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晶
摘 要:质量审核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英国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以质量审核著称。当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研究英国、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吸收它们在质量审核上的优秀经验,可为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提供参考。审核旨在持续改善、高度独立的审核机构、重视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学生是质量审核的重要参与者是英、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的共性特征,这些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质量审核;教学审核评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占据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位置,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纷纷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专门机构,建立适应各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形式。其中,质量认证、质量评估、质量审核是广为熟知的三大保障形式,美国采用质量认证和质量评估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而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则以质量审核著称。在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形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认证、质量评估,而且它们也是最早被运用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的国际性,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都在相互吸收各自优点以完善自身,所以将质量审核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符合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指导各省(区、市)开展地方普通高校审核评估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因此,研究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吸收它们在质量审核上的优秀经验,可为我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提供借鉴。
审核一般是指财务审核,最早主张将财务审核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对高校认证制度进行改革的是美国学者,然而英国却在实践中最先建立审核制度,并于1990年组建“学术审核部”(Academic Audit Unit,简称AAU)。随后,一些与英国渊源颇深的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采取审核模式对高校进行评估,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进入21世纪以后,芬兰、瑞士等国家也加入这一行列,尽管起步较晚,但都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由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审核著称,因此本文就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通过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目标、管理、内容、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考察英、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的基本情况。
(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
1.审核目标与管理。1991年,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中对质量审核作出了解释,即为保障大学的质量控制机制而进行的外部检查。[1]此后,英国高等教育保障机构颁布的《院校审核手册》中对质量审核的理解一直延续上述界定。院校审核可视为质量审核在高校的延伸和运用,它以同行评价为基础,对院校进行可靠、独立而严格的外部监督,保障院校提供有效、可靠和最新的质量与标准信息。[2]通过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和《院校审核手册》对质量审核和院校审核概念的解释可知,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目标在于保障高校内部的质量控制机制,使高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有效的质量信息,比如审核质量管理程序、机制的有效性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审核院校的专业、学位授予标准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平;审核院校专业标准、学位授予标准存在问题时有无及时改进。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质量审核不直接评估高等教育质量本身。
以审核的管理机构来划分,英国高等教育审核制度分别经历了学术审核部(AAU)、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uncil,简称HEQC)、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简称QAA)三个管理时期。上世纪90年代学术审核部的组建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审核制度的初步建立。起初,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Committee of Vice Chancellors and Principals,简称CVCP)在考察一些社会组织之后,决定将财务审核引进作为学术审核部的工作方式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并于1990年10月开始对大学进行质量审核。之后,随着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终结、多科学技术学院的升格,英国高等教育格局的巨变促使管理体制作出相应的改变,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EQC)应运而生,学术审核部同时并入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延续着英国高等教育質量审核制度。与此同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下设的质量评估委员会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新的二元质量保障制度引起高校的不满。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与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经过反复周旋、博弈,最终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但是一开始仍然延续两种评估方式,直到2002年8月才最后确定以质量审核为高等教育保障的主要形式,并启动首轮院校审核,且在2006年确定以六年为周期的院校审核制度。
2.审核内容与过程。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在不同时期审核的内容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审核管理时期可将审核内容整理如表1所示。英国的院校审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时间进度见表2):第一,审核前准备,包括遴选审核小组、召开审核会议等;第二,预备考查、进校审核(学科跟踪审核、院校总体考察);第三,撰写审核报告及后续随访。审核结果分为“充满信心”、“信心不足”、“没有信心”。在审核结束后的第三年会对学校进行短期检查,考查学校学术标准和质量管理的改进情况,并就以后三年的质量保障工作进行指导。
(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
