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邹国华 廖思彬 张贤金
摘要: 2017新课标提出教学要以“素养为本”,教学评价应以素养为导向。2018年高考是新课标颁布后的第一年高考,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对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进行分析,总结试题的情景创设、学业质量水平、核心素养分布等特点,并得到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试题分析; 高考理综化学; 新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水平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79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阐述了化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性质中指出[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课标的课程五大基本理念中有三点为[2]: 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评价成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好与新课程理念的衔接。本文选取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必做题为样本,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试题分析研究。
1 研究的意义
新课标凝练了五个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
对新课程的学习评价,新课标认为[3]: 化学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教师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为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新课标制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框架”和“学业质量水平”,一线教师在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过程中,应该以命题框架为指导,以学业质量水平标准为依据,作业和试题应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检测。
优质的试题是命题人员智慧的结晶,这些试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借鉴各种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分析试题的命制手法、试题特征,或者将试题通过调整内容或形式变换的途径进行改编,让优质试题为我所用,为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提供参考[4]。2018年高考是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后的第一次高考,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价理念和考试命题框架在这次高考中有所体现。以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为例,对试题的情境创设和素养考查进行分析,以期对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有所启示。
2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研究设计
2.1 分析框架的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命制需要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4个要素的定位与相互联系,新课标提出图1的命题框架[5]。
“真实情境”服务于“实际问题”的提出,“化学知识”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试题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命题框架不仅能指导命题,对试题评析也有启示。从情境、问题和素养等要素入手,构建图2试题分析框架。
其中测试的核心素养分析是将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的内容、水平与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标准中的质量描述相对照,找出相吻合的质量描述,再将吻合的质量描述和学业质量水平代码“ab”写入表格,以便理解试题测试的素养内容和水平,也方便在新课标中查找核对,其中a对应水平等级,b对应一定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b为1侧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b为2侧重“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b为3侧重“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b为4侧重“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业质量水平代码及对应的质量描述详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65~67页]。基于分析框架,设计表1,便于记录、统计分析结果。
2.2 分析过程安排
由于试题情境分析、测试的素养内容及水平分析存在主观性,例如同一问题,不同的分析人员判断出的素养内容及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两位分析人员进行独立分析,记录分析结果,分析结束后,对比两份分析结果,对有分歧之处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出比较合理的分析结果。分析过程安排如下。
选择两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担任过多年高三教学,并且有较强的学习和教学研究能力。在分析试题前,分析人员先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真学习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标准,深入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完成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的作答;熟悉本次的分析框架,对分析过程及结果记录达成共识。在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基于分析框架,对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必做题进行分析。
对设问所测试的素养内容及水平分析的具体程序为: 分析设问的测试任务→梳理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与方法→预判素养的类型→查找对应学业质量水平描述→确定检测的素养类型和水平。例如28题第(2)小题④问为平衡常数Kp的计算,表面看好像属于化学平衡问题,检测“平衡思想”素养,实际上化学平衡仅为测试的情境载体。从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求Kp需要收集、分析表格数据信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正确答案,与“科学探究”更相符;查找学业质量水平描述,与“33: 能收集并用数据、图表等多種方式描述实验证据、能基于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结论”相吻合,确定并记录结果。
分析人员独立完成分析,分析结果详细记录于表1,再对两份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存在分歧之处,两人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确定结果,最后整理出整份试卷必做部分的分析结果。例如两位教师最终确定的第28题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试题情境的特点
根据来源将试题情境分为: 生产工艺类、生活实践类、科学研究类和故事、文化类等,试题情境有关的分析结果整理如表3。
必做题部分有5道题创设了情境,试题的设问都紧紧围绕所创设的情境,体现出很好的对应性,具有新课标提出的“情境服务于问题”的命题特征。另外,第27和28两道题有“一个大情境多个子情境”的情况,原因在于理综大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单独一个情境无法服务于所有设问,所以在大情境下,再创设与之紧密联系的子情境,使每个设问都与情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避免出现情境与设问游离的现象。
试题创设的情境类型包含生产工艺类、生活实践类和科学研究类,以生产工艺类和科学研究类情境为主。试题中的情境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并都具备一定的陌生度,这样处理一则可增加测试的公平性,二则能发展学生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
3.2 学业质量水平和核心素养的分布特点
对每个水平等级下各种核心素养测试所占分值进行统计,并计算其所占权重(每项总分/必做题总分85,再换算为百分数)如表4所示。
从各学业质量水平所占分值和权重来看,水平3所占分值最多,为33分,占必做题总分的38.82%,水平3和4权重合计62.35%,水平1和2权重合计37.65%。新课标划分的学业质量水平是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水平1和2属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与必修内容对应;水平3和4则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要求,与选择性必修内容对应。因高考既考查必修内容,又考查选修内容,故4个水平的素养都有涉及;高考要服务选才,试题要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故水平3、4占比之和高于水平1、 2。
从核心素养测试的角度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分值比重最高,占32.94%,其次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分值占31.76%。体现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比重达64.7%,这能很好地检测考生化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为高校选才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五方面的核心素养考查的分值比重有差异,在试题命制中是否要平衡各素养的配比?各素养的配比如何分布比较合理?能否研制配比样本以指导试题的命制?对这些问题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启示
通过对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题情境、问题、素养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启示我们在开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素养导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检测的作业、试题,与素养为本的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时要参照图1所示的命题框架,分析知识和素养的相互联系,情境要服务于问题,问题导向核心素养的检测。新课标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一般命题程序: 明确考试类别与水平→确定测试宗旨与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测试任务→梳理化学知识与方法→修改定题[6]。该程序对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都有指导作用,一线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设计素养导向的作业和试题。
第二,情境创设。情境的来源可以是生产、生活、传统文化、故事或科学研究等,情境要有一定的陌生度。在设计综合题时,若一个情境无法覆盖所有问题,可以开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情境,以便所有问题与创设的情境深度融合,如果情境与问题相互游离,那么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对同一实际问题,创设的情境类型和陌生度不同,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知识、方法就有区别,作业和试题的呈现方式、测试任务等也就有了多样性。
第三,把握水平。作业和试题检测的核心素养要适当,学业质量水平2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4则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在作业设计和试题编制时,要依据学业质量水平标准,把握好所测试的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作业或试题中,各种水平等级的核心素养都会涉及,但要注意比重,学习必修化学阶段的学生侧重水平1和2的测试,学习选择性必修化学阶段的学生侧重水平3和4的测试。
参考文献:
[1][2][3][5][6]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3, 68, 77~78, 79.
[4]邹国华. 试题改编为作业的策略[J]. 化学教学, 2016, (7): 71~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