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时间:2024-05-04

张志宾 吴勇川 郑志坚 柳玉辉 刘云海

[摘 要]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改革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大事件、核军工文化、“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穿插于各章节的知识点中,通过案例培养教育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觉悟和意识。以专业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采用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教育模式,强化课堂育人责任,实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综合培养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化工专业;核军工文化;工匠精神;工程伦理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东华理工大学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202101052004)

[作者简介] 张志宾(1981—),男,江苏如皋人,博士,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放射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5-0125-04    [收稿日期] 2021-04-27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工作,要把各种与思想政治有关的教育元素渗透到课程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等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课程思政”的工作原理为深挖、凝练学科和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外的所有教育环节中实现德育教育,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实现立德树人在空间上的全覆盖。

一、化工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入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投资中。企业发展的变革促进了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尤其是化工行业,不仅对人才的技术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格外重视受聘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2]。化工专业要培养大量能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采取隐性的手段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精神都能有所提升,让他们成为德技双馨的优秀人才[3]。化工类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纠正以往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引导的偏颇,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促进教师反思课程教学,推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改革,既要实现知识的完整传授,又要发挥好作为学生引路人的作用;第三,课程思政的实施必将对化工人才产出质量起到正向作用,有助于增强我国化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推进的具体路径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采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价值引领整合到一起。(2)把做人道理与处事原则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民族振兴的强烈责任感。(3)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4]。具体推进路径如下。

1.介绍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大事件,增强大学生对民族化学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在中国化工史上,发生了许多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他们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建立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如我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5],目睹国家的积贫积弱,毅然投入国家化学工业的建设中,先后创建久大精盐、永利制碱、永利化学等公司。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想收购永利碱厂和南京硫酸铵厂,均被范旭东断然拒绝。在范旭东先生逝世后,毛泽东同志为其题下“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范旭东先生的风骨和情操,充分体现了其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风范。又如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师侯德榜院士发明的“侯氏制碱法”[6],不仅打破了欧美对中国制碱业的垄断,而且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使我国从纯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尤为可贵的是,侯德榜院士将该工艺进行公开,让全世界所有国家受益。该制碱工艺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创新精神。再如王承书院士[7],一生三次“我愿意”,三易其志,为我国的核弹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理论物理到热核聚变,再到铀同位素分离,三十载隐姓埋名,精研级联分离技术,生产出符合使用规格的高浓铀产品,为原子弹的爆炸提供了最重要的原料保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封闭型石油和化学工业国家蜕变为开放型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从初期简单的初级产业结构,升级为体系化、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的产业结构;从传统要素投入型驱动,转变为科技创新型驱动。1978年,化学工业总产值仅为758.5亿元,利润总额仅有169.7亿元,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得到了极大增长,2020年总产值达到16万亿,是1978年的210倍。2020年12月12日,***主席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出,作为有责任的大国,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给中国化学工业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会加速中国化工企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是一次新的机遇。

通过“专业导论”“化工工艺学”和“精细化学品”等化工专业课程,介绍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大事件、杰出化工科学家、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占比和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学生认识到化工生产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我国化学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介绍先进模范人物及专家锐意进取的事迹,我国从“火柴、洋油”都依赖进口到全面实现自给自足,并成为化工产品、技术和装备输出国的漫长发展历程,宣传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崛起与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爱,并投身我国化学工业的建设,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

2.引入核军工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奋斗、奉献和担当精神。核军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核工业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东华理工大学的基因里就嵌入了核军工的因子[8]。东华理工大学毕业的化工学子,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核行业。在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引入核军工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洗礼,也能传承核军工基因,不忘初心的东华人本色。

在四大化学基础课和化工专业课程中,通过引入核军工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内涵,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言一行。在传承核军工精神的基础上,还要深刻理解内涵,阐述和创新精神内涵。如在“化工原理”精馏内容的讲解中,引入余国琮院士在重水分离中的杰出贡献,他不负国家重托,出色地完成了重水分离,并丰富了精馏的理论基础;又如在“分析化学”讲解中,引入“老黄牛”宋金如的先进事迹,她耕耘不已老骥志,鲐背之年依然坚守在实验室,一次次刷新铀元素检测的精度;再如在讲授“化工原理”的分离工程内容时,可引入“戈壁红柳”周义朋博士的“榜样力量”,他在荒漠戈壁坚守10余载,提出微生物地浸采铀技术,为我国铀资源安全竭尽所能。通过对核军工精神的阐述和思政元素的挖掘,给学生传达“姓核是出身,兴核是使命”的特色特质,树立“以身许国”的报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

