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孙岩 张玉华 韩玮娜 周进
[摘 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提高综合国力,高校就要持续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大众化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结合潍坊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情况,将导师和研究生各要素有机结合,形成导师、研究生、有经验的本科生“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以药学院为例进行实践和探索,为各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导师制;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规划课题“课程整合背景下药学专业MOOC课程体系的建设”(YJKT201711);2018年度潍坊医学院教改项目“基于SPOCs的混合式教学路径研究与实践”(2018YB021);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靶向与检测肿瘤亚细胞结构中氧化还原活性物种的长波长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生物成像分析应用”(21705120)
[作者简介] 孙 岩(1999—),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医学院药学院2018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韩玮娜(198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周 进(1987—),男,山东昌乐人,博士,潍坊医学院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光学诊断治疗药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5-0113-04 [收稿日期] 2021-02-04
2020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1]。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需要我们打破教育大众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在校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把本科生导师制和科研创新项目结合,利用导师和研究生资源,实现导师、学生、科研三要素有机结合,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培养模式[2]。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源于牛津大学并流传至今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英国,牛津大学针对本科生采用一对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中不断激发科研创新能力,目前已培养出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6位英国首相[3],成效卓著。20世纪30年代,导师制培养模式传入中国,对其有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解。《教育大辞典》中对导师制定义:“导师制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指导制度”;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中记载,“导师制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有学者认为“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制度,是经验和技能传承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传统师徒帮带教学模式的深化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导师制是一种双向选择全程指导的模式,在此过程中,以指导教師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本科生导师的培养模式,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选择有意向报名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一般一位导师只有3~5位学生名额。导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目前实验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信息、研究方案、国内外现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导师。在双向选择后,导师为本科生找到责任研究生,向本科生初步讲解实验,并在此学期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介绍常规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研究一般流程等。大二学年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鼓励低年级本科生积极向高年级学长学习和获取经验。导师、研究生、有经验的本科生三管齐下(见图1),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同时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求解决措施。
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主性。低年级本科生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学科目为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知识有限,无法理解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仅为机械操作,无法探究其原理,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不能自主学习相关专业课,跟不上实验室的节奏,导致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2.动手能力差,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未使用过的仪器和设备,由教师和学长讲解并演示操作,学生只眼观而不动手操作,往往导致眼高手低,自己操作时漏洞百出。在进行安排的科研任务时,只是应付了事,不细心考虑,粗心大意,导致时间和科研经费的浪费。
3.缺乏创新性思维。目前,国内多数地区仍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理念,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普通大学生心里,普遍认为科研离自己太遥远,与自己的课程学习没有太大关系,即使进入实验室,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浏览,缺乏创新性思维。
4.课业繁重,时间紧张,缺乏科研的毅力。学生刚从高中步入大学,无法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大学低年级课程相对较多,同时还有课外活动及社团工作,缺乏充裕的实验时间,即使学生对科研活动怀有期待,也常常被实验室繁复的工作所压倒,出现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尤其是在实验遇到瓶颈、进展不顺利时,不能持之以恒,而是选择逃避或退却,导致科技创新活动半途而废。
5.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当前本科生的考核系统中,并未明确设置与科研工作有关的监督考核机制,导师安排的工作,只能依靠本科生的自我管理和学长的督促完成,当本科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畏难情绪加剧,导致其对科研失去信心。
(二)导师层面
1.精力时间有限。导师除了正常教学备课外,还需要指导研究生、申报课题、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等,这些占用了导师绝大部分的时间,而本科生这个独特群体,没有硬性的论文和成果要求,加之本科生面对科研态度参差不齐,导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为其制定相匹配的培养方案。
2.考核激励措施不到位。本科生导师制尚未在全国高校形成统一规模,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还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到位,本科生导师往往要比一般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指导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本科生导师队伍的严重流失,或者即便仍有导师指导本科生,其指导成效也有待商榷。
3.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的科研经费有限,而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较少,实验耗材又不可避免,导致部分科研灵感在缺少现有条件支持的情况下不了了之。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解决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本科生,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局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管理。
(一)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在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分规定课业的基础上,对导师制下的本科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1)规范实验记录。学生应严格撰写实验记录,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总结分析,导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及分析汇总的能力。学生应了解与本课题组研究领域有关的国内外主要机构和课题组,实时关注其最新研究动向和发表的文章,掌握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消息。在教师的指导下,规定学生定期研读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核心期刊的文章,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研究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学习借鉴前沿文章,不失为一条快速的拓展思维、获得新方法的有效途径。阅读文献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归纳整理。仔细研读文献,以批注或摘要的形式,概括其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应用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了解各个方向的发展进程。二是批判性思考。选定自己关注的某一作者,纵向分析其发表的文章,在学习其思路和方法的同时,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推敲其是否存在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过程和结论。若存在与他人不同的观点,还要进行横向分析,对比总结各自的优缺点。三是分层次培养科研动手能力。进入实验室后,在教师的指导和研究生学长的示范下,自己尝试独立完成简单的基础实验操作,再进一步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流程,了解大型设备的操纵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是利用PPT定期汇报实验进展。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口头表达能力,检验学生实验进展,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并在此期间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和科学思维(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五是培养课题申报能力。学生在了解本课题组的研究后,通过查阅文献、教师指导选题、确立课题选题,通过团队协作,写出一份优秀的课题申报书,获得课题的第一桶金。