1.审核目标与管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简称AUQA)认为:“质量审核是一个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该检查可用以判断某项工作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判断这些计划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以及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其时任执行总裁戴维·伍德豪斯(David Moodhouse)进一步指出“审核”是确定院校所承诺的目標是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为院校提供证明。[3]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实质是一种外部检查,审核的目标就是为院校作出判断、提供证明,判断院校的发展计划是否完成,证明院校所承诺的目标是否实现,通过这些判断和证明来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澳大利亚也是较早进行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国家,1992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简称CQAHE)的成立是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CQAHE负责组织审核高校质量保障程序和机制,审核的结果与奖励性财政拨款挂钩,依据大学的质量等级及政府年度财政运转提供额外财政支持,评级最高的大学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达到其年度财政总支持额度的3%。[4]从1993年到1995年,CQAHE开始对澳大利亚所有高校进行质量审核,审核由院校自评和审核小组考查组成。尽管CQAHE是由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但是政府不会对审核进行干预,整个审核过程都是由院校和审核小组作为参与方完成。此后,以质量审核为核心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一直处于改革完善之中,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界迫切希望成立一个新的国家高等教育保障机构。
2000年,澳大利亚联邦就业、教育、培训与青年事务部(Ministerial Council on Employment,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简称MCEETYA)宣布成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AUQA),负责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审核并就相应情况进行报告。它是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虽受政府委托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审核,向社会各界公布审核结果,但不受政府控制。2002年,AUQA启动对所有高校的质量审核,直到2007年全部完成,2008年才进行第二轮审核。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质量中央集权式管理,加强新一轮高等教育保障体系改革和建设,澳大利亚在2011年成立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简称TEQSA),取代AUQA,并行使其全部职能,同时合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局,整合分布在八个州的认证注册职能,成为集认证、审核、评估于一身的全国性质量管理机构。
2.审核内容与过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在不同时期审核的内容略有不同,根据不同的审核管理时期可将审核内容整理如表3所示。
具体的审核过程与英国类似:第一,审核前工作准备,包括审核小组人员的遴选,召开审核会议等。第二,预备审核考查,由审核小组组长和AUQA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去考查即将参加审核的院校机构。第三,进校审核考查,查看被审核院校的材料、短时间校园访谈等。第四,撰写审核报告及后续随访。被审核院校需根据审核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报AUQA,AUQA将跟踪被审核院校的整改情况。
(一)审核旨在持续改善
英、澳两国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学生等都是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利益相关者,每一方都会对审核表达相应的价值诉求。以审核机构QAA与被审核高等院校为例,审核的实质是政府和社会相关利益者对高等院校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效果的监督和问责,高校需要对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并展开说明,促使高校进一步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具体而言,QAA公布院校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高校的学位授予权、办学权提出相关建议,主要包括确保公众认识高校的权利和义务、信任高校颁发学位的过程以及所授学位的学术标准符合英国国家学术资格框架;QAA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计划,通过教学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同时,质量审核更是“追求质量持续改善”的过程。在审核评估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促使高校根据外部解决意见及时改进,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又对高等教育审核产生反作用,这是持续改善理念的重要体现。从质量审核目标与管理过程来看,质量审核在高校的实施仍需不断完善,在一定意义上必须与高校的发展变化相适应。高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改变,为了应对这些改革甚至是变革,质量审核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无可厚非。比如为了调动高校在质量审核中的能动性,激发高校充分使用审核权力,发挥高校审核主体的作用,QAA提出“将过去审核重心在于‘绩效问责(重结果)转为‘质量提升 (重过程 )”[5]。
从审核方法来看,AUQA采用ADRI法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审核。ADRI是Approach、Deployment、Results、Improvement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源于美国的卓越管理模式。AUQA会从Approach(方式)、Deployment(实施)、Results(结果)、Improvement(改善)这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审核,“要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管理,从而使一个组织能不断地反省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地对其加以改善”[6]。Improvement(改善)是ADRI法的核心,体现了“追求质量的持续改善”的理念,即质量审核的最终目的指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善。
(二)高度独立的审核机构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认为在国家与高校之间需要一个“缓冲组织”(Buffer Organizations),该组织“了解高校,同情它们的需求,并能为它们向政府讲话;而且这个组织还了解政府,并努力使高校体谅政府,实质上在两者之间充当了桥梁作用”[7]。“缓冲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在政府、高校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比如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AUQA)正是处于国家与高校之间的“缓冲组织”,负责调节政府、高校、社会三者的关系。英国的QAA、澳大利亚的AUQA保持相对独立主要体现在经费、人事、业务三个方面,具体可用表4来说明。
從QAA与AUQA在经费来源、人事管理、业务运行三个方面的对比可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审核机构非常相似,都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中介机构,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人事管理的自主性以及业务运行独立是保持高度独立的重要条件。
(三)重视审核人员的素质
审核人员是审核的直接执行者,对审核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与审核相关的各方都很关注审核人员的选拔和培训。英、澳两国都非常重视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审核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上致力于多元化和专业化。从来源上看,英国QAA成立的审核小组人员既有高校代表(包括学生审核人员),还有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成员以及工商企业界人士。学生审核人员既可以是在校生,也可以是近两年内的毕业生。首先由英国QAA公布审核人员标准,再由各个机构推荐,任命之后公示审核人员的材料。QAA公布的标准对学生审核人员的要求相对要低,对非学生审核人员则更加侧重他们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保证审核的专业性和可靠性。AUQA成立审核人员数据库,在其工作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所有审核人员的基本情况。审核小组人员一般包括著名海内外大学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专业人士、具有丰富质量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界知名人士、AUQA的工作人员。AUQA董事会主席会根据被审核方的特征和审核人员的专业背景从数据库中组建审核小组。
