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十四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04

邵娟 胡晓莹

[摘 要] “十四五”规划把职业教育放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将我国由职业教育大国建设成为职业教育强国。高职院校肩负着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担,为实现这一目标,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足的局面、创新优化升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从以下几方面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优质高能的大国工匠;强化思政元素,融通专业课和公共课;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专业课围绕考证展开;创设通用专业课,构建专业群和产业集群;对标职业技能大赛,倾斜课程设置;打造重点特色课程,推进“产教融合”。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前教育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计划“高职扩招的政策期待、现实困境与落地路径研究”(2022-ZZJH-176);2023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23-JSJYYB-177)

[作者简介] 邵 娟(1985—),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和管理研究;胡晓莹(1988—),女,河南濮阳人,硕士,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和技术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013-04 [收稿日期] 2022-06-20

2021年3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共十九篇六十五章,涉及政治、经济、民生、教育、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强调立足于新发展阶段,紧跟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尤其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了新认识和努力方向。如何让细则落地,顺利实现远景目标,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我国职业教育要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优化升级人才培养方案,助推我国向高水平职业教育强国迈进。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指明:“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1]

一、“十三五”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回望“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达到1 000万人左右。各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开设“工匠班”和“巧匠班”,提升精湛技艺,弘扬劳模精神。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 857.18万人;中职招生600.37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2]。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坐实坐稳职业教育大国首位。

“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如下:(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声乐、钢琴、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领域的课程,因艺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课时量被迫减少。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从需求方来看,“双师型”教师总量现在有45.56万人,其中中职部分有26.4万人,占中职专任教师的31.50%;高职部分有19.1万人,占高职专任教师的39.70%。职业技能教师的普遍缺乏,导致部分专业实践课的课时被迫减少,即使课时达标,但开课效果不理想,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2)创新类课程较少,如“幼儿园棋类教育”“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三笔字”“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特色课程鲜少开设,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竞争优势不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各地民族、地域特色不明显。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均参照国家标准设置相应课程,未考虑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没有突出自身办学优势、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缺少创新。(3)校企合作纵向深入不足,全面的见习教学环节缺失。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读期间,应有1~2个月的见习期和6个月以上的实习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为学生实习做准备,与托幼机构合作,以学生完成在校学习后去企业实习的方式最为多见,但因学校缺少见习基地,在学习期间见习环节缺失严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因此教学效果不佳。(4)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标准界定模糊,缺少行业参照标准。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通知,这为学前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基本规范要求。不难看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将高尚师德和专业学习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但不论是师德还是能力,评价均难以把握,不易界定。同时,传统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培养重点,学生在学习中为了提高职业技能,对专业技能高度重视,不免产生了完成任务的思想状态,从而偏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面向“十四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优质高能的大国工匠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要做好制度建设的三件大事: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二是健全普职融通制度,三是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这一举措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职业本科教育为目标导向,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这个目标顺延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升级上,最直接的就是抓住职、普两种高等教育的优势,因势利导,将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文化纵深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职业教育技能实践能力纵向延伸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大国工匠成长计划”,推动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少年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链[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动手实踐能力放在第一位,认真思考大国工匠人才链的实现途径。出台新评价标准,不搞“一刀切”,杜绝普、职学生共用一个评价标准,打通高职学生学历提升、职业晋升、社会地位提高的通道,使教育方式更多元,成长路径更清晰。

