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联通学习模式对EFL交际能力的促进

时间:2024-05-04

袁丽

关键词:联通学习;four strands;翻转课堂;交互;微信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学习的途径与形式日趋多样化。加拿大教育家George Siemens提出了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Connectivism)。[1]他指出:“学习是与特定节点和信息源建立连接的过程;(我们)必须培养并维持连接以促进持续学习。”

Paul Nation认为一个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语言课程要做到平衡语言教学的四个方面(Four Strands):“聚焦意义的输入” (Meaning-focused Input),“聚焦意义的输出” (Meaning-focused Output),“聚焦语言的学习” (Language-focused Learning)以及“流利程度的发展”(Fluency Development)。[2]本研究以Siemens的联通主义学习观和Paul Nation的Four Strands课程设计理论为指导,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将实体社区(如实体课堂、课外英语活动中心)和虚拟社区(如Moodle教学平台、微信平台)紧密结合,在课程设计时平衡语言教学的四个方面,形成一个非线性、多维度的联通英语教学网络,以求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听说交际能力。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的教育技术革命给外语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翻转课堂,其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自21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开始应用于国内教育领域。近两年出现了翻转课堂与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的融合,如SPOC翻转课堂[4];互联网+概念的智慧翻转课堂[5];将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紧密结合的无缝式翻转课堂[6]。从理论认识到模仿实践及独创性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已经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多个方向。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整合研究还不多见,将翻转课堂与联通学习理论相结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更是罕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及实验设计

本研究于2015年秋季学期进行,历时16周,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搜集数据以全面了解大学英语联通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英语听说技能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有三:

(1)大学生能否接受该联通学习模式?

(2)联通学习模式能否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交际水平及学习成就感?

(3)联通学习模式中有哪些促进或阻碍英语听说交际技能习得的因素?

研究问题(1)设计了调查问卷(共15项);研究问题(2)采用雅思标准的听力、口语前后测以及调查问卷(共10项);研究问題(3)采用半结构访谈、课堂观察以及课外学习动态追踪表。

本研究的被试为广东省某高校两个Intermediate Level的非英语专业班级。有效受试为50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25人,分别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自由选课组成。两个班均由笔者执教,教学内容与课程考核方式一致。对照班采取传统授课模式;实验班采用联通学习模式。

(二)联通学习模式设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程为大学英语Intermediate Level课程。课程目标是在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水平。使用的教学材料为《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以及《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的部分内容、7个通用英语听力技巧Module及7个口语技巧Module以及其它补充材料。本研究的大学英语联通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接下来以第三单元“Crime Watch”中的阅读课“Stolen Identity”为例阐述联通学习模式的具体流程。课前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学习单词和句型,阅读课文,完成词汇和课文理解测试,利用微信小程序“小小签到”用英语汇报课文大意,观看关于“Giving Advice”的口语技巧小视频,学生若对课文内容有疑问可以在班级微信群进行询问。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与课前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交互活动,如设计了“From Chaos to Creativity”的词汇运用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前学到的单词(常用的积极词汇)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故事接龙,教师对学生的词汇运用提供纠错反馈;教师组织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及写作特色,对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讨论;同时,设计具体的交际场景,如同学A遭遇了身份盗窃,同学B结合课文中如何防止身份盗窃的措施,利用“Giving Advice”视频中的地道表达给A提出建议。课后让各组学生将他们在课堂上的故事接龙结合教师的反馈整合,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语音或文本的方式在微信班级群里进行分享和组间点评;同时组织学生在小组微信群(4至6名同学一组)进行“Crime and Punishment”的讨论;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中心观看“Catch Me If You Can”的电影进行影子练习并交流观看心得;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其它以流利程度发展和聚焦意义输出为目的的课外英语活动。

与联通学习模式相对应的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为:学生课前利用字典学习生词;课中分组阅读课文,教师分析课文、解释复杂词汇和句子结构并组织学生完成词汇和课文理解练习题;组织学生观看视频“Giving Advice”并进行相应的口语练习;课后完成巩固练习及拓展阅读。

总之,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聚焦意义的输入和聚焦语言的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及课外时间,留给聚焦意义输出以及语言流利程度发展的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学生所理解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未能充分内化为活性知识和技能。而在联通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视频及文本资料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入和聚焦语言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巧。课堂上大量的交互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出,促进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的转化。微信平台的活动以及课外英语活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出以及发展语言的流利程度。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实验获得的量化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处理分析。首先对口试评分和听力试卷以及问卷二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通过后以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后测成绩作为因变量,不同的教学模式即班级作为自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此外笔者对问卷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就感差异。对问卷一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除了通过量化数据体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口语和听力成绩提升的差异,本研究还通过课堂观察、半结构访谈、课外学习状态追踪收集质性数据,以了解不同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听说水平的深层原因。课堂观察采用的是定性观察法,以叙述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的方式,形成教学日志,对部分课堂活动如学生的口语展示进行录像,重点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如口语的流利程度、用词的准确度、语法的准确度以及自我修正等口语策略的使用。半结构访谈于课程结束时进行,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对比联通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的异同,以及反思联通学习模式下对自己的听说交际能力有促进或阻碍的因素。每个学生访谈时间10分钟左右。访谈过程全程录音,然后对与本研究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编码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问题(1):联通学习模式的可接受性分析