另一方面,虽然经选拔的审核人员都是参加过质量审核工作的资深人士,但是为了保证审核工作的有序、高效和公正,对审核人员的培训是审核开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QAA通过培训审核人员使他们深入认识审核目标、审核准则、审核流程,了解在审核中所充当的角色、需要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责任。QAA培训审核人员的方式多样,比如会议培训、模拟训练、审核测试等。在模拟训练中,培训人员有机会用以往的审核报告作为阅读和学习材料,采访之前参与审核的人员以获得相应审核技能。AUQA来自海外的审核人员因距离原因,只需接受书面材料培训,其他所有审核人员上岗之前都必须接受一次在澳境内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有:AUQA的背景及质量审核概述;审核小组的责任;高等教育当前的问题及改革趋势;院校的质量保障系统;绩效分析;有效收集信息的方法;跨国高等教育的审核等。[8]除此之外,专项主题审核的方法培训会作为一种非正式培训起到补充作用。
(四)学生是质量审核的重要参与者
由于“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校舍、设施、设备、社区服务和学术环境等”[9],所以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包括对高等教育所有功能和活动的审核。但是,“传统的评估方法侧重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经费、规模等,对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关注较少”[10]。不过,随着上世纪90年代质量审核制度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开始出现愈来愈关注大学生的趋势。
在英国,首先QAA的董事会成员里必须有一名学生代表,表明大学生能够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更为直接的是,2007年新成立的审核小组中出现学生成员,2009年正式启动由学生作为审核成员的审核活动,而且审核活动的参与方对学生审核人员的工作表示满意。自此之后,学生成为审核小组的固定成员。其次,QAA在2009年颁布的《院校审核手册》提出,“质量提升是指在院校层面采用严格的手段去改进学习机会质量的这一过程”[11]。与之前的《院校审核手册》相比,学生的学习成为质量审核的核心部分。在QAA公布的“2011-2014 年发展战略”中,满足学生的需要被QAA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新的质量准则最为关心的是学生问题。最后,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小组会要求院校提交一份由学生代表撰写的关于学习体验的报告。并且,审核小组会召开学生座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校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哪些支持。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审核过去一直强调参评高校内部学业目标的实现,由于不同高校学业目标差异太大,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因此,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对高等教育质量审核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学与学习成效标准”,明确教学与学习成效的最低标准,旨在保障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起步较晚,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校专业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开端。之后,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分别被用来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及处在两者之间的高校。200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三者合一,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是,随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广泛实施,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尤其是评估标准的单一与院校类型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饱受争议。
随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重心逐渐从宏观走向中观,从外部走向内部,即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转向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开始走进研究者的视野,同时也引起决策者的关注。2011年教育部在同济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学校进行审核评估的试点工作。2013 年 1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制定审核评估方案,意味着审核评估正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舶来的质量保障制度,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吸收借鉴英、澳两国质量审核制度的优秀经验加以完善。
(一)审核目标重在建构和改善
由英、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制度的概况可知,质量审核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成立审核小组,召开审核会议;审核形式包括院校的自我评估与专家审核相结合。审核程序固定不变,但是整个过程却是发展变化。从审核的要素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包括为什么要审核、谁来审核、审核什么、如何审核四个基本部分,即质量审核更关注审核过程,而不是校园面积、师生比、学科覆盖面等指标。前者从建构主义出发,突出质量审核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整个过程持续改善高等教育质量。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须避免首轮评估中采用统一的指标去评估所有高校的做法,而是要立足于一校一面,确实为完善每所高校质量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审核始终离不开监督和问责,监督和问责也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过程。比如英国QAA会将院校的审核结果在网上发布,供社会大众查阅和监督;澳大利亚会将审核结果作为下一轮院校拨款的参考依据,不过这种参考有限且拨款是小额补贴性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提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招生规模、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将行使监督权力,是否以政策、资源、招生、学科专业建设作为问责的手段尚未明确,但是至少会将这些方面作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手段。不过,我国的审核评估结果不能过于强调问责,特别是把审核结果与下一轮拨款或领导考核挂钩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审核“就可能会成为一种自己提升、制造文件的运动,成为一种自我欺瞒的运动”[12]。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弱化审核结果与奖惩的联系,鼓励和促使高校形成质量审核文化,即质量审核深入人心,融入生活,最终促进高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二)建立中介性质量审核机构