(二)强化思政元素,融通专业课和公共课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基础课大致包括两部分,即思想政治课程和通识课程。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地位认识不足,尤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更是浮于表面,于是迫切需要在各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红色文化的题材,创新应用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政元素,传承红色文化。如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可尝试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歌舞进行红色文化主题会演,使专业课和思政课找到恰当的衔接点,既学习了专业技能,又燃起了爱国情怀,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大部分选择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的基础较薄弱,因此应强化学生的文化课,为将来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与普通教育接轨做准备。职业技术人员提升学历不仅要过专业知识关,也要过基础文化课关,双关齐过才能跨进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门,因此不能放松文化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技工教育与高职乃至职教本科教育的双向融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三)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为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条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评判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4]。职业院校教育突出结果导向性评价,更需要增加考证课学时,将考证课设置为专业核心课,提高学分,引导学生转移学习重心,课程设置围绕考证课展开。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围绕幼儿教师的七大核心专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如下:(1)开设“学前卫生学”“保育员”“育婴员”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拥有保护婴幼儿身体安全的能力打下基础。(2)开设“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口语”“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开设“素描”“色彩”“简笔画”“创意美术”“手工制作”“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绘画和动手能力。(4)开设“形体训练”“中国古典舞(幼儿)”“幼儿舞蹈创编”“幼儿群舞”“舞蹈考级训练”等课程,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提高肢体协调能力。(5)开设“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基础”等课程,提升幼儿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6)开设“键盘基础”“儿歌弹唱”“即兴伴奏”“钢琴演奏”“小型乐器演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提高学生基本钢琴弹奏和小型乐器演奏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最终以“保育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育婴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全国美术等级考试证书”“全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证书”“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证书”“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教师资格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资格证”等8个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四)创设通用专业课,构建专业群和产业集群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与下游的婴幼儿照护与托育管理专业和上游的小学教育专业做纵向打通,建立专业群,乃至形成婴幼儿照护与早教培训产业集群,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壮大,形成若干个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优化升级婴幼儿家庭教育、婴幼儿早期教育、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婴幼儿奥尔夫音乐培训、幼儿舞蹈兴趣培训、蒙台梭利特色教育、婴幼儿全脑潜能开发等产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婴幼儿照护与早教培训产业高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课的开设基本一致,以学前教育专业和婴幼儿照护与托育管理设置为同一个专业群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如“美术”“手工”“钢琴”“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教师口语”“育婴员”等课程均可作為通用专业课。这样,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招生人数合并成专业群,并在班级内开课,便于统筹管理,节省教学成本;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第二个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练就了“多面手”,拓宽了就业渠道,可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

(五)对标职业技能大赛,倾斜课程设置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初,全国各地正积极推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这类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态势。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可以参照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竞赛,省一类、二类等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比赛环节,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保育师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为例,比赛环节涉及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各个方面,基本是在托幼和早教机构工作了之后才更有心得体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里涉及这些内容的课程较少,学生日常练习、见习的配套也跟不上。考虑增设与比赛内容匹配度较高的课程,更新授课内容,完善课程设置,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培养出更出色、拔尖的专业技能人才。

(六)打造重点特色课程,推进“产教融合”

支持产教融合,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产教融合的方式多样化,包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整合企业优势,预留企业课的学时,打造特色课程,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来校授课,开展企业特色课程[5]。学前教育专业可与企业联合开展特色课程,如“婴幼儿全脑开发”“蒙台梭利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珠心算”“幼儿园国学教育”等,还可与学校所在地区声誉较高的国际特色幼儿园合作,将高瞻课程、华德福课程、瑞吉欧教育体系、凯米-德芙里斯课程等融入学校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借助企业开展特色课程,除了可以助力学前教育专业水平发展以外,还可为本专业学生提质赋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延展性,侧重应用,利用校企合作渠道,实现工学交替、“双向育人”,将优秀企业文化前置,融入教学,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技能教学,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升华,总结经验,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合编教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着力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专家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大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积极打造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和重点课程,助推学前教育专业向高水平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5-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教育部: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EB/OL].(2020-12-08)[2022-05-20].http://www.m    oe.gov.cn/fbh/live/2020/52735/mtbd/202012/t20201209_504262.html.

[3]于帅琦.“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以“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6):124-128.

[4]李银婷.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思考[J].科技視界,2021(18):169-170.

[5]刘晓.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3):100-103.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raised to an unprecedented important position in “14th Five-Year Plan”,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build China from a big countr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a powerful countr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burden of cultivating new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o innovate,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alent chain as the training goal. Secon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tegrate the public cours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rd,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subject setting, and carry 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around textual research. Fourth, create gener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build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Fifth,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should be bench-marked and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tilted. Sixth, create key characteristic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training; preschool educ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