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王丽萍,张廷宇,李 西

(四川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自此改变了学生德育培养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高校辅导员任务的传统认知[2]。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定型阶段。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具有崇尚多元化、个性化思想特点,加之过去高校在艺术类专业培养中仅偏重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些大学生思想认识薄弱[3]。思政教育与专业传授同向并肩、协同育人才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关键[4]。本文在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均为艺术生生源,授予艺术学学位),结合课程特色,探索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同频共振教育新模式。

一、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设计系师资队伍主要由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组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具有最核心作用的是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二是专业教师对开展思政的认识不深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牢,无法较好地将思政元素生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与科研工作中[5];三是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间联系不够,缺乏互动协作,专业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处于“两张皮”状态[6]。

二、开展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一)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同向同行且同频共振的新模式

1.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主体有机协同。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同为教师主体,虽然承担着不同职责,但均是实现“三全育人”不可或缺的教师角色,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协同起来,共同育人。专业教师作为专业课教授的核心,应时刻保持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中的意识,深度挖掘教学课程中的红色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指导学生提炼成元素符号进行创新,让艺术创作打下中华烙印。辅导员作为组织管理和后勤保障的核心,应积极主动联合专业教师,通过走访交流、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痛点,建立动态台账,协助专业教师共同解决与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制度管理与专业培养的创新环境协同。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同为高等教育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应在相应职责中围绕“育人”开展教育工作,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教师应侧重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育、专业传授,辅导员应侧重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生活与心理健康等开展工作。专业培养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制度保障,所以要从院系考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成果实绩考核等多方面、全方位建立健全考评制度,以考查专业培养各环节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课程思政落实力度方面。通过动态考评,促使专业教师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推动辅导员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后勤保障措施,形成专业培育和制度管理的优势互补,以助推人才培育实效。

(二)结合课程特色,探索协同育人新方式

环境设计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一流设计师潜质培养为核心,工、农、艺跨界创新,室内外融合发展,对接公园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其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操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前瞻性眼光与国际化视野的环境艺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蕴含了对大学生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环境艺术专业作为人文类学科大类,其特殊性对人文修养培养具有高要求。将专业知识技能输出为实践成果,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与历史人文发展脉络,体悟其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创作出集艺术性、文学性、可行性于一体的时代作品。因此,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特色,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进行协同育人、高效协作,符合其作为人文类专业的特殊性,达到培养目标。

1.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以专业教师为主导。(1)挖掘文化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十分重要。因此,专业教师有必要通过课程导学、学术沙龙、主题作品设计展等方式引导学生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历史文化出发,再深层次地用国际视野欣赏不同文化艺术风格,提高对美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思和学”中创造出更具美感的艺术。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装饰图案创意与设计”为例,通过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内容的讲授,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图案创作和表现技法,再从观摩欣赏大师作品到学习体悟其背后的历史人文内涵,再到着手创作,进而提升学生理解认知与人文素养。(2)挖掘可持续发展元素,发扬绿色环保理念。在全人类生存环境变恶劣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仍是人居环境建设者应时刻牢记的科学进步理念。为响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创新课程思政教育的转化形式,提高教育成果的转化率,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终作业会结合该思政元素进行实体艺术作品创作,并举办现场展览,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2020年展示的主题“我自己”为例,在契合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下,学生使用与其本人相关的材料,通过废物利用或旧件重生阐释对自我的再认知进行艺术创作、洞察自我觉醒,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2.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以辅导员为主导。高校辅导员是道德教化的传道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合乎理性、合乎道德”地生活[7]。因而辅导员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联合专业教师,定期共同探讨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总结与创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融入方法与实施路径。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特点,通过与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不仅要在专业课堂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三观”,而且要将第二课堂作为补充,通过组织开展时事专题的交流分享会、主题辩论赛等,正面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社会的热点,使他们转变身份认知,争做新时代有使命担当的新青年。例如,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线下学习中断时,辅导员及时扛起了思政教育这面“大旗”,与专业教师联合策划,协同开办了“五四榜样,青春向上”活动。鼓励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记录居家隔离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且运用绘图软件将日常记录转换成装饰图案进行了二次创作,创新了学习形式,激发了学习热情,引导了学生在今后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时,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学习热忱。这是将思政教育以另一种形式贯穿生活与学习中的较好体现。

3.课堂内外多维度沁润——有机融合。(1)多优势互补下协同育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脱离传统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改变知识架构,将教学目标具象化,从艺术鉴赏、艺术表达到艺术创作,融入思政元素,全方位提升环境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在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的艺术类专业课教授中,应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8]。同时,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和功能,使全程育人变成现实,将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契合点转变为思政元素与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9]。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反复磨炼寻找其中的切入点。(2)多教学形式中协同育人。课堂思政的理念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应拓展为多教学形式。以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为基点,邀请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家、艺术家进专业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给予学生设计新思路;举办多种课外活动和比赛,让思政教育浸润学生心田。例如,举办“以花之名,献给最美的人”为主题的校园插花艺术大赛,通过引导学生将插花课程所学知识,结合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的自我思考输出为实践成果,提高学生对于插花艺术的鉴赏能力,并致敬在疫情中大爱无疆的“逆行者”们;在“绘川农大精神,担新时代使命”活动中,围绕“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通过专业课堂中学习的手绘知识,以手绘和软件绘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与文化的交融创作。

4.教学育人成果多样化——协同共进。(1)瞄准优良学风建设,鼓舞大学生乐学好学。在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显著提升。在以小班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学习;组织班内建立学习兴趣小组,以兴趣为源头寻找学习伙伴;知道学生自主组队参加各项比赛,斩获多项专业领域内奖项,尤其在创新创业方面成绩突出。例如,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运用辅导员联合专业课教师创设的平台——以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日常生活的思政教育平台,多次参加校外实习,激发了学生将所学传承给新人、反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热忱,创办了景观设计公司,提供了互学互助平台。(2)锚定思政实践出成效,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将思政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始终贯穿其中,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创业的激情,积极以“思政教育+知识技能”输出成果。例如,环境设计专业2013级学生热切地将自身所学输出为实践成果,投身于家乡建设中,在当地开创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宿,彰显了文化自信;环境设计专业2014级学生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指导下,通过策划社会实践团队活动,以环境设计专业擅长的绘画技能为周边养老院等机构无偿进行墙面装饰,斩获2020年“挑战杯”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激励大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联合协作下,将思政教育从课程教学延伸拓展到学生生活中,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的爱国热忱。结合时事开展志愿者服务、物资募集、抗疫宣传等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思政教育成果。在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突发时,许多“逆行者”背上行囊冲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环境设计专业2019级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发起了线上号召,发动一切力量为武汉募资,一天时间内就募集了近10万元捐款,捐赠了大批医疗物资驰援武汉。这是贯穿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思政教育在国家危难时刻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案例之一,是课程思政实践成效的有力体现。

结语

总体而言,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这一人文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创新协同制度与专业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挥课程思政的多维度沁润,不断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激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协同共进实现教学育人成果多样化,是让教育回归“思政+专业”育人本真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政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重要步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