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共融关系和共进机制研究

时间:2024-05-04

曹文颖,何 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航空发动机研究院;b.计算机学院;c.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

引言

近年来,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受到高度重视[1-2]。作为高校基层组织,院系既是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单位,也是推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职能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3-4]。高校院系处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一线,担负着上传下达、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其党建成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成效[5]。因此,如何推动院系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使二者互助互促、协同共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3]。本文从院系党建工作角度出发,分析了党建与业务二者之间显性和隐性共融的联系,结合已有经验和举措,构建强化领导力、创新力、凝聚力、持续力、驱动力的“五力模型”,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提供改善思路和方法。

一、党建与业务共融关系分析

形象地说,党建是形和神,业务是骨和肉,党建引领、服务于业务,业务拓展、充实着党建。二者并非形式上的生拼硬凑,而是基于一定规律与需求,互相依靠、互相支撑。本文将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图1。可以看出二者有些内容是显性共融、同步推进的,而有些是隐性共融、间接互促的。推动院系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利用好显性的基础,更要找到隐性的契合点,以显性带动隐性,以隐性拓深显性,形成强磁场将党建与业务牵引到一起,实现同频共振。

图1 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共融关系

二、党建与业务协同运行现状及问题

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反馈高校现存六方面突出问题[6]。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高校党建与业务的显性共融部分未得到充分保障,隐性共融部分未能有效联动。具体到院系层面,主要表现为五方面:(1)政治建设不足,缺少“领导力”。有些院系党委未做到全面领导,政治建设不能统领业务发展,长期以来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思想[7]。(2)活动建设不足,缺少“创新力”。有些院系党建活动死板局限,不能融合业务发展需要。特色党建活动是活力源泉,缺少党建新思路,就很难实现双融双促。(3)组织建设不足,缺少“凝聚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8]。一些院系基层党组织架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团结群众、凝聚队伍,未能充分履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9]。(4)体系建设不足,缺少“驱动力”。有些院系党建与业务分管分干,考核体系独立运行,形成两个“指挥棒”。(5)制度建设不足,缺少“持续力”。有些院系党建机制体制建设不均衡,缺少促进长期协同的监督保障机制。

三、党建与业务协同共进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推动党建与业务协同共进的“五力模型”。从党建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隐性共融的点,绘成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机制体制等显性共融之线,进而织成与业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共建等隐性共融的面,最终形成党建业务融合之体。

(一)配强队伍,强化政治领导力

1.优选配强领导班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领导班子作为“关键少数”,在推进党建与业务协同工作中具有鲜明的引领与导向作用。在院系领导班子建设上,应首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效保障班子成员过硬的政治信仰;其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优选勤政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有效保障领导力和执行力;再次,持续优化班子结构,坚持全局统筹、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有效保障班子整体功能发挥的最大化;最后,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班子能力水平。

2.优选育强党支部书记,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从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中选配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着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成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中坚骨干力量。从优秀党员、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中选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为学生立好榜样标杆。

3.配足建强专职组织员、辅导员等党务队伍,保障执行落地。要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力量足的党务队伍,一方面要配足人员,避免“小马拉大车”;另一方面要优选优育优出,结合业务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培训,听取工作报告,及时纠偏纠正。

(二)多措并举,强化活动创新力

1.开展分级分类体系化教育活动。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习,及时、深化研讨党中央、上级决策部署,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发展;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定期召开联席会,学习指导文件,明确重点工作,交流建设经验,共研业务难点;支部定期组织学习,坚持基本理论集体学、政策文件重点学、改革发展突出学、业务指导结合学。

2.用好“三会一课”,融入业务元素,拓深交流研讨。将业务内容与支部学习相联系,融入技能培训、科研竞赛经验分享等,既保障党的理论指导实践,又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此外,梳理业务风险点,如经费使用、科研保密、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等,针对性开展党建思想、作风、制度建设工作,通过警示教育,强化师生底线意识,让党建工作有的放矢。

