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银 马洪雨
[摘 要] “动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充分发掘“动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要素,对生物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总结“动物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园地域特点和高校科研方向,从授课方式、实践活动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并结合“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对相应章节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加以提炼,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完成“动物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性设计。
[关键词] 动物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科研实践;动物观察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动物学》;2021年度汕头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动物学》课程多元化考核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 张 银(1990—),女,湖北武汉人,理学博士,汕头大学理学院专任教师,讲师,主要从事海洋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研究;马洪雨(1979—),男,山东招远人,理学博士,汕头大学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动物基因组与遗传育种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010-05[收稿日期] 2022-05-25
引言
“动物学”是汕头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生物有关学科的基本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动物演化历史为主线介绍了动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分类以及动物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1]。开设“动物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生物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其他与生物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发育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动物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动物的历史演化历程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从低等的原生生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等动物类群的主要特点。
目前,汕头大学的“动物学”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共48学时。但是,该课程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较低,课程考核方式欠完善。要想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紧随社会发展与知识更新的脚步,有目的地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动物学”课程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学校地域特色,提出了“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并结合“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对相应章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以提炼,在课程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研究精神的培育教导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完成“动物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性设计,强调对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探求科学未知和真谛、勇攀科研高峰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学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动物历史演化规律,提高研究动物与环境间关系的能力,夯实学生的辯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础,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动物学”课程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
“动物学”课程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系统分类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课程。根据动物演化历史可分为无脊椎动物门与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门包括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原索动物门等;脊索动物门又分为口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2]。动物界分别繁杂,涵盖知识点多且相对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没有头绪,也无法把握要点[3]。因为知识点较多,而课本里的有关知识点又不能够介绍得很深入,因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就会有一些困难,而教材中概念性的知识较多且以叙述方式为主,内容相对抽象,许多概念又较为相近,因此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混乱。
(二)学生兴趣低
“动物学”课程教材是按照动物演化历程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展开的。由于低等无脊椎动物大多体形构造单一,组织器官分化程度低下,且大多个体都很小,不易观察,因此辨认与鉴别此类动物的难度相当大,没有实体动物供学生观察,所以课堂显得抽象而枯燥,使得学生兴趣较低。因为“动物学”课程内容多数偏基础理论,而一般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口述或是PPT讲解,所以涉及知识点比较多,长期下来,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确保学习者尽量多地了解各种动物知识点,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这样学生能够快速获取知识,但全程跟着授课教师的课件和教案,学生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的机会不多,很少有自由的思想空间和余地进行思考、消化和吸收,这也是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三)考核方式欠佳
目前,汕头大学对“动物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考试分数占到了70%,包括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的成绩以及出勤状况。尽管目前教学大多采取这种考核方法,但是这种形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动物学”课程本身信息量大,卷面试题有限,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但是很难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考试成绩占比重,造成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依靠后期考试之前的突击记忆,考完就忘。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融入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进行知识点整合
“动物学”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出发点,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最优的学生学习成效。厘清课程主线,引入学科前沿成果,教学方法多元化。针对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方式。“动物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按照动物的演化历史进行编排,动物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规律,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梳理,突出重点,删除冗余。针对易混淆的定义与知识点,可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加以说明,例如,在讲述“节肢动物门的异律分节”的时候,就可将其与环节动物门的同律分节加以对比,指导学生寻找其异同点,学会举一反三。在介绍各个动物类别的特点时,可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从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的方面加以说明,例如,在讲述“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的登陆”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主线。针对较抽象和不易掌握的概念,多采取举例和比喻的方式,或在备课过程中找到具象的视频,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紧跟学术前沿。突破传统的“教”和“学”的单一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智慧树平台视频,设置多个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充分利用本学科资源,如汕头大学理学院保存有一些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脊椎动物的标本,能够带到课堂,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实体动物,对动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加之部分地区提倡网上教学,一些网络课程也随之兴起,例如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就有配套的网络视频,还引入智慧树平台视频、雨课堂、超星等网络课堂,学生在课外可利用的自主学习的资源也更多[4]。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通过汕头大学配套的师生互动平台MYSTU Moodle或者微信群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查看相关的课程视频,设置若干个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让他们在课前就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既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认知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主观能动性[5]。针对部分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也可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将班级的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人,组长由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可按照队员的时间安排在同一时间或同一位置共同学习,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在每次课程结束后,为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到的知识,教师可通过MYSTU Moodle或者雨课堂发布教学活动,如上传课件、布置作业、创建在线测验等,学生在这里获取课程资源,在线提交作业,在线答题,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互动。