英、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机构都是独立于政府和高校的中介性组织,能够避免外界利益相关者的过分干预,保证审核过程专业和公正,代表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趋势。英国QAA不是政府附属机构,与政府在业务上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独立于高校,这是QAA维持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公正、客观的基础。同时,QAA对于审核人员有着同样严格的中立要求,质量审核人员决不允许对与自己有关系的高校进行审核,否则将会受到处罚。虽然AUQA在经费上受到政府资助,但并未丧失自主独立性,表现在它不为任何利益相关者代言,仅仅是受到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委托,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质量审核,在政府指导和社会各界关注下,通过审核帮助高等教育机构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是国家政府办,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又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高等教育要对政府负责,就此形成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对高等教育的直接评价模式,这样的评价模式可能会影响审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正如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规定: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实施;地方所属院校的审核评估由各地具备条件的专门评估机构负责实施,没有专门评估机构或评估机构尚不具备评估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或其他评估机构实施。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我国部属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直接实施机构,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隶属于教育部的行政性事业单位,经费、人事、业务都不能做到独立于管理部门,可以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中介性审核评估机构尚付阙如。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审核评估制度,鼓励和引导建立更多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创造有利于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参与高等教育质量审核工作的制度环境。
(三) 加强审核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毋庸置疑,高等教育质量审核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活动,对实施审核活动的人员都有相应专业要求。英国和澳大利亚都非常重视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审核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保障审核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审核人员熟悉审核过程的目的、了解审核流程、明确自身的角色和任务。在培训中,他们需要掌握分析数据、制作访谈提纲、解释和验证各种假设、形成判断与陈述、准备报告等。”[13]澳大利亚不仅重视审核人员的专业性,而且强调审核人员的国际背景。AUQA规定审核小组一般由海内外大学内部的人员、工商企业界知名人士、AUQA的工作人员组成,每一次质量审核活动几乎都有一位海外大学的校长或学者参与。一方面,来自海外的审核专家为澳大利亚带来世界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海外审核专家的视角更能保证审核过程和结论的公正、可靠。
对于审核评估专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规定:“教育部评估中心分别建立审核评估专家库,专家队伍应包括熟悉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的教育专家,还应有行业、企业和社会用人部门有关专家参加。教育部评估中心与各地评估组织部门共同协商对审核评估专家进行培训。”由此可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审核评估专家培训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审核专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在审核专家的来源上缺少具有国际背景的人员。从当前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形势来看,西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确实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相对成熟。因此适当聘请国际高等教育质量审核专家加入审核评估专家库,分享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国际先进经验,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国际接轨大有裨益。除了“引进来”之外,积极“走出去”也是加強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专家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比如鼓励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专家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承担其他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任务,等等。
(四)关注大学生的诉求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审核的最重要利益相关者,理应参与到高等教育质量审核活动中。英国自2007年起就从在校学生中选择一名加入到审核小组,2009年学生作为审核小组成员正式开始参与审核工作,而且各方对此表示满意。比如非学生审核人员充分认可学生参与审核过程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也认为如果要进一步挖掘学生在审核活动中的价值,需要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入到审核活动。在具体的审核过程中,学生代表会提交审核小组一份关于学习体验的报告。作为回应,审核小组将对学生进行提问:“你所在的高校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学生是否了解高校期望达到的目标?你作为一个学习者感受如何?在高校里是否有话语权?”[14]尽管澳大利亚没有学生直接担任审核小组成员,不过在审核的具体过程中,与英国一样,学生仍然是校内访谈的重要对象。
从我国目前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来看,还未将学生列为审核评估专家的备选人员。虽然在审核范围中有把学生的发展列为审核项目,审核要素也涉及到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四大部分,但是学生仍然是被动参与,并没有多少话语权。我国在开展审核评估试点时,主要依赖于专家作为主体对自评报告进行审核及对大学的现场考察,整个审核评估过程学生参与较少。因此,积极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审核评估过程的有效机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审核评估亟需开展的工作。
[1]Salter B,Tapper T.The Politics of Gover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the Case of Quality Assurance[J].In Political Studies,2000(48):66-87.
[2]QAA.Handbook for Institutional Audit:England[R].Gloucester:Southgate House,2004:12.
[3][6][8]丁丽军.基于AUQA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7,115,109.
[4]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4.
[5]理查德·詹姆士,陈运超.澳大利亚本科教育评估与改进的经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4(1):79-84.
[7]Burton R.Clark.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ews[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28.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J].教育参考资料,1999(3):23-26.
[10]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11][13][14]QAA.Handbook for Institutional Audit:England[R].Gloucester:Southgate House,2009:12,16,26.
[12]路易絲·莫利,罗慧芳.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权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