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索

时间:2024-05-04

丁阿敏 孙文洋 韦乃学 汪琦

[摘 要] 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深入贯彻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方针,更要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这对促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出现了资助认定机制不完善、资助育人内容缺乏创新、“重资助、轻育人”等实质性问题,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当在强化教育意识、完善育人体系、丰富育人内容上进行实效性探索。

[关鍵词] 立德树人;资助育人;高校;实效性探索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安徽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基于OBE理念下模拟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X2021034);2019年度安徽科技学院人才引进项目(DQYJ202005);2021年度安徽科技学院思政研究专项项目“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安徽科技学院学生主题班会课程化开发研究”(2021szzx04);2021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园帮app”(202110879067)

[作者简介] 丁阿敏(1991—),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研究;孙文洋(1991—),男,安徽蚌埠人,博士,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电子技术教改研究;韦乃学(1977—),女,安徽滁州人,硕士,安徽科技学院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033-04[收稿日期] 2022-04-12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中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1]。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关心人才、推进科教兴国的具体表现,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紧密相关。在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深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更要加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这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公正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建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

(一)国家资助

***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2]。国家的教育经费要继续向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倾斜,有效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要推进精准资助教育,重点帮助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教育,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国家建立健全奖、助、贷、勤、免、补“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不同教育阶段资助育人工作全覆盖,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也开创了资助育人工作的崭新格局。

(二)学校奖助

学校资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育人、服务、管理“三位一体”,助人与育人相结合,以资助为手段、以助学为目的、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将立德树人视为重中之重[3]。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实现对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化,确保资助体系全员覆盖;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资助方式的多元化,确保资源统筹均衡;全面制定各项助学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确保助学制度合理公正;全面实施教育计划,实现育人全程化,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社会资助

社会资助是指社会各界用财力和物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体系。从资金来源上看,包括政府出资、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或学校师生员工捐资,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对在校生的资助,无论资助力度还是覆盖面都是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及个人无法比拟的。同时,根据对社会资助现有的研究及部分法律或相关政策的描述,结合安徽科技学院的实际社会资助情况,可将新形势下高校社会资助模式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社会团体在学校设立的奖助学金,如慈善机构、校友专项资助及基金会等;二是个人或学校师生在学校设立的奖助学金;三是社会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的奖助学金。响应国家“教育扶贫,教育扶智”的号召,真正做到帮扶对象的精准化,确保资助体系全员覆盖,资助资源统筹均衡。

社会资助在当前形势下存在各种弊端,这些弊端在当今社会易引发不良舆论,对捐助企业的形象和宣传具有负面冲击。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想破坏精准帮扶政策,导致社会资助失去慈善和公益效能。

(四)学生自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助是各类资助育人体系当中的收官之助。安徽科技学院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勤工助学是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也是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助学助困”和实践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的问题

(一)资助育人工作“重资助、轻育人”

新形势下,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大学生的帮扶力度,尤其针对建档立卡、低保户等重点保障人群[4]。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科学的申、评、审、监等制度模式开展资助工作,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然而,在资助过程中,只是注重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层面保障,而忽视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同时,这种资助模式难以从本质上满足受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思想、心理等需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知识视野、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被资助是合情合理的,不具备爱党、爱国、爱校、感恩社会的情怀。

(二)资助认定机制不完善

按照2019年秋季之前的文件要求,学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时,学生须提供所在的社区、街道办及乡镇为其开具的相关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精准掌握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所以开具的证明材料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这就导致部分高校出现了资助认定不精准的问题。自2019年秋季以来,学生可以自愿申请困难生,无须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评议小组根据申请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对照认定标准,在综合考虑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进行民主评议,这样不仅在认定中加大了难度系数,也易出现不诚信评价的情况。除此之外,班级评议小组人员大多数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在评议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这种情形也易导致真正的家庭困难学生无法被精准认定。