在“动物学”课程内容中,存在一些具有代表性且处于过渡阶段的动物,如口索动物门和圆口纲。口索动物门的动物兼具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某些特性,而圆口纲的动物则具有头索动物亚门和鱼类的某些特性。这种过渡性的内容既能复习前面章节学习的知识,也能预习后面章节即将学习的知识,可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按照上课之前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对该节课程加以讲解,有欠缺的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讲完后进行补充与点评,或对关键的重点知识加以复述,针对学生还存有疑问的部分可進行着重介绍。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能巩固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教师适当从课堂中抽离出来,充当一回学生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有较多的沟通,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组织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校园动物观察,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汕头大学“动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春季学期,彼时正值春夏时分,而位处我国南方的汕头大学,背靠桑浦山,校园内生物种类多样,上到脊椎动物如各种鸟类、猫、狗、牛蛙、蛇等,下到无脊椎动物如蜗牛、蚊子、蜻蜓、蝴蝶、蜚蠊、白蚁、蜜蜂、蝉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汕头大学地域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联系“动物学”相关课程内容,对校园中的动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还可以达到学以致用、巩固知识的效果。在学习无脊椎动物的特点时,可选择校园中的蜜蜂作为观察对象。蜜蜂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代表动物,蜜蜂种群又根据分工的特点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是显花植物授粉和传粉的重要媒介,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关于蜂蜜的其他问题,例如,“蜜蜂在蜇人之后为什么会死亡”等,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而获得的知识记忆会更加牢固。而脊椎动物体型较大,易于识别。根据汕头大学地形的特点,如在春季学期校园中常有毒蛇出没,教师可根据爬行纲蛇目的分类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蛇进行辨别,以及传授预防蛇咬措施和被蛇咬之后的急救措施等。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观察事物、发掘问题与总结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于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前进的历史责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环境意识与动物保护意识。
目前许多学校的专任教师主要为科研与教学并重型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大多是本人专长领域的课程,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和生物系很多课题组的主要科研对象都是在“动物学”课程中涉及的动物,如鼠、鱼、虾、蟹、海豚等,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实体动物,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学生在参加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帮助其了解、结合并掌握课本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想办法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主动查阅资料,巩固自身所学。另外,汕头大学本科生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践,培养科学思想。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能全面掌握科研的基本过程,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与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6]。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参加课后科研实践活动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中,既夯实了自身所学,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增强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掌握单一的基础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学会该门课程。只有结合具体的实践环节,才能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考核方式中,除了保留原来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之外,加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考核,所占比例更改为: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30%。实践成绩考核方式为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讲解汇报、校园观察汇报(两个小组)和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汇报(三个小组),在相应的课程内容结束之后,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进行汇报,学生和教师对汇报的小组进行打分,计入实践成绩。
(五)结合课程内容,润物无声地进行课程思政融合设计
“动物学”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性偏强,教师通过认真研讨和资源互换及经验交流,挖掘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它们巧妙地与专业教学进行融合,通过在课程每一章节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引入思想政治育人案例,達到润物无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1.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通过打造时政热点模块,激发学生针对当下时事展开探究和反思,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从消极关心社会发展动态到积极探究大事件范围演变,从而引领他们不但要做时间的见证者,更要做时间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通过观看科技进步史上的成功案例,回顾老一辈科学家开展科研工作的艰辛,展望国家未来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等,引入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们为促进祖国动物学发展而艰苦奋斗的事迹,介绍众多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带回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并逐步开展一些动物学基础、前沿和交叉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著名动物学家秉志在赴美学习时期,带领并建立了国内早期的群众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并集资刊行中国最早的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回国后秉志主要从事生物科学的教学、科研及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系(南京高等师范生物系)、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在动物生理学、动物分类学、脊椎动物形态学、昆虫学、古动物学研究领域成果显著,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生物学人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在硬核精神和实际案例的激励下,学生更好地投身于专业课的学习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更好地掌握。动物细胞包括各种细胞器,细胞器之间通过相互联系构成了细胞整体;动物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虽然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彼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正如为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推动亚欧非大陆和周边海洋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各国多元化、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等有机、有意、合理地融入整个学校课程布局与教学安排,实现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并进,引领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主动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自然的构成体,动物与动物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的。在进化地位上,节肢动物要比原生动物高等,但如果高等的节肢动物白蚁离开了低等的原生生物披发虫,白蚁会因消化道中缺乏相关的分解酶,不能分解木质纤维,最终因饥饿而死亡;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也背负着为植物传粉的重任,在采蜜的过程中,蜜蜂不但获得了丰富的食物,还让植物能够传宗接代,除此之外,蜜蜂之间也有良好的分工合作关系;鳑鲏鱼受精卵在河蚌内生长发育,而河蚌钩介虫卵寄生于鱼体表层进行生长发育和传播,二者相互合作、互惠共生。这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关于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都寓意深刻,把它们贯穿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遵循友善原则,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相互谦让,团结互助,并从中认识到互利才能共赢的思想。在学习蝴蝶和家蚕的变态发育时,联系到成语破茧成蝶,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才能走出困难、重获新生。通过讲解罗非鱼在雌鱼口腔里的孵化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知道要敬畏生命、尊重父母。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者指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事情本身又是一分为二的。动物进化史就是矛盾运动的整个过程,这一整个过程中反复地形成老问题的克服和新矛盾的形成。例如,在动物演化过程中,两侧对称体制和三胚层的形成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进的必要条件,而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就必须克服水分散失和呼吸的主要矛盾。所以,昆虫表面有蜡层,能有效地阻止身体水分的散失,以适合陆地生存;同时,进化出了动物界中最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水分散失和呼吸的主要矛盾解决后,动物为了繁衍后代需要更好地适应外部的生存环境,又成了主要矛盾,节肢动物利用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特性,使它们能更好地存活下来。这一矛盾解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不适应,或者在这些条件下适应了,在那些条件下又不适应,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这种工作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无尽。从动物本身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动物学”课程为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地域特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恰当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以期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时磊.动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7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0480+1014+2380.
[3]李进华,方杰,韩德民,等.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10(3):79-81.
[4]肖繁荣.新形势下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0):261-262.
[5]王军.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36-137.
[6]周延.基于校園动物观察的普通动物学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4):197-199.
Teaching Refor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 Zoology Course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ZHANG Yin, MA Hong-yu
(College of Scienc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 China)
Abstract: Zoology cour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of biology-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to fully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for knowledge imparting, value shap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By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area and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ideas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chapters are refined, and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the Zoology course is completed while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Zoology;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nimals observatio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