3.坚持问题导向,秉承为师生办实事原则,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依托党支部,定期收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或意见建议,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讨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特色主题活动,推动解决基层困难,切实为师生办实事。

4.开展“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大讲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院系党建要紧密结合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始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党支部交流、分享课程思政宝贵经验、优秀案例,讨论、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为国家输送领域一流人才。

5.“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宽党支部活动空间。以党支部为单位,到先进党组织、兄弟院校、对口单位等走访调研,打通行业领域渠道;组织红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强化思想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讲座、报告,借助“名人效应”,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

(三)辐射周边,强化师生凝聚力

1.教职工党支部建在系、教研室、办公室,形成支部引领模式。教职工是推动党建与业务协同的重要主体。以基于教学学科、科研方向等组建的支部为中心向教职工群众辐射,形成由党支部引领的交流研讨小组,为院系发展规划、体制建设、维护师生利益等重大事宜提供意见建议,促进民主科学管理,团结一致发展。

2.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以党建带班团。高校本科生仍以班级活动为主,将支部建在班上,支部书记协助班长组织活动,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形成党员群众“1+N”模式,结对帮扶,引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风气。

3.师生党支部建在实验室(课题组、科研团队),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助力有组织的科研。研究生多以实验室为基本活动单位,将支部建在实验室,组成师生混合支部,减小师生科研方向、时间空间、交流平台等的跨度,有效搭建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带领实验室非党员群众也参与支部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融通,实现实验室积极正向发展。

(四)齐抓共管,强化发展驱动力

1.建立协同考核激励体系,将“软指标”变成“硬元素”。党建与业务同有服务基础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而,可将党建下沉进业务,业务提升向党建,进一步完善二者的考核体系。领导干部考核不仅包含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保落实方面的指标,也融入落实双重组织生活、联系基层实效等指标,师生考核、评优、晋升融入组织生活参与率、组织工作贡献度、业务经验分享度等指标。

2.梳理职权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守好分管责任田。以业务目标为党建目标,紧紧围绕业务计划制定党建计划,将服务和支撑业务发展作为党建工作重点,由责任领导牵头,明确党政工团各方任务,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3.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业务更好发展。建设党建特色鲜明、业务结合紧密的样板支部,沉淀总结成经验库,以点带面,形成党建标杆院系。充分挖掘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等领域成果突出的教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强化宣传教育,彰显榜样力量。

(五)健全制度,强化共融持续力

1.制定并落实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尤其围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与院系发展建设息息相关的主题,深学深思深研,确保院系发展有规可依、有道可循,提高班子成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充分打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

2.高质量落实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党政班子共同研究、集体决策关系院系发展和师生利益的大事。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议题”,指导决策部署;落实党委会先行把关教学、科研、管理相关工作机制。

3.建立并发挥好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制度,拓宽沟通渠道,加强基层指导,广泛听取意见。党委委员定期指导支部活动,与师生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党委会及时交流反馈。确保基层活动有指导,基层声音能听到,基层反馈能解决,院系服务为基层。

4.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强化监督落实。基于考核测评、自查自纠等方式及时发现党建与业务疏离的问题或风险,由分管领导逐一认领,梳理形成阶段性整改台账,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工作汇报的重要内容,严保不留死角。

结语

本文从高校院系视角出发,首先分析总结党建与业务间的显性与隐性共融关系,之后结合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反馈,以及高校院系政治建设、活动建设、组织建设、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层面现存的问题,构建强化领导力、创新力、凝聚力、驱动力和持续力的“五力模型”,促进党建与业务显性共融的充分保障和隐性共融的有效联动,为党建工作机制提供新思路。

值得指出的是,党建与业务的协同共进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改善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院系要充分结合本校、本院系组织特点和发展规划,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角度,从政治、思想、组织、体系、制度等多个维度,多管齐下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营造党建与业务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助推学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