时才是合适的提问时机,也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与简单问题相对的,是特别难的问题,过分难的问题不仅达不到启发学生的效果,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问才符合学生的心智发育。例如前面提到的,直接要求学生根据CH3COOH推测乙酸的结构式,对刚开始学习有机化学的高一学生而言就难度过大,高一学生还未建立起官能团和有机结构的概念,所以学生写出了不合理的答案。故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不能是唾手可得,也不可是高不可攀。

2.2 指向不明确的提问

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不知从何思考,更不知如何作答,例如,在“乙酸”一课中,做完酯化反应的实验,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指出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问题本身并不空泛,但是学生不知从何思考,很多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碳酸钠”这个物质本身,答出了:“它可使加入的酚酞变红,更明显地看到乙酸乙酯”的答案,非常合理,但是偏离了中心,笔者于是补加了一个问题:“此处蒸出的物质除了乙酸乙酯还有别的物质吗”,学生很快想到由于乙酸、乙醇有挥发性,所以收集到的乙酸乙酯中可能含有乙酸、乙醇等杂质,那么饱和碳酸钠溶液的除杂作用很快就得出了;再告知学生乙酸乙酯在水中微溶,在饱和盐溶液中难溶,学生顺利地答出了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另一个作用: 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损耗。

当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无法围绕中心思维而无边发散时,教师要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提问指向不明,应及时补加信息,设置问题台阶,让学生迅速调整思考方向,使思维得到收敛。

2.3 缺少互动的提问

出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或对学生信任度不够,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常常陷入“自问自答”的模式,看似在引导学生,实则答案往往从教师口中脱口而出,学生来不及思考,就“被动地解出答案”。缺少互动的提问,可能是提问难度不恰当,也可能是给予学生引导、思考的时间过少。研究显示,低层次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至少3秒的思考时间,高层次的问题,思考时间应在15秒以上,学生的候答时间过短是课堂上出现的普遍问题[2]。师生之间若无通过提问真正互动起来,自然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有效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互、设疑、释疑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忆与建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的过程[3]。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呢?上完“乙酸”一课,笔者与同事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也再次反思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3.1 有目的的提问

虽然课堂上有一些是即时生成的疑问,但大部分问题应该在备课时就加以思考、准备并预设其教学情景,包括提问的内容,发问的形式,能否达成提问目的等等。例如本文的“乙酸”一课,笔者在第二遍上课过程中,提问学生:“酯化反应为什么是酸脱羟基醇脱氢?”这就属于无目的的提问,这个问题高一学生根本无法作答,教师花时间解释,既浪费了时间,又冲淡了重点,还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所以在第三遍的课堂中,舍弃了这个问题。

教师备课时预设提问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引导思考,获得反馈,理解巩固,有时是为了激发兴趣,增强合作,深度学习等等,應反复推敲预设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不可想到哪就提到哪。

3.2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提的问题若是和生活密切相关,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乙酸”这堂课,很多教师在引入酯化反应时,都喜欢以“女儿红”酒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女儿在出生时,父母会存放一坛新酿的酒,待女儿出嫁时,便把存放多年的酒拿出,酒也变得特别香醇……由此抛出问题,为何酒会越陈越香呢?一个设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唤醒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学完酯化反应后,再由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既是水到渠成,也拉近了科学知识和生活的距离。近年来高考化学题的设置,也常常用生活实例做问题背景,注意从生活中挖掘问题,既是有效提问的方法,也可与高考热点贴近,还很好地响应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要求。

3.3 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层次的问题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是分层教学的有效手段,依然以“乙酸”一课所提问题举例如下(见表2)。

《礼记·学记》中提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指的是提问就像砍树,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再砍坚硬的结疤处,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依据学情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可让思维层层递进,增加课堂的层次感,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3.4 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评价。笔者是某个班的班主任,偶尔会有任课老师反映:“你们班的学生,上课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呢!”而也有任课老师说:“我喜欢你们班,学生课堂上与我积极互动,上课是一种享受!”,差异的原因除了科目本身的不同,可能也与教师评价学生的态度有关。学生答对时是否有赞扬肯定,答错后是呵护鼓励的话语,还是遗憾失望的表情,久而久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态度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用好的设问贯穿课堂,彰显的是教师的智慧,也是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的差别之一。掌握有效提问的策略,不仅仅是依靠技巧,更是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和反思,关注学情,寻找到与所教学生学情相匹配的提问内容与方式,这既是普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自身应具备且需不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 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119~202.

[2]刘玉荣,陈昕昕.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量化研究[J].化学教学, 2016,(7): 13~18.

[3]杨承印.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67~2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