问卷一用来衡量学生对学习平台以及以此平台为依托的联通学习模式的理解。结果显示学生对联通学习模式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四项的均值分别为4.20、4.11、4.17以及4.18。

(二)研究问题(2):联通学习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交际水平及学习成就感分析

两个班前、后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表3)显示,实验班口语和听力的前、后测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

口语和听力测试成绩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有影响(P=0.000),此外教学方法的主效应也达到显著性水平(口语后测F=18.163,P=0.000<0.01;听力后测F=8.439, P=0.006<0.01)。这表明排除前测影响,联通学习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效果差异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问卷评分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班。而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揭示该分值具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低于0.01。这表明两个班的学生自我感知的英语听说水平以及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第四项“应用听力策略理解英语演讲、谈话等听力材料的能力的提高”,在实验班平均值为3.92,对照班为2.76;第九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实验班的平均值为3.80,对照班为2.84。两个班的学生对这两项能力所感知到的进步差异最为显著。

由此可见,客观的成绩提高与学生的主观感受是相匹配的,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联通学习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以及学习成就感。

(三)研究问题(3):联通学习模式中促进和阻碍英语听说交际能力习得的主要因素

通过课堂观察、半结构访谈以及课外英语学习状况的追踪,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显示在联通学习模式下,教学交互的增强、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增强以及在教学中兼顾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举措,能很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目标的英语学习。

(1)教学交互的增强能促进学习者个体语言知识体系以及整体学习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教学交互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和取得成功的关键。[7]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8]一方面,教学交互的增强能强化“输入”“注意”“输出”,从而促进知识和技能从外显到内隐的转变,促进个体学习者语言知识技能体系的发展。

首先,Long认为交互能帮助输入变得可理解,能提供修正的反馈,帮助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9]联通学习模式下学习者的输入大部分是在课外观看视频课件自主完成,教师提供微信答疑指导,这样就可以避免传统课堂可能发生的无效输入。同时,联通学习模式提高了输入的频率、丰富了输入的形式和内容。除了课前的显性输入,课堂上的修正反馈以及自主学习中心的语言学习都有助于扩大输入的广度和深度。这些交互特征使得显性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输入变得可理解,为学习者隐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交互的增強能强化学生对显性语言形式、语用习惯的注意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程度,从而达到隐性学习的目的。注意在隐性学习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Schmidt认为注意是输入转为内化的必要充分条件。[10]通过交互,学习者能注意到以前不曾熟悉的目标语特征以及自己曾经“了解”的第二语言和真实的目标语现象之间的差异。[11]交际环境下的纠错反馈有助于学习者注意语言错误和语境的联系,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不断的交互操练减少二语习得过程中石化现象的形成。在访谈时,有学生提到以前他说英语从来不会考虑语法、用词等,经过多次交互反馈,他开始注意这些问题,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度。课前自我控制进度的视频学习能让他们注意到目标语表达流利、准确、恰当的标准是什么;输出中的注意能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12]小组协作中的同伴反馈、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教师反馈以及学生在输出过程中自我反思的融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或表达习惯的注意,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减少口语交际中的语法和语用错误。

此外,多样化的教学交互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输出练习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Swain认为,除了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在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者必须产生语言输出才能达到完整的语法能力。[13]DeKeyser也提出要想发展第二语言的自然流利度,学习者必须有创造语用意义的机会。[14]在联通学习体系下,课堂活动的语言应用环节、微信的语音聊天平台以及课外活动中心给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本研究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进行四次话题演讲训练。第一次多数学生讲不到一分钟,且磕磕巴巴,逻辑混乱,语法错误明显,到第四次,不同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多数学生能流利地、有条理地展开论述,语法错误显著减少。因此,联通学习者通过交互,对语言知识进行输出运用,在运用中不断协商、反思和总结,从而让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并发展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另一方面,联通学习模式中的教学交互能促进整体学习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联通学习模式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者与英语学习资源的交互,同时也强化了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师生之间的交互。对于英语学习者个体来说,在这个系统里,他通过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入和聚焦语言的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网络得以更新;通过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的交互,创建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网络,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出和发展自身语言流利程度,从而使语言知识得以内化,巩固并发展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在联通学习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是教学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学习者所在的学习群体来说,学习者之间也是在不断地联通,相互影响,促进集体学习网络的发展。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有时他会比较懒,但看到别的同学在微信群向老师提问,分享语音成果,他就会开始反思。

