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工作实习”课程的调研分析与改革建议

时间:2024-05-04

张金喜,王 超,周波超

(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建设学部,北京 100124)

引言

“工作实习”是一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大多设置于毕业前的1~2学期内,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一门课程[1-2]。工作实习是学生对专业知识具体化、具象化的过程,是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评定的主要途径和目标[3-4],也是学生从培养阶段到处理实际工程问题阶段的过渡[5],对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实际作用,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软着陆。

北京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成立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40年来一直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专业成立之初,确定了“工、管结合”的专业办学方向,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作为本科生培养的重中之重,历次教学方案均设置了“工作实习”实践课程。“工作实习”课程具有组织管理难、效果评价难的特点,新的形势对“工作实习”课程的组织和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与轨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近几年“工作实习”课程实施的实际数据,通过问卷调研分析“工作实习”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提出建议。

一、调查和调研方法

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与轨道工程)设置于2014年,统一招生、分方向培养,设置1个班级,人数在30人以内。2014~2017级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与轨道工程)本科生全员参与“工作实习”课程,本文收集了4年中参加“工作实习”课程的历届学生人数、实习单位、考核成绩等数据,对该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课程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二、调查数据及分析

(一)课程实施实际数据

由表1看出,4年来“工作实习”课程的实习单位数有所增加,每个实习单位的学生数量逐渐下降,一个实习单位的最多学生数量在5~6人。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开拓学生实习单位及场所,与多个固定的实习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以使每个实习单位的学生数量下降,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得到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

表1 “工作实习”课程数据清单

图1为4年来历届学生实习课程成绩及标准差。可以看出,近年来学生的实习成绩呈少量提高趋势,标准差也呈增加趋势。其原因是近年来,本专业开展了“工作实习”课程改革和建设,标准与规范了学生参与实习课程情况的考核办法,整体上提升了实习效果。另外,全身心参与课程实习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升,而没有达到实习要求的学生,其实习真实情况也在考核成绩中得到反映。上述方法对学生参与实习课程的积极性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区分,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改变了过去“大锅饭”式笼统考核的弊病,调动了学生参与“工作实习”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图2表明本专业前往设计院和研究单位实习的学生达到64%,还有较多的学生(占18%)前往工程建设和施工单位实习,去政府机关和其他单位实习的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

图1 学生实习平均成绩和标准差

图2 实习单位分布情况

(二)课程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实习学生。图3为实习学生关于实习基本情况的回答结果。可以看出,实习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安排”“专业匹配度”“实习单位条件”“实习单位管理”“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等相关问题的回答均为“是”,大家基本认可现在的课程实施方法和考核办法。但对于“实习时间”和“实习收获”两项内容,分别有20%和1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实习时间安排上,有部分学生存在特殊的要求,在实习的获得感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图3 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情况的回答结果

从图4可以看出,在工作实习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中,排第1位的是“与考研冲突”。本专业的“工作实习”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是学生复习、考研的重要时期,随着学校考研率的提高,实习与考研时间相冲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实行“动态调整的实习时间”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此外,在学生工作实习遇到的问题中,“与其他课程冲突”“与其他事情冲突”“没有相关费用”“实习中缺少管理和指导人员”等问题也占一定的比例,需要在课程安排中予以考虑。

图4 工作实习中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多选题)

2.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对于“时间安排”“实习经费”“考核方法”三个问题,大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方案较为可行,但有10%~20%的教师认为还有改进的必要,例如,可以进一步优化实习时间管理、简化实习经费审批流程等。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多种途径选择和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包括上一轮工作实习的实习单位、自己新联系的实习单位、校内其他教师协助联系或学校签订的实习合作单位等。

3.实习单位。针对“是否愿意接受实习生”“是否可提供条件”“接受实习是否有帮助”三个问题,大部分实习单位选择了“是”,即实习单位大多乐于接受实习生,可以提供相关的条件,通过接受实习生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基本素质和专业内容,对单位招聘和人才建设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虽然没有单位选择“否”,但有些单位对如何搞好实习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实习学生不好管理、指导教师不好安排,且实习过程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时有一定的顾虑和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的实习纪律性和组织性。另外,对于学生去外单位实习,投入必要的经费为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是必要的工作。

此外,从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意向时间的回答可以看出,60%的实习单位选择1~2月份接受实习生,其次多选择11~12月份和5~6月份。选择这些时间段,一是由于大部分单位处于非高峰生产时间,可以安排更多的力量指导实习生;二是这些时间段学生处于寒假和暑假及其临近时间段,学生可以更完整地参加实习,实习单位管理起来比较容易。这些特点可以为“工作实习”课程的安排提供借鉴。

(三)课程建设持续改进建议

上面分析了近几年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与轨道工程方向)“工作实习”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利用调查问卷,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一些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通过“工作实习”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实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对学生实习的评价更客观、合理,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实习类课程组织管理难、效果评价难的弊病。但问卷调查也表明,“工作实习”课程时间不好安排,组织管理比较难;实习经费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实习单位欢迎实习生到来,但学生的管理、不可预见风险及时间安排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冲突,影响了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积极性。为此,本文对“工作实习”课程实施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动态化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安排实习课程时间时,应关注学生的考研与其他课程安排,考虑实习单位的实习生用人需求,采取灵活的动态调整时间策略安排实习活动。对于实习学生采取分批、分类管理方法,与实习单位密切沟通,确定实习时间,以实现学生完整参加实习活动的目的。

2.标准化、规范化考核。要针对不同的实习类型制定细化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是一个指挥棒,用好了可以调动实习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要能够区分参与度不同、实习效果不同的实习生,形成合客观、合理、量化的考核结果。

3.建立实习保障机制。“工作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完整开展4周实习工作,地点在校外,涉及通勤等问题。因此,做好保障工作是搞好实习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为学生解决通勤经费,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以减轻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承担的意外风险。

4.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实习”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存在不好管理和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显得格外重要。要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和指导,讲解实习纪律和要求;要与实习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加强反馈和交流;校内指导教师要加强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结语

“工作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存在着组织管理难、考核评价难的问题。作者以多年来的课程教学经验为依托,进行“工作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对相关情况开展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和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工作实习”课程效果明显提升;但同时,课程实施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动态化的时间安排、规范化的考核标准与方法、建立实习保障机制、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课程的深化改革和建设,切实提升“工作实习”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实现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