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虞维佳
作为我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为高水平推进平安浙江、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屠轶钦摄
条例注重总结固化多年来我省开展平安浙江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作了许多创新规定,是一部既体现浙江特色又贯彻现代治理理念的创制性立法。
明确平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条例规定,平安建设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与法治浙江建设一体推进等,并在全国首次将传承和践行“浦江经验”固化为省级地方性法规内容,在立法层面予以确认,作为平安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列举了平安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平安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及各类主体在平安建设中的责任。同时,支持鼓励公民参与平安建设,规定公民依法做好未成年子女法治教育,保持和谐的家庭和邻里关系;支持见义勇为行为,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
理顺平安建设工作体制。大平安建设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和单位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高效运行的工作体制,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平安建设工作体制,明晰了各方责任,对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和政府的职责、建立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合作交流机制等作了明确,推动各方形成合力,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平安建设新格局。
织密社会风险防控网。条例聚焦风险防范化解主线,破解社会风险协同防控和闭环管控的难点痛点。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平安形势分析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和预警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心理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和帮扶。
筑牢平安建设重点防火墙。条例对平安建设的重点防治作了专章规定,对政治安全、涉及国计民生物资的安全保障体系、治安安全、校园安全、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安全生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网络综合治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物流寄递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生态环境安全、海域安全、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治理和重点监管作出相应规定,为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平安建设防治工作提供立法引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不少创新规定。一是推进和规范“一中心、四平台和一网格”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鼓励支持村、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平安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和调处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四是加强对特殊人群及其子女权利保障。五是开展平安示范创建活动。
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数字化是平安建设的引擎和动能。立足我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支撑。为此,条例对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平安系统,完善平安建设数据共享机制,开发、运用相应平安建设特色应用场景,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平安建设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应用,发挥大数据在平安建设决策、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等作了规定。
强化保障措施。为保障平安建设工作切实有效开展,条例规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确定为平安浙江文化周,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推进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促进各方参与,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此外,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社会风险督导检查制度和重点区域、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制度,明确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相应监督职责。
压实考核与责任追究。考核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浙江制定和实施平安建设考核相关制度,在全国首创平安浙江指数体系,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较高。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法律执行刚性,条例对考核与责任追究作了明确和细化。
一是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平安建设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并可以对成绩突出的地区授予平安市、县等称号。
二是建立健全平安浙江指数评价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平安浙江指数,全面、客观评价设区的市、县(市、区)平安建设状况。
三是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平安建设责任的,明确可以约谈、通报、挂牌督办,对受到挂牌督办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在整改限期内不得评优评先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