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晓雯
(唐山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1]。媒体融合时代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其具备信息传播、交互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与教育的需求及传统教育的改革目标不谋而合。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融媒体理念与技术,解决传统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不高、互动性差、知识点枯燥不易理解等问题。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将融媒体技术引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单调、沉闷与乏味的弊端,突破时间与空间对知识传授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供卓越的教学手段。
融媒体是指各种媒体联合起来进行的图片、文字及视频信息的传播,是新旧媒体各种传播形式的总称[2]。常见的传统媒体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数字报纸、电子期刊等,即新媒体[3]。融媒体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进行深度融合[4],优势互补,避免了新、旧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单一性和不便性,凭借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的优势,借助学习通、抖音、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传播不同形式的信息,旨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
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方式与接受习惯,当代大学生作为网民构成中的最大群体,更偏向于从微信、QQ、抖音等网络信息交互工具中获取信息[5]。大学生认知方式与接受习惯的转变,促使一种新的融媒体教学模式出现。借助融媒体,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接受习惯。选择大学生熟悉且热衷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还可以弥补课程单调、枯燥的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融入融媒体理念与技术。
在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热衷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故课程思政可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形式。如“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在讲轴承应用时,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短视频,讲解国产高铁轴承在时速上的突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辩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和发言,将讨论的主题再次升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内涵及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选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有引领作用的资源上传至线上,供学生在课下观看学习。学生课下在课程学习平台中预习“机械设计总论”中的绿色设计原则时,可以无缝接入“***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内容,通过线上的互动评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课程中涉及的通用零件,如齿轮、轴承和螺栓等,虽不起眼,但一旦出错会造成大事故。选取飞机在高空飞行中风挡爆裂事故的报道上传至线上,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师生、生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
传统课程的讲授由教师借助PPT、板书讲解知识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存在学习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和师生缺乏有效交流互动等问题。将融媒体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课前布置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果,教师提前一周在课程学习平台发放下一周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练习题、思考题等教学资源,并设置预习截止时间。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完成后生成的预习报告,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预习,并根据预习报告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预习成绩将作为课程评价的计算依据。
融媒体技术融入课前预习,使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明确在课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课上学习及课下复习,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大大提升。
2.课上互动式教学。课上可以利用课程学习平台中的课堂活动模块发起全员签到,并限定时间,消除了学生签到作假的行为,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节省点名的时间。
在讲解具体知识点前,教师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幻灯片等进行知识导入。如在讲解“机械设计”课程中动压油膜的形成条件时,可以通过观看“滑水运动”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运动员在水面上“行走”的原因,进而引入动压油膜形成的必备条件。
借助融媒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单纯地按照课本讲解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将离合器工作原理的直观动图及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动画上传到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手机可以直观地了解离合器的安装、作用、工作过程及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观看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对该知识点的相关问题的回答,客观题由系统判分,主观题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生生互判,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通过投屏将部分学生典型的讨论结果实时分享在屏幕上,重点讲解学生易错、模糊的知识点,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典型案例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讨论形式。利用课程学习平台中的分组功能,在固定分组、自选分组和随机分组3种分组方式中选取一种,分组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参与度大大提升,将阶段性讨论结果上传至线上讨论区,教师可以随时浏览学生的阶段性讨论结果,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及进展,决定是否需要精细讲解或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采用混合讨论形式,教师可以随时监测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做出调整,不仅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还提高了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
下课前,教师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采取线上答题的方式随堂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利用课程学习平台中的“摇一摇”功能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教师汇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作为课堂学习成绩的一部分。
融媒体融入课程教学,使知识点的讲解更加形象、生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升了教学效果。新颖的互动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习效果。
3.课后反馈。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具有巩固与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作业形式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客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在系统中录入答案,可自动完成评判,生成作业报告,有助于统计每位学生的得分及每道题的正确率,有的放矢地教学。线下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等主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由教师批改或生生互判。生生互判可激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荣辱感。
此外,教师还要做好课后反思。教师的课后反思包括学习专业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趋势、完善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课下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求、学习习惯及认知规律,最终由教师总结问题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达到师生互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4.教学评价。传统教学中平时成绩的评价主体单一,仅由教师进行评价,而融媒体教学模式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作业的生生互判、小组讨论的生生互评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评价依据。同时,被评价者也是评价主体,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学生总评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测验、章节作业等;二是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更多地倾向期末考核的结果。而融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采用多维互评的模式,考查项目包括预习成绩、考勤、课上问题回答情况、小组讨论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课上测验、章节作业的学生互判和教师评判、期末考试等,总评成绩将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还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师生互评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并且交流过程公开,这种评价与监督机制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融媒体教学模式已在某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机制1班推广并实施,而2019级机制2班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本文以该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对比两个班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调查评价、卷面成绩这两个方面,分析融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中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有三个: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对2019级机制1班46名学生和2班45名学生发放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表,两个班级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达成分为:1班分别为92.2分、91.6分和89.8分,平均达成分数为91.2分,达成度为优;2班分别为86.3分、84.8分和83.6分,平均达成分数为84.9分,达成度为良。
2019级机制1班和2班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呈正态分布。1班共有46人参加考试,其中90~100分有3人,80~89分有17人,70~79分有18人,60~69分有5人,卷面成绩不及格的有3人,卷面平均分为78.6分,卷面及格率为93%;2班共有45人参加考试,其中,90~100分有1人,80~89分有12人,70~79分有15人,60~69分有10人,卷面成绩不及格的有7人,卷面平均分为71.3分,卷面及格率为84%。很显然,融媒体教学试点班(1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班(2班)。
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将融媒体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以2019级机制专业学生的“机械设计”课程为例,对比融媒体教学试点班和传统教学班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调查评价、卷面成绩两个方面发现,融媒体教学试点班的课程目标平均达成分数比传统教学班高6.3分、卷面平均分高7.3分、卷面及格率提高了9%,证明了融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