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一流”背景下思想政治融入专业建设的实践

时间:2024-05-04

肖洁

[摘 要] 在“双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专业以“传承航空报国基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顶层设计,从意识形态层面深化教师立德树人的共识;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建设,凸显航空文化特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多维度、全方位渗透,全面推进了思想政治育人成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了一流专业发展,提高了专业育人质量。

[关键词] 一流专业;思想政治;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创新探索”(SY2101);2021年度南昌航空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微机原理及应用”(SZ2107),“飞机钣金成形原理与成形工艺”(SZ2108);2020年度南昌航空大学党建重点课题“航空报国精神铸魂育人在基层党支部实践研究——以飞行器制造工程系党支部为例”(NCHUDJZD-202001)

[作者简介] 肖 洁(1981—),女,江西萍乡人,硕士,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讲师,主要从事航空先进介质成形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109-04 [收稿日期] 2022-03-30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學科建设的热潮。“双一流”建设战略打破了多年来国内高校因“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形成的身份壁垒,为地方高校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提供了发展契机[2-3]。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础,在“双一流”浪潮中找准机遇与切入点,破除思想束缚,深化改革,凸显特色,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树人是核心,立德则是根本。高校对具有价值、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在对其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上,必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树立思想政治观念,办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成为各专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思想政治意识不统一、财政投入不充分、改革力度不深入、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尝试进行深入改革,定位“致力国防、服务江西”,面向航空产业需求,将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传承航空报国基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的切入点,采取一系列举措,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协同育人,切实提升育人质量。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构建具有航空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课堂,三个融入”的具有航空特色的思想政治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贯通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教材编著及选用、系部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意识不统一的问题,全面深化立德树人的思想共识,凝聚教书育人的工作合力。

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以学生为本,校内、校外两手抓。一方面,紧扣校内课堂,制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计划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德育目标和总体要求,并且要求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打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文化知识、航空精神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育学生“航空报国”的志向。另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外课堂,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成飞、中航工业西飞等龙头企业携手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工装技术中心联合开展面向“航空工装设计与制造”的航空制造人才培养,研发了“飞机部件数字化装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优势,拓宽了师生的专业视野,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了航空文化熏陶,把“航空报国”融入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加大专项投入,切实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宣传、统战、团委、学工、党建等多渠道争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投入,升级硬环境,改善软环境,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推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建设,凸显航空人文特色

(一)夯实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培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4],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专业以党支部为基石,定期开展对专业内任课教师的培训与学习。读原著、听报告、讲理论、谈心得,多种形式结合,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针对新时期航空产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结合进行集中讨论,对政策进行合理解读,实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

通过培训与学习,专业教师逐渐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事情”的错误观点,教师对标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5],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将社会责任感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职业道德教育多维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航空人文情怀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6],提升学生“志存高远,矢志报国”的意识是专业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专业以“航空报国”精神为引领,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与创新创业建设结合、与科研教研项目结合、与生产实训结合、与课程教学结合、与实践教学结合,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还赋予了他们“航空报国”和大国工匠的人文情怀。

在专业内开展“四自”教育,健全学生“四自”工作队伍,实施自我管理工程,发挥学生会、班团委、社团组织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党建带团建,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团共建,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增强“四个自信”。常态化组织“价值观教育”“典型培树”“实践育人”“文化提升”等特色主题活动。“四自”教育与课堂育人协同互动,融入学生评价体系中,融入德育提升工程中,提升德育成效。

(三)建立健全分类考核荣誉评价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为落实育人责任,专业按学院要求健全落实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师生实行“三全育人”荣誉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评优、晋升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师以德为本、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切实推进了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思政协同,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一)专业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锤炼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关键力量

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深抓“五育”协同,推动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落实不同队伍之间的协同机制。按照学校“大思政”的教学领导体制和教学组织构架,实行专职教师队伍兼任班主任、组织员,兼职从事班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实现了专业教师队伍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壮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队伍。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7]。专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借用学校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一主力军,其次依托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学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等6门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四史”等2门线上课程,由获得“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荣誉称号的专业思政教师团队授课,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思想政治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学习与生活、个人与集体、情感与道义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自觉将所学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课堂,筑牢课程思政主阵地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学生更多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专业课。为切实提高思政成效,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专业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做到门门课程全覆盖。鼓励教师认真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履行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

教师以“传承航空报国基因,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指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依托专业航空背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尽量多地引入与航空相关的知识与工艺,将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说服力。挖掘思政元素,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还有老一辈航空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科学态度、求是精神、顽强拼搏、报国奉献等浸润到知識传授的过程中,契合航空背景,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部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结合点节选如表1所示。

各类各门课程联动、目标统一,教师联动、团队统一,课堂联动、评价统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热点问题、学生专业发展、学生专业兴趣的全面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有效推动了“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和协同育人格局的形成,筑牢了课程思政的主阵地。

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专业以“航空报国”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的切入点,构建了具有航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的工作体系,从财政、制度、教学改革多维度着力,全方位渗透,切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协同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了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了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OL].(2015-10-24)[2022-02-26].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2]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4-8+16.

[3]张永莉.“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5):99-102.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5]聚焦“三个重点”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EB/OL].(2020-06-09)[2022-02-26].http://www.dangjian.cn/shouye/shidaixianfeng/gongmindaodejianshe/202006/t20200624_5687355.shtml.

[6]邱穎,魏本亚.价值论转向:学生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评论,2019(7):35-3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Practice on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A Case Stud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Major in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XIAO Jie

(School of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inheriting the gene and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serving the country by aviation” was taken as a pointcu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op-level design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consensus reached on the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mong the teachers. Financial investment was increas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delivery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Base on the centr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morality and ethics with the character of aviation was strengthen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were tightly integrated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a multi-dimensional and fully covered way to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benefit not on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but also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first-class maj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