(二)利用研究生课题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在本科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后,进入实验室,由研究生将课题的全部内容教给本科生,并要求本科生完整地掌握和理解,使其在多次示教后能独立完成操作。本科生理解科研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将专业基础知识理解与实际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本科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促进了研究生的实验进度,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的专业问题结合起来。同时,本科生与研究生相互交流的机会非常多,实现科研思维潜移默化的渗透是本科生学习科研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此过程中,本科生可以向研究生请教关于实验的相关问题,讨论有关择业、考研的方向和方法。
(三)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实现协同育人
“育人”先“育德”。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重要一环。导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平时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中,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从实验药品和仪器的编号到分类摆放整理、从实验规范到安全意识的培养、从操作过程的一丝不苟到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处处都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传输理论思想指导实际工作的理念,在本科生阶段可为学生将来的科研工作培养严谨、严肃和严苛的态度。
(四)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奖励制度
1.学院层面。学院逐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通过多渠道改善现有工作条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确保小型科研预算,加大硬件投入改造升级。(2)本科生导师制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定期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导师的指导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进修访学、评选先进等挂钩,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导师制工作有了规范和约束,有利于其快速的正向发展。(3)学院应积极倡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对积极参与科研并做出成果的本科生进行奖励,实行学期考核制,即在学期中期和末期进行半学期的成果汇报,对有积极态度和成果的学生进行奖励。
2.导师层面。(1)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吸引有创造力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教师,聘请高素质的硕士和博士,以及相关优秀人才担任助理,减轻导师的工作负担。(2)导师团队对每位学生做出培养计划,引导学生依据培养计划建立合适的训练路径,不仅从整体上形成包括阅读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和撰写论文的培养体系,還从细节上紧抓每一步工作,每月汇报完成的项目和下一步的计划,导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点评和整改。(3)导师团队应利用合适的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包括信息沟通、语音通话、面对面讨论及学术讲座等,确保随时能为学生解惑答疑。
3.学生层面。(1)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质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这是本科生参与导师制的基本前提。(2)鉴于低年级本科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快速独立阅读英文文献的水平,并且课业繁重,课余时间有限,其学习文献的过程应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几大数据库的特点,熟悉本专业不同层次和水平的SCI期刊和影响因子;第二,熟读、精读本专业和本研究方向常见的英语句型和短语,掌握文章基本框架;第三,参加课题组的定期组会,在组会前先尝试阅读学长要汇报的文献,再认真听学长如何讲解文献,如此反复,可迅速提高阅读文献的水平;第四,尝试独立阅读并汇报,进一步强化学习英文文献的能力。(3)研究生和有经验的学生向新进实验室的本科生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起带头作用,做到“三熟三清”。“三熟”即熟记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熟知仪器和试剂的分区及摆放、熟悉各类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清”即实验结束清洗各类仪器、时刻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及时清理实验废液和垃圾。(4)在国家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本科生应在已有的实验基础上与教师沟通,科学选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熟悉开题答辩、中期汇报、结题答辩等环节,并由导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完善,督促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例如,从国家级的“挑战杯”到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还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同时,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4]。有研究表明,本科阶段接受科研训练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能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5]。因此,学生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这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結语
本文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导师制本科生培养模式,并以药学院为例开展了该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药学院改革本科生导师制以来,本科生参与国创、省创的立项项目明显增多,并在省级竞赛项目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参与导师制的本科生的论文发表率也明显高于未参与导师制的本科生,这表明导师制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加大教育改革程度,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效率,对于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11)
[2021-01-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5453
97554648074&wfr=spider&for=pc.
[2]张淑兰,张海军.高校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与管理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8):83-85.
[3]楚增勇,欧璇.从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看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33-35.
[4]李娟娟,龚敏,王茜,等.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8,41(3):356-359.
[5]卢泓成,黄华兴,王水,等.本科阶段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及创新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45-46.
Training Model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under
Tutorial System
SUN Yan, ZHANG Yu-hua, HAN Wei-na, ZHOU Jin
(School of Pharmac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ontinue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utorial system is the basic wa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i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elements of tutor and postgraduate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form a “trinity” training model of tutors, postgraduates and experienced undergraduate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re carried out in the School of Pharmacy,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various schools.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l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