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代娜
[摘 要]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就目前来看,在教师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设施设备不完善、教师操作能力不达标、教学机制不合理等,影响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发展。对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高校应对照“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要求,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效果有实质性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探究”(cgkjg-202248)
[作者简介] 代 娜(1984—),女,四川绵竹人,学士,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国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1-0157-04[收稿日期] 2022-05-27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的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让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打造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互联网+”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就目前来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停留在表面,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互联网+”教育可以说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专家预测,教育现代化基本可以在2035年得到全面实现。在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必须重视网络教育,这也进一步确立了“互联网+”教育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它能够推动教育的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现对教育要素的重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教学环境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可以面向不同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兼顾教学工作的规模化和个性化需求[1]。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跟踪监测,结合大数据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思维特征的分析,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性。“互联网+”还可以推动教育治理水平的提高。例如,借助云—网—端模式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信息的精准识别,提升组织体系的灵活性和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支持下,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大数据、物联网等对教学系统的全天候、全流程监测,能够实现教育服务的精准供给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筑全新的教育生态
实现教育变革,需要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生态,打造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机制,确保在新的教育生态中,能够实现流程的无缝衔接及资源的高度共享[2]。一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融合与创新,摒弃技术应用本位思想,将教育创新作为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创新不仅包含技术创新,更应该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明确,“互联网+”教育并非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而是强调通过对“互联网+”思维、技术等合理应用,实现教育的全面重构。
二、“互联网+”教育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
(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几年属于热门专业,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学习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相关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不管是公务人员、教师还是其他文字工作者,都开始在工作中频繁应用新媒体,甚至诞生出新的产业。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考虑应用信息技术,适当转变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强调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有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二)创新专业教学工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教学模式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相对死板,欠缺灵活性,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本身的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创新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形式,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它能够有效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三)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通過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汉语言文化辐射范围的拓展,为社会层面的综合性教育工作提供助力[4]。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高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软件及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就线上教学而言,不管是课程选题设计还是课件制作等,都要经过复杂的工序,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所耗的成本和精力超过线下课程。想要确保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需要有专业的教学设备支持。就一部分高校而言,受思想认识和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采购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有限,导致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改革存在一定的障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规模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如果所运用的设备无法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信息化将难以实现。
(二)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欠缺对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结合某地区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师的调查研究,在接受调查的200名教师中,80%的教师没有准确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法,50%的教师甚至完全不懂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30%的教师仅仅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只有20%的教师较好地掌握了信息技术且能够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能力结构不完善的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要求[5]。
(三)缺乏先进的教学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实现即时交流,也带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必然会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主流形式。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间的融合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借助科学的体制机制,为信息化教学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部分高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欠缺科学的应用机制,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机制设计中,应该关注过程管理、应用标准及绩效考核等相关内容,但是一部分学校即便进行了信息化改革,也仅仅是盲目跟风,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设定的目标过于空泛,无法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另外,一些教育者虽然一直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但是融合效果如何,缺失相应的考核标准。而且,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学校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将考查的重点放在书本知识上,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课后获得感,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和汉语言专业课程融合的要求。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推动设备更新优化
高校应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着手,结合自身发展信息化教学的现实需求,引进可靠的设备和技术,并且准备好对设备进行随时更新。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技术类型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环境。借助相应的信息传感器,教师能够准确感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处境,也可为其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学习管理的个性化。就物联网而言,基本且核心的特征是万物互联,它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实现对光照、声音、温度等的自动调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生依照智能化组合获得学习材料,确保设计的练习题精准高效,考查自身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不仅如此,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也可实现对学生学习痕迹的跟踪、学习记录的分析,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VR技术可以为学生带来如身临其境之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对某物体或者场景进行观察时,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观察的角度,如俯视、仰视、侧视等,这样有助于获得更加形象、立体的感官认知。因此,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技术。例如,在声韵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将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包括上古音、国际音标等,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文献学教学中,可以引入VR技术,对古典文献内容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高校如果无法独自承担相应的投入,可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确保设备实现有效流转。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的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化素养外,还应包括一些比较新颖的事物,如智慧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创新、个性化教学的提供等。教师想要适应“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新要求,也应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作用,并非简单地使用或者制作课件,而是展示古今文学巨匠的风骨和创作特色,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丰富教学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利用黑板板书进行教学的教师从原来的75.33%下降到24.12%,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从原本的14.2%升高到81.2%。
(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在推动教学技术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高校应切实做好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工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借助个人身份信息认证,获取相应的资源及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家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记录教师的奖惩状态,以此推动教育管理流程的优化。另外,网络管理平台还应能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优化设计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配合数据统计、横向对比和趋势分析等多样化的方式,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从实践的角度看,一是设置合理的规划目标。设计规划目标时,必须确定好相应的主体,明确评价原则,选择科学的评价工具,同时做好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对形成的报告也要做好評估。二是重视教学评价设计工具的选择,可以采用评估量表或者质量诊断表,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实施课堂评估。实践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质量诊断表和教学平台对提高学习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式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保证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比其他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实现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氛围中。另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其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結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中,实践教学的建设必然会朝着信息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把握“互联网+”教育提供的机遇,克服困难,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互联网+”教育真正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晓蓉,陈湘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J].文学教育(下),2022(4):36-38.
[2]张燕.微课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66-168.
[3]陈国元.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6):160-162.
[4]杨成琰.高专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思考[J].时代报告(奔流),2022(3):149-151.
[5]侯丽霞.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5):169-170,173.
Teaching Innov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DAI Na
(School of Education,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yang, Sichuan 618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ideas,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erfec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he inadequate operating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unreasonable teaching mechanism, which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regard, in the future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et +” education,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innovatio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