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 安,肖 轲,毛艳萍
(深圳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环境工程作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运用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结合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保护自然环境的具体工程措施,开发和设计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技术及设备,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和修复受损环境的目标。
作为培养环境工程领域人才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已开办多年。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等组成。“工程管理”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1],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利用工程管理的知识和原理,实现环境工程项目的投资目标和期望,努力使环境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在预定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保证环境工程项目建成后在项目功能与质量上达到设计标准。
由于涉及工科类的环境工程和管理类的工程管理两门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时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工程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亟须探讨的问题[2]。据此,本文针对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工科类其他专业“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环境工程建设项目除了具有普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外,还具有环境本身的特征,需要了解水体、气体、固废、物理性等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因此,这就需要将管理学科的工程管理知识与环境学科的环境工程知识有机融合,课程除了需要讲解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知识外,还要结合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电厂脱硫除尘系统的改建等)的案例,培养学生利用工程管理基本理论解决环境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对接,最终使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成为水体、气体、固废及物理性污染控制等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分析咨询、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科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基于学科交叉课程的特点,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例如,使用“线上网络课程讲解基础理论+线下分析环境工程项目案例”的方式。同时,该授课理念和模式具有推广至其他工科类专业的巨大潜力。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每堂课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学生线上学习“工程管理”课程,系统理解工程管理的理论原理和知识;(2)教师在线下课程中结合环境工程项目的实际案例,进一步讲授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3)在线下课程中,教师以随堂测试或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4)课后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图1展示了基于学科交叉教学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例。以大学生MOOC平台为线上教学的源课程,由知名工程管理领域专家主讲,主要讲授工程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工程管理的知识体系。但针对有专业特色背景的学生来说(如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在工程管理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这就是除MOOC外,线下教师所要开展的环境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
图1 基于学科交叉教学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例
根据图1的教学设计,首先,学生线上观看大学生MOOC平台源课程,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线上讨论等形式加深理解。其次,教师以线下教学的方式,结合环境工程项目案例着重讲授工程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对案例进行分析后,通过微信小程序(如问卷星等)发布随堂课程问题,快速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其融会贯通至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中。
“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包括思想引领、情感培育、行为规范、职业精神和公民人格等方面[4]。其中,思想引领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情感培育方面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及新时代精神;行为规范方面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知法懂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职业精神方面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崇尚劳动、精益求精的精神;公民人格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5]。
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可包括图片及文字描述、网站视频、经典名著等。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式教学、引经据典、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6]。
在讲授我国古代的工程管理历史时,通过引经据典,介绍我国经典名著中提到的古代项目管理案例。如《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记载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丁谓负责重建北宋皇宫的项目组织和设计;《儒林外史》中记载的萧云仙修青枫城墙的投资控制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工程的建设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项目管理水平,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在讲授我国现代工程管理的发展时,结合网上视频和纪录片资源,讲述我国现代工程管理的里程碑事件——鲁布革水电站建设。该建设项目是我国“六五”和“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工程管理方法,面向国际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水电基础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通过讲解该工程的建设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在讲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论知识点时,可通过播放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建设者——高峡出平湖》片段,展示中国最高土石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情况,聚焦建设过程中高超的组织管理技术,使学生了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背后凝聚的无数中国建设者与普通人的汗水和智慧,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及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成果,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7]。
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该知识点时,可融入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例如,通过明代南京城墙刻施工者名字的故事及重庆彩虹桥坍塌事故等的惨痛教训,让学生懂得“只有具有伦理意识以及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理念,并通过启发式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管理内容的同时,启发式的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
进度管理是保证项目能够如期完成的重要方法。在讲授该知识点时,可通过直观展示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修建奇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在进度管理中增加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时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针对该事件进行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
在该知识点的讲授中,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清华附中工程及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火灾事件为实例,讲授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意识,强化学生对规则、法律、制度的敬畏,让安全教育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学生心中。同时,讲授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应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融入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及“两山论”,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该知识点可融入契约精神和诚信精神等思政元素。通过讲解不平等合同条款、中标后不签合同等错误案例,激发学生内在的契约精神、诚信精神及对法律的敬畏心。通过启发式教学手段,在使学生深入理解合同管理内容的同时,启发式地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契约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信念。
课程思政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客观性考核与主观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客观性考核中,包括学生提前到达教室的时间、作业完成率、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系统性评价指标,旨在评价学生珍惜时间、敬畏课堂的学习态度。在主观性考核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师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处事态度、精神状态和学习主动性等。另外,可基于课程思政内容,要求学生提交学后感,以反馈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并作为平时成绩之一。基于主观性和客观性考核结果,完成综合课程思政考核,检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度和认同度[8]。
“工程管理”是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针对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基于学科交叉理念的教学方式,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学科交叉授课理念。该授课理念和模式具有推广至其他工科类专业的巨大潜力。鉴于我国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本文同时详细讨论了“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及考核方式,希望能够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教师的育人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同时为“工程管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思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