(三)资助育人内容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侧重点在于经济资助和消费理念引导,认为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是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支持,从而缺乏了育人宗旨。对于部分受助学生而言,单一的接受经济资助不仅没有调动他们改变现状的积极性,也没有有效激励他们面对贫穷的信心和勇气,反而会让他们养成独立意识差和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资助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大部分高校偏重于显性教育,而忽视了隐性教育。如安徽科技学院开展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走访活动、资助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资助政策宣传“两节课”等多项显性教育活动;而在隐性教育上搭建的平台、提供的载体和方式方法,无法满足受助群体在知、意、情、信、行等方面的需求,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受助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性的對策

(一)以“育人性”为目标,强化教育意识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来开展,受助学生在得到充足的经济资助的前提下,资助育人的本质逐渐彰显出来。高校资助工作要以“育人性”为目标,强化教育意识,并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制定完善的育人体系,针对不同等级的受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资助模式。一方面,高校党委要把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心理素质提升、人生导向明确的立根之本。高校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传承爱国、爱党、爱校、感恩等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正确引导受助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培养博爱情怀,做有担当的时代好青年。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推进“精神帮扶”,这既是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是资助育人的重点工作。在高校资助工作中,不仅要帮扶受助学生的经济之需,也要帮扶受助学生的精神之需。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定期开展“诚信·感恩·责任”主题教育、“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和“感恩心向党·共话筑梦情”主题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受助学生培养自信自强、诚信担当、刻苦勤奋的优良品德。

(二)以“精准性”为导向,完善育人体系

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要以“精准性”为导向准确定位被资助对象,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育人工作。首先,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形成更加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高校要以国家“精准扶贫”的方式为思维导向,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困难生的信息认定模式,并结合当地政府构建信息同享台账。通过政府提供的信息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实现困难生的精准认定和资助。其次,依托“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功能,切实结合在校生的生活、学习情况,重点对“校园卡”就餐及购物消费支出进行系统化统计和整合分析,根据获取的学生的基本消费数据可以作为评定困难生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可以把补助金打入受助学生的“校园卡”里,这样学生只能在校内消费,避免发生在校外挥霍的行为,做到真正的精准资助。最后,高校应加强资助育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教师形成信息化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统筹发展,构建信息化育人平台,实时更新资助政策的动态。利用平台和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诉求,以及在资助评定中的不合理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化,构建育人服务平台和资助监管体系,全面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三)以“创新性”为原则,丰富育人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解决受助学生的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受助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创新性”为原则,丰富育人内容,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资助育人工作当中。首先,加大资助育人力度,培养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自强意识,学校面向受助学生实施“七彩筑梦”成才计划,并评选出“励志之星”,进行表彰和资助。此外,在成长计划中表现优秀的实施对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方式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将其吸收进入“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优秀大学生成长事迹报告团”等组织,并在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其次,切实加强“扶志”教育,积极对受助群体开展精神、学业、道德、心理、就业等帮扶,鼓励受助学生要有挑战未来生活的勇气、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以及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前进决心。将资助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全面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最后,高校要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困难生的就业问题,不仅要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的相关课程和讲座,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求职指导,拓展就业平台,提高就业率。此外,在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中,引导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困难生,进一步推进完善困难生的就业帮扶机制[5]。

新形势下,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既要帮扶受助学生的经济之需,又要帮扶受助学生的精神之需。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诚信意识、自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成之路,并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參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

[2]***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85.

[3]郭爱先.新时代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21,38(5):54-56+61.

[4]宋传盛.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定位、问题与策略[J].教育探索,2021(9):47-53.

[5]石慧.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三位一体”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5):93-96.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uppor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ak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ING A-mina, SUN Wen-yangb, WEI Nai-xuea, WANG Qia

(a.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b.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hui,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ducation through financial assistanc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policies and principl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hrough virtu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tudent financial aid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substantive issues in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financial aid than education, imperfect subsidizing mechanism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subsidiz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gratitude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become responsible young people of conscious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duct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wareness, improv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enriching education content.

Key words: morality education; education through financial assist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