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玉玲 姜永法
[摘 要] 以健全人格培养为视角,探讨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教育助力和补充加强,其意义在于营造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政治人格。成功的人一般具有爱国情怀,并且具有高尚的政治人格,因此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战略,也是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和战略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对教师政治人格的培养,需要“全境育人”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深入人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健全人格;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课题“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2022045)
[作者简介] 刘玉玲(1968—),女,河北承德人,学士,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现代商务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姜永法(1970—),男,河北沧州人,学士,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169-04 [收稿日期] 2022-11-20
课程思政是建筑在课程(非思想政治教育专设)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教育助力和补充加强。但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没有基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是服从于学生人格养成的大目標,服从于国家教育对人格目标的总体要求;它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而是融入所有的课程中,依赖于各门课程而发挥作用;它不是它所依赖的课程的必须和固有,而是在授课情境中为授课教师所利用的教育契机。课程思政是教育赋予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教师应该承担的,但实施这种教育的能力却要依赖于教师的文化构成、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因此,课程思政首先要考验的是教师的人格品质,如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否有公信力、是否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否能够传达我们主导的政治方向和崇尚的民族精神。课程思政重点强调这种责任就是要营造一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教育环境,形成学校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合力,共同达成教育目标。既然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课程,其教学目标就不是成系统的理论教学,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给予学生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人格滋养。
一、健全人格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通过教化和习染使其人格达到与健康社会相适应、相谐调的水平,其意义在于使被教育者具有社会生存能力,并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进而能够继承优秀的社会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入手,强化学生的自信,维护学生的自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这也正是对***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落实。
(一)“双成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双成教育”是针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的,它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学术技艺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这些都需要健全的人格做保障。人格是个人的形象自尊,也是对个人形象的自觉维护,它不基于政治,但会自觉地站在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一边。人格是一个人的脊梁,也是一个人立世的无字丰碑,成人成才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三全育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学校中的所有部门和教职员工都要在学生在校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不同形式的培养。我们应意识到,“三全育人”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为目的的战略思想,而这种思想政治品质会成为学生完善健全人格的核心内涵。
(三)课程思政重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具体落实。它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非思想政治教育专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率先垂范,释放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深化学生的理论自信;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成功和发展,强调道路自信。旗帜鲜明地礼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这些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方面,因此课程思政要在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上下功夫。
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
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作为课程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首先是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牢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能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服务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四个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不强调理论教学,也不强调教育思想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养成环境。课程思政以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为基础,通过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学校管理及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陶冶和文化影响,从而使其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人格(见表1)。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离对学生基本人格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基本人格的同时,伴随着政治人格的培养。基本人格和知识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政治人格培养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仰是什么、忠诚什么、为谁服务等问题。因此,课程思政要围绕政治人格培养红色血脉的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以及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建设者。
三、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机制
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古往今来,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能,但是由于近现代学科分类的不断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系统,很多学科淡化了传道的功能,课程思政实际是对这种功能的重提或强调。教育是为社会文化的延续和进步培养人才。那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并以恰当的方式实施这种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课程思政需要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教师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觉悟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思想政治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知识要更新,思想也要更新,为此,要建立良好的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定期就思想政治状况对教师进行测评。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考评,并作为录用新教师的必要条件,对入职后的新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对教辅、后勤及一切学校工作人员也应组织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让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养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保证学校育人环境的政治纯洁和积极健康,从而形成全员参与、全程重视、全方位培养的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健全基本人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符合社会发展的政治人格。
(二)课程思政强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教育手段
课程思政既不是课程本身所承载的教学内容,又不是课程本身所要求的硬性教学目的,因此不能生硬地讲授思政;但是课程思政又是必要且重要的,所以必须找到课程思政的支撑点,并且抓住这个契合的教育机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实施教育手段,以达到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的目的。
1.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所依托的学科课程中择机把握,一般每次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说明一个道理或问题,围绕“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爱国者,并且具有高尚的政治人格”来进行,不涉及系统的政治理论,可以通过人生信仰的故事或经典的爱国事例,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第二课堂专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专题演讲、专题辩论、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强化自己的政治人格修养。每次选定一个主题,尽量扩大参与人群,利于产生群体效应。聘请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活动,通过点评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水平,强化学生的政治人格意识。
3.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者的人格示范、环境熏陶和言论渲染等使学生受到暗示和感染,从而养成其与社会相适应的政治人格,匡正不健康的政治偏见或误会。政治人格是教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政治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效果。环境熏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更需要全境育人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深入人心。
(课题组成员:姜永法、刘广硕、范建立、宋艳颖、刘美衡)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Personality
LIU Yu-linga, JIANG Yong-fab
(a.School of Modern Business, b.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Hebei Tourism College,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content,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educational assistance and supplementary reinforcement outside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s significance is to create an all-round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whole staff, and its educational goa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healthy and perfect political personality. A successful person must be a patriot and have noble political personality.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is of great valu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olitical personal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an educational strategy as well as an educational model. The formation of this model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ts strategic objectives depen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litical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and require the endorsement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curriculum; sou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mode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