在联通学习模式下,教师利用实体课堂和虚拟社交平台设计了大量的交互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交际技能的发展。因此,联通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流程能强化输入、注意,提供大量的输出机会以加强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从而实现口语交际的流利度、用词和语法的准确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听力策略的灵活运用。同时,交互活动让学习者个体相互影响,提高整体学习热情和氛围。

(2)自适应学习能力的增强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英语课堂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而合理设计的联通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访谈中,有学生谈到,一学期下来他们经历了从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到能用英语自如表达的转变。实验班有一个重修了两次level 2的大三学生,在联通学习模式下,他从一个低动机水平外语学习者转变为高动机水平学习者。他开始主动学习,主动同笔者交流,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在此过程中体验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此外,课外英语学习状况追踪显示,整个学期对照班只有一位学生参加了英语课外活动,共11次;而实验班有18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共计254次。在同样的考核机制下,联通学习者表现出更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和追求更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愿望。

(3)英语知识与交际技能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联通学习模式能将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运用很好地融合,真正实现语言学习的交际目标。该模式中学习者与教学平台的交互能为学习者提供“聚焦意义的输入”和“聚焦语言的学习”。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师生交互为听说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让学习者有机会进行“聚焦意义的输出”以及“流利程度的发展”。该模式下的师生交互以及生生交互不再局限于课堂,虚拟平台的答疑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微信平台的语音功能以及课外活动能让学习者进行英语交际协作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共同发展的举措能让学习者平衡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4)警惕联通学习中的干扰因素

将移动社交平台引入大学英语课程,能使学生合理地进行非正式学习,但我们也应当警惕移动设备带来的诱惑。在访谈时,有两个学生提到他们在用微信进行英语学习时会沉溺于刷朋友圈。事实证明,没有具体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会让自觉性不强的消极型学习者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具体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注重健康的学习节点的建立与发展。因为在联通学习系统中,个体的学习节点会对整体的学习系统产生影响。教师在设计课外学习任务时,应该注意合理的量,合理的难度,以及注意有梯度、有系统的学习。此外,教师应警惕效率低下的教学交互,提倡高质量的、能促进深层次学习的有效交互。教师在设计小组任务时,要注意该任务与英语语言习得的相关性以及任务是否可以高效完成。虽然监督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外英语学习,但激励机制的缺席会让部分学生不愿意付出课外的努力。如果能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将课外学习纳入课程考核体系,那么该学习模式将会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四、结论

本研究的教学实践证明,联通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听说交际水平,发展他们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合理设计的联通学习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对自身語言水平发展的关注度,以及对自身英语学习所存在问题的敏感性,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英语听说水平。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知识的增长,但单纯语言知识的输入也很难带来语言交际能力的进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有效的交互节点,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平衡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听说交际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这种便利样本抽取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本单位的教学改革是有价值的,能指导笔者所在单位的英语教学,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定量数据分析结果的普适性不够。后续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量,将更多影响因素纳入研究;也可以考虑将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促进研究的深入。

(衷心感谢《高教探索》编辑部匿名审稿老师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汕头大学文学院英语语言中心肖亮荣副教授对本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与帮助,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Siemens G.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2]Nation I S P.The Four Strands [J].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07,1(1):1-12.

[3]Cockrum T.Flipping Your English Class to Reach All Learners:Strategies and Lesson Plans [M].New York:Routledge,2014:9.

[4]陈娟文,王娜,李金玉.SPOC学习共同体构建探析——以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4):58-61.

[5]叶玲,章国英,姚艳丹.“互联网 + ”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7(6):3-8.

[6]李晓东,曹红晖.依托VR的无缝式翻转课堂研究——重塑“新闻英语视听说”课堂[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2):69-74.

[7]王志军,陈丽.国际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研究脉络及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30-39.

[8]陈明选,杨婧.手机直播支持下的交互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6):3-11.

[9]Long M 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In Ritchie W C,Bhatia T K.(eds.).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6:413-468.

[10]Schmidt 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2):129-158.

[11]Gass S,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York:Routledge.2008:330,350.

[12]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 [A].In Hinkel E.(ed.).The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Mahwah:Lawrence Erlbaum,2005:471-483.

[1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In Gass S,Madden 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14]DeKeyser R.Beyond Focus on Form: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econd Language Grammar[A].In Doughty,C.,Williams,J.(eds.).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2-63.

(責任编辑 刘第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