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调研分析

时间:2024-05-04

李巨文 常晁瑜 王伟

[摘 要] 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及时便捷地解决了学生居家学习的困难,但也带来了若干问题与挑战。为充分了解这次大规模、全覆盖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在线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围绕直播平台选择、在线教学状态、在线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利用在线教学的优点,加强和完善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在线教学质量标准、监督和评价体系,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未来线上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调研分析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新工科教改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防震减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Y2020A03);201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2019GJJG471);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新工科教改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防震减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E-ZYJG20200212)

[作者简介] 李巨文(1963—),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工学硕士,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研究;常晁瑜(1990—),男,河南安阳人,工学硕士,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抗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7-0066-05    [收稿日期] 2021-05-28

一、引言

2020年春季学期,按照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高校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线上教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正常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1]。

疫情初期,开学在即,师生无法返校,面对面的线下课堂无法实施,开展线上网络教学已是不二的选择,气势恢宏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就此拉开帷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既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之举,也是复学后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选择。其实,多年前在线教育已经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主流,并且成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2],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统计,“停课不停学”期间我国累计有1454所高校、95.2万余名高校教师参与在线教学,713万门在线课程线上运行,11.8亿人次的学生上线学习,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3]。目前,这场覆盖全国高校的在线教学已经结束,由于绝大多数师生之前没有开展在线教学的经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有些课程在线教学有声有色,教学效果良好;有些课程在线教学枯燥无味,问题百出,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在线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试图揭示一些问题,形成一些较为真实的结论与证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在线教学直播平台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在线教学,网络平台是必备条件,线上教学对网络、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其功能完全不同于社交平台。线上教学两端借助網络平台链接和交互,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云端作用于学生,而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云端反馈于教师,形成闭路循环。由图1可见网络平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开展线上教学当务之急是选择好网络平台,师生对教学平台的快速适应、“教”与“学”行为的交互流畅、便捷和快速响应,是保证线上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在线教学平台功能的完善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实际上,这次全国大规模在线教学不同程度地暴露了我们在网络教学软件和在线服务等方面的诸多不足,如平台的功能、网络速度、稳定性及技术支持等问题,尤其是平台的不稳定性有时造成教师难以进行直播授课,卡顿、死机时有发生。目前可供选择的平台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每位教师应结合本校已有的基础、学科专业和课程特征等,因地制宜,理性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课程特点、功能相对完善齐全、性能比较稳定的直播平台。疫情期间高等教育司组织了37家基础好、实力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3],其中在线学习人次超过1000万的平台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超星、人民网公开课、优学院、智慧树、智慧职教[4]。但是不同平台各具优势和特点,教师要对所使用的直播平台功能非常熟悉。基于各高校教务部门后台监督、统计、分析评价等管理目的,可能会给教师推荐几种主要教学平台,但也不限于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自由选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是由于各个平台功能的完善及稳定性原因,一门课程教师选用的直播平台数在1~10个不等,平均为3个[5],这就导致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更换教学平台,迫使学生不断适应、应接不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我校在2019年就推出雨课堂和钉钉,大部分教师前期对雨课堂和钉钉两个平台都有了一定的经验,顺其自然地选择了这两个教学平台。经过实际应用,我们通过网络调查了500多名工科学生和部分授课教师对平台使用的体会,98%的学生认为钉钉+雨课堂两个平台相结合效果较好,运用比较流畅。钉钉主要用于视频直播、视频互动、回放下载等;雨课堂则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如考勤、考试、作业、上传资源、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等。本方案有机结合两种平台工具各自的优势,将线下的教学活动自然地迁移到了线上,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线上教学模式之一。

疫情期间直播是线上教学的主打模式,是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线下教学的主要形式,师生互动及时便利、身临其境,选择屏幕分享模式,运用PPT课件、鼠标指针、配合手写板进行多手段讲解。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听课,一字一画按逻辑顺序播放,在PPT课件中插入图例、动画进行全方面的讲解,流畅不卡顿,能够集中注意力。学生反馈,这种授课方式就像真的在教室听课一样,PPT课件字画、图案、板书清晰直观、视觉效果良好。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开启摄像头,保持在场感和亲和力,通过随机点名、抢答或连麦提问等形式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本和面对面听课没什么两样,因为学生从小就习惯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如果学生在线上课后某个知识点没有听明白,还可以反复看直播回放,这对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重复听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平台上随时就不懂的问题通过“弹幕或讨论区”向教师提出,任何时间都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经调查,90%的学生认为教师直播比直接收看慕课和课程录播效果要好,从学习效率和效果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喜爱直播这种教学形式。

