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周芫 谢廷建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领域,通过在高校复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可以发现在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有利于复合型教师发展的有效对策,即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竞技水平,增强教师的复合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协同育人的实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复合型教师发展体系。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复合型;教师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教育学院课程思政专项项目“儿童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2020XJSZ012);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POC视域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XGZJG2020B062)
[作者简介] 周 芫(1983—),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课程與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研究;谢廷建(1988—),男,四川江油人,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009-04[收稿日期] 2022-06-16
创新创业教育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实践价值导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真才实学本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复合型教师是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力军,应积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概念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复合型教师发展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复合型教师的发展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与模式[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2]基于科学人才观,在高校复合型教师的发展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素养水平,从而落实我国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复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和显著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复合型教师的发展问题
针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情况,复合型教师的专业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复合型教师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缺乏明显的实践成效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部分教师注重理论说教,擅长在课堂上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但忽视了第二课堂的锻炼过程,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缺乏学生在“做”中“学”的活动平台,没有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较易出现“高分低能”的教育现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不高,心理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囿于形式,难以提高素质水平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和推广,高校教师仍囿于传统课堂形式,遵循陈旧的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考评机械和教学环境封闭等方面,从而导致“两张皮”的现象,引发“知行不合一”和被动实践的不良效果。教师如若不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例如不能运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商业游戏、案例分析等教育教学创新手段),容易形成“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的局面,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3]。
(三)管理不力,欠缺系统的培养体系
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中,个别人员存在“三无”现象,即无想法、无经验、无秩序,这极易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意识淡薄、深入研究不够和培训力度不足,致使高校教师的管理主体弱化、实践活动无序以及队伍建设滞后。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有“半路出家”的兼职人员,有“象牙塔”里的教师,还有校外聘任的职业规划指导师。由于没有系统性培养机制,不能充分保证教师进修深造、继续教育培训、参与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落实,最终造成师资数量不足、结构层次混乱、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不良局面,从而导致高校教师未能很好地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产生“请不进来,走不出去”的消极管理效应[4]。
三、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复合型教师的发展对策
复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能胜任多工种和多专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他们是知识经济的先行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引路人,是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抓手。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必须提升复合型教师的道德情怀、创新素质、创造能力和创业品质,从而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技术硬、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和教学方式,复合型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以网络媒体为突破,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展示具有宽度、效度和温度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5]。通过努力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推进具有自信、开放、平等、分享和协作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构建高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引导功能、教育功能和制约功能,通过运用QQ、易班、钉钉、微信、微博、微课、慕课、快课、私播课、云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金课工作坊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致力于培育社会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赛、设计网络购物筛选App、实施移动电商发展运营、建设云端就业指导课程、组织专家在线交流答疑、建立网上电子招聘简历、设置创客实践空间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呈现新媒体技术的大育人格局,促进数字校园的人才培养和发展。
2.优化网络资源管理,巩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师通过坚持贯彻科学性、时效性、双向性、经济性、保密性等网络资源管理原则,指导学生投入“互联网+”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农业服务、制造业服务、公共服务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领域中,展示具有社会化、移动化、开放化、垂直化和精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优化在线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协同管理、激励约束管理、资金保障管理和评估反馈管理,从而实现就业从业到创新创业的转变和巩固,促使创新创业成果直接服务产业发展,助力我国数字经济腾飞[6]。
(二)提高教师的竞技水平
复合型教师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能够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体现在具有全局性、目标性和竞争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点上。高校应该着力提高教师的竞技水平,切实打造“请进来、动起来、走出去”的教师队伍,从而健全以指导帮扶、见习实习、竞技训练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实用型人才[7]。
1.建设“课赛双驱”型教师梯队。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课赛双驱”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验收教师的实操技艺和创新技能成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优秀教师、十佳教师、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的队伍[8]。教师应遵循“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行动准则,在全国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中,驱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性、先进性、创造性和应用性,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以及竞争力的发展,从而树立教师的榜样和典范,建设体现“高精尖”特点的“课赛双驱”型教师梯队[9]。
2.打造工匠精神型教师团队。***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0]工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使命,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价值要义,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勇于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注重对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思想和意识形态观念的正确指引,体现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的转变,激活“教创融合、共生共长”的发展模式。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教师能够实现角色的转变,努力从教师转化为教练,保持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初心和纯心,渗透工匠精神的德艺兼修,将服务社会与实现价值统一结合,从而打造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教师团队[11]。
(三)增强教师的复合能力
“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复合型教师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表现,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力推手,是促进高校、企业和其他培训机构紧密联系的活跃因素。复合型教师应该具备开阔的思路和眼界,能够提供相应的道德、知识和技术保障,从而释放“学生+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1.塑造跨学科化教师。跨学科是指在一个学科之中利用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塑造“多位一体”的跨学科化教师,通过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和创新,调动教师的学科研究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学科的交叉结合点: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科学人文选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企业管理必修课程等。教师通过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学科单一化向学科多元化转变,将不同学科纳入学习认证和学分管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等,建设分层分类的学科专业标准体系。同时,教师追求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努力激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提升为“三师型”教师,即集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和职业培训师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从而实现教师的“三高”(即德高、技高和艺高)能力塑造,展示高校复合型教师的新风采、新形象和新作为,全面促进多专多能的现代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培养跨区域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环境局限和资源紧缺等因素,力图培养深受学校、学生和企业欢迎的“多面手”,体现了复合型教师队伍内培外训的培养模式,实现跨区域协作、融合和发展的共赢。第一,聘请企业一线员工指导。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教师缺乏技能型、實践型和工程型的创新创业培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亟须优秀的企业一线员工走进高校,为教师进行实战指导和实践训练,实施符合企业用人需要的培训理念和精神,建立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从而鼓励教师到各大企业跟岗访学、顶岗实践和托管培养,积极开展教师“入企、入园、入村”实践活动,为跨区域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参加校外教师提升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跨区域复合型教师的校外合作能力,高校通过开展专业教师团队培训,把国家职业标准、国家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组织骨干教师分批次、分专业赴校外进行研修访学,学习各种先进经验,从而深化教师思想,活跃教师思维,开阔教师视野,历练教师能力,促使教师掌握创新创业前沿技术,培养复合型教师的校外带头人,进一步形成跨区域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第三,邀请海外专家交流座谈。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植根于国内,还能向海外拓宽发展。高校可以邀请德国、英国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座谈,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项目式教学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相关培训等。通过定期进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研讨,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和高端技术,从而形成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外带内的跨区域格局,为培养具有“双创新”的国际化复合型教师提供不竭动力。
從创新创业教育的视角,为我国高校复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实施指明了路径,通过解决教师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协同育人质量,充分满足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促进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小华,李舫.教育技术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9):16-1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A/OL].(2015-05-04)[2022-05-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古翠凤,韦燕纳.职业院校“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4(3):31-34.
[4]邱向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0(11):155-156+159.
[5]程洪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76-81.
[6]刘莉.创新创业背景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技风,2021(22):42-43.
[7]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8]高春兴.从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谈侦查学学科专业建设[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19,29(3):77-83.
[9]罗秋兰,秦福利,韦娇艳,等.广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7):94-97.
[10]***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
[11]杨英.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5):107-112.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s in teacher training can be fou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rovided for compou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cluding cultivating th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 level of teachers, enhancing teachers composite 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 build with new era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und system of teac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ompound; teacher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