3.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升华,其核心特质是敬业、精益求精和创新。当下我国各行各业正处于变革时期,敬业和技术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胜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理论建设,指出“工匠精神”包含两层意思:狭义上是指工程技术人才能胜任生产过程,把控技术和质量管理,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广义上是指劳动者热爱其从事的工作,能精益求精、匠心独运,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中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培养面向高等及职业教育能胜任技术要求的专业人才的过程,还是培养具有一定觉悟、勇于奉献,在国际高技术产业竞争中能参与技术制高点竞争的领军人物的过程。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所以需要深入普及“工匠精神”的内涵,从思想高度引导学生强化对这一精神的认同[9]。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可以通过引入离心泵气蚀等工程案例,用化工原理专业知识分析事故的原因,强调在系统设计计算中严格遵守设计标准和行业规范,促进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大国工匠》视频,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展开讨论,弘扬和继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初步建立严谨的工程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将个人发展、社会责任和实现中國梦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播放“海斗一号”的相关视频,由潜水器10,907米下潜记录,提出在该深度潜水器所承受的压力问题,从而与流体静力学方程结合起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出理论知识点学习。在“化工工艺学”合成氨一章的授课中,可引入合成氨的发展历史,从能斯特误用热力学数据导致错失合成氨发明的荣誉、能源供应变化驱使合成氨反应温度的改变,到人工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科学家对合成氨技术的探索一直在路上,并精益求精,从未懈怠。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以致用,具备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匠意识和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在化工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如在“化工原理”实验、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中以准确地操作示范引导学生,采用严格的标准和步骤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提交规范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不拘现状的创新精神等。

4.融入化工工程伦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化工专业的使命是培养化学工程师。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精湛的技艺而缺乏必要的工程伦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对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安全与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在关键时刻发挥正确作用的问题。化工工程伦理包含职业道德情操和社会需求、公共安全等社会伦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是通往天堂之路的大道,也能是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掌握技术方法的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专业伦理。化工行业已涉及国防、民生的各个方面,当下正面临技术和产品快速更新的现状,众多的化工工程师在项目决策和产品开发中面临的伦理冲突不可避免,如产品质量安全、危化品生产与管理、三废的排放与治理等均包含重大的工程伦理问题。因此,通过化工工程伦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化工生产与科学实验中树立安全与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10 ]。

化工工程师要学以致用,科学知识掌握在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的手中是人类的福祉,掌握在唯利是图的人的手中可能贻害社会,这就是一个伦理问题。因此,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必不可少。如在“精细化学品”或“化工工艺学”课程中播放远离毒品的警世教育片《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远离毒品,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走向公共利益的对立面,否则将面临牢狱之灾和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一点在著名科学家弗里茨·哈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哈伯创造性地发明了合成氨,实现了氮肥的工业化生产,本该是铭记青史的伟绩。然而,他被利益所诱导,在纳粹的驱使下,不仅将合成氨技术用于生产炸药投入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还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又如在“化工设计”中讨论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和我国对化学工程师职业道德方面要求的共性和差异,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突出人类福祉、人类安全和忠告其雇主或客户的共性。采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实现预防事故的可能性,引导提出整改措施。培养大学生“关爱生命、爱护环境、注重安全”的价值观,使大学生认识到正确的工程伦理价值导向,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为利益所驱使而违背职业道德。

三、結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充分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大事件、核军工文化、“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穿插在各章节知识点中,使之自然搭配并相得益彰。在授业的同时,还应传道,使化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实现立德树人在空间上的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课程思政教育外,还应该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逐步渗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许前会,武宝萍,朱平华,等.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初探[J].云南化工,2020,47(11):196-198.

[3]王磊,杜薇,管国锋.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19-25.

[4]钟劲茅,邓芳,蒋华麟,等.“立德树人”导向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日用化工课程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95-101.

[5]郭丽,周志强,陈立钢,等.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4):31-34+89.

[6]曹明.化工先导——范旭东[J].国企管理,2019(Z2):64-67.

[7]何轩.为了家国,只问初心,无问西东[J].军工文化,2018(Z1):121-123.

[8]江光亮.凝练核地学特色,光大核军工文化[J].军工文化,2013(2):66-67.

[9]陈福山.STEAM教育理念下本科论文环节对化工类本科生工匠精神塑造的实践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7):170-171+180.

[10]于靖,徐心茹,周玲,等.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增强绿色化工理念[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6):1-6.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ZHANG Zhi-bin, WU Yong-chuan, ZHENG Zhi-jian, LIU Yu-hui, LIU Yun-hai

(School of Chemistry, Biolo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should take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goal.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national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events, nuclear and military industry culture, “craftsman spirit” and engineering ethics are interspersed i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each chapter, and cases are used to cultivate and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wareness and consciousness of taking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exemplary practi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With professional classroom educa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the education model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goal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hemical engineering; nuclear military culture; craftsman spirit; engineering ethic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