三、在线教学的状态

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在线教学由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一下子变成了“主导”教学方式,教师运用视频直播的教学占87%[6],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师生完全隐藏在屏幕后端,学生居家学习,环境条件变了、氛围没了,隔屏听“声”,整天盯着冷冰冰的电脑或手机屏幕,缺少面对面教学时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3]并非易事。在调查的授课教师中,100%教师已开展了直播教学,授课进度一般较正常教学慢4~6学时,有50%的教师认为线上教学质量与传统线下教学比要差一些;学生能按时出勤,听课率达96%;教师感到相对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7]。在线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因为没有了严肃的课堂,教师自然也无法约束学生。本次调查也发现,在线上课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讲好一节课,教师比以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全身心地引领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网课也讲得津津有味,然而部分学生还是如坐针毡。调查显示,认认真真听课学生只占32%,有63%的学生偶尔心不在焉,甚至出现手机在线,人不在线的情况,在线课堂的教学状况很难把控。即使教师想尽办法通过各种平台答疑、讨论、交流,但学生的参与度仍不高,在线交流不深入,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只占10%左右,作业和课后测试完成率不到80%,正确率在60%~80%之间。有学生自己做题后将正确答案发给其他同学,教师无法获悉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批改电子作业时也发现少部分学生拷贝抄袭,应付了事,一小时的作业量仅用几分钟即完成,作业和课后测试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完成的学生只占26%,36%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不满意。70%的学生反映由于课程门数较多(3~5门),学校课程安排还像以前一样,将疫情前的业务流程复制到在线教学全过程,日平均安排6学时左右,有时高达10学时,课后还不停地收到不同任课教师雪片似飞来的杂乱纷繁的课后任务,如课件、微课、慕课、录播及视频回放、课后测试及作业等,导致学生疲于应对,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外,无时、无力再去完成,很容易产生疲倦、厌倦或抵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放弃。因此,教师在课前或课后,针对重点或难点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设计,推送适当的课外教学资源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扩大视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工科类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对微课、慕课、习题试题、知识拓展等海量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应用,避免不加选择地堆砌。教师需要对资源进行归纳与重构,精心筛选和推送给学生适当数量的辅助学习资源,但要切记推送教学资源不能超限。对没有必要开设在线教学的要坚决砍掉,或适当减少学时或改成其他教学形式。教学管理部门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或制定相应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学生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首先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在线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无论是开展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学贵在“以生为本”,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调查显示,50%的教师认为线上授课效果只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一半,46%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不高,27%的学生对所学内容只掌握了40%~50%,更有25%的學生认为跟不上教学进度,听完直播如过眼云烟,内容理解不够、印象不深。本次调查发现,仅有28.6%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比传统线下学习效果好,40.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31.1%的学生认为不确定。另有调查也表明,36.3%学生表示线上教学比传统课堂效果差,超过44.3%的学生认为一般[5]。调查结果显示,有75.3%的教师和81.1%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学效果更好[8]。调查发现,39.04%的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不如课堂教学,48.87%的教师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个更好[9]。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此次网络学习的整体满意度不高,满意度得分为2.497[ 10 ]。可见,师生对在线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太理想,在线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五、在线教学深化的应对策略

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是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有益应用和实践探索,深深触动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不排除有一些高水平大学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列,但从全国高校的整体来看,在线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差距较大,效果好、质量高的在线教学群体效应尚未形成。为此,要在系统总结和反思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将“临时教改”转化为“质量行动”[3],加快推进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加强和完善在线教学直播平台的建设

在线教学直播平台是在线教学的必备工具,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践,师生对开展线上教学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国家、社会和学校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面向国家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更加先进的、功能完善的、性能稳定的、安全的、符合高校教学特点的数字化直播平台,不断完善和优化数字化教学直播平台的服务功能,激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线教学直播平台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在线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探索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融合的模式

单纯的线上教学虽然能够大大提高知识传播效率、突破知识传播的时空界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和能力,但在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环境氛围、实践能力等方面难以发挥传统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如何将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机地融合,扬长避短,实现“1+1>2”,是今后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通过对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态度的调查分析表明,超过3/4的高校教师乐于接受“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这为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改革奠定了非常有利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11 ]。面对未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新常态,广大教师应顺应国家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抓住契机、与时俱进,依托现代信息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将在线教学的理念、思路、方法、技术有机地融入传统教学中,按照“两性一度”标准,打造出更多的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达成度。

(三)完善政策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通过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广大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许多教师从被动试水的在线教学转变为了主动适应的自然常态。因此,高校要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出台在线教学质量标准、监督评价体系、管理与激励机制等,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模式、重塑角色,提升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

六、结语

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充分演练和实践,为传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经验和契机,但在线教学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迫在眉睫的工作是尽快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研究和评估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课程在线教学状态,挖掘教与学的关键行为数据,总结提炼在线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加强和完善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建立高校在线教学质量标准、监督和评价体系,推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生为本、可持续的在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20-02-04)[2021-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2/t20200205_418138.html.

[2]梁林梅,夏颖越.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阻碍、动因与启示——基于斯隆联盟十二年调查报告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6(1):27-36.

[3]吴岩.应对危机、化危为机、主动求变,做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及课程资源建设[EB/OL].个人图书馆网,(2020-05-16)[2021-04-17].http://www.360doc.com/conttent/20/0516/00/1349077_912600093.shtml.

[4]韩筠.以信息技术构建高等教育新型教学支持体系——基于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5):80-86.

[5]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EB/OL].芥末堆网,(2020-04-20)[2021-04-22].https://www.jiemodui.com/N/116073.html?id=21235&fft=detail.

[6]中国教育网络.开展在线教学,30所高校情况一览[EB/OL].教育信息化网,(2020-02-25)[2021-04-13].http://www.edu.cn/xxh/media/yjfz/yjbg/202002/t20200225_1713626.shtml.

[7]廈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EB/OL].个人图书馆网,(2020-04-05)[2021-04-09].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405/08/15488460_903941629.shtml.

[8]刘燚,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5):66-78.

[9]王敏,高国元,李凤霞,等.疫情期间地方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的个案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5):58-63.

[10]李莹莹,张宏梅,张海洲.疫情期间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基于上海市15所高校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20(4):102-111.

[11]郑宏.厦门大学: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的调查研究[EB/OL].腾讯网,(2020-09-12)[2021-04-26].https://new.qq.com/omn/20200912/20200912A01X2Y00.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