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

时间:2024-05-04

黄小林 刘光源

[摘 要] 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逐步分析与之相切合的大学英语教学。首先分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英语综合能力,即阅读专业的英语文献能力、英语语言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从适应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发展等四个方面的需要,讨论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最后从语言能力、课程思政和跨文化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语言实践途径及侧重于实践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校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0010522011)

[作者简介] 黄小林(1974—),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研究;刘光源(1983—),女,江苏滨海人,硕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5-0133-04    [收稿日期] 2021-04-08

一、引言

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贸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需要大批懂外语、懂专业、懂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交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大学英语课程有助于培养和储备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晓国际原则的人才[1] (P2)。所以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本文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出发,探索适应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

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备的英语综合能力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2]。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清远(2019)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3]。郑锋(2001)指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该有较为宽厚的科学理论基础,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吸收现有的科技成果[4]。要想具有宽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了解现有的科技成果,不仅要了解国内的科学理论和成果,而且要了解世界前沿的理论和成果。这就要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综合能力。在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中,高素质本科应用型工程师应具备11条标准,其中5条标准都与具备相应的外语能力相关。

(一)具备阅读专业英语文献能力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有研究表明,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发表的论文中,英语越来越成为主导语言,近年来“约97%发表在SCIE期刊、95%发表在SSCI期刊,以及73%发表在A&HCI期刊上的论文都是英语”[5]。国际文献是获取专业前沿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是了解世界前沿的理论和成果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最新知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具备自如的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二)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1] (P6)。在确定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摆在第一位,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包括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够参与同专业相关的国际交流,既能了解世界前沿科技水平,又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传中国文化和发中国声音。

(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下世界正处在多样文明交融互通的时代,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程度空前加深,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新诉求[6]。英语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欧美文化的主要承载基础,是全球科学和文化沟通的重要工具。

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大学英语教学

(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分析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包括高水平英语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是培养这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学术界已经给出了答案。文秋芳(2016)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处理好国家需求、学生个人发展与外语习得规律三要素的关系[7]。赵雯、王海啸(2020)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满足国家、社会、高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8]。

1.国家需求。在经济、科技、文化全球融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更应该学好英语,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大批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沟通能力,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国家的全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全球的相互了解,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我国的和平发展、营造和谐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9]。2015版和2020版新旧《教学指南》都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2015年版的《教学指南》指出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英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10 ]。2020年版的《教学指南》指出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全球通用语言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11 ]。

2.社会需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到来,大学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从研究型扩展到应用型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性知识,并能将书本知识拓展于现实之中去解决问题,具有实践应用能力。

3.高校需求。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应该与国家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2015年颁布了《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推动部分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在这一文件的指引下,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纷纷推动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调整。调整后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4.个人发展。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的能力[ 12 ]。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世界视野,树立国际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并为个人全球发展提供基础技能。大学外语教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长远影响[ 13 ]。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基本工具,不仅满足学生当下的需要,而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课堂英语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符合国际交流的需要。通晓英语是国际人才竞争的基本要素,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又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实现。(1)课堂语言能力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重点打造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提升英语应用能力。良好的英语基础是自如应用的前提。英语课堂教学要注重语言知识、语言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中,要重点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广泛的大量阅读,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文献阅读,同时要多听,以增加语言输入量来提高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表达流利和表达准确的关系。对于英语基础弱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侧重于表达流利。相反,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要侧重于表达准确。(2)课堂课程思政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 (P4)。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英语教学要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推动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當今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了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需求,要为世界人类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这就需要具有中国立场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需要把“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课堂跨文化教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知识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等基本语言技能,而且要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化的了解认识。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把文化教育贯穿于语言教学中,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课堂教学要增加分析英汉语言对比有内容,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在讲授“Your Favorite Color:What It Says About You”一文时,通过汉译英案例拓展色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以如何正确翻译“一颗红心”和“开门红”这两个词为切入点,在学生翻译后,分别给出两个译文供学生选择体会。“a red heart, loyal to the Party.”“to begin well, to make a good start.”[ 14 ]用此话题引出关于颜色在中外文化中象征意义的不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涵,由语言教学扩展到语言与文化教学,又体现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课外语言实践途径。课后创造运用英语环境。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大英语的使用范围和力度,使英语呈现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景中,使他们尽可能置身于英语社会环境中,增加他们的语言输入。同时,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形成语言输出。(1)产学合作。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使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未来就业的优势。政府机构应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搭建合作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比如,高校积极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结合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契机,开展产学合作新形态、新模式探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是把课堂教学的理论实践化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英语教研室开展了丰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以赛带学。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等级的各类英语竞赛,用短期高强度的语言输出倒逼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学习。二是以用带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充当志愿者,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语言。三是以练带学。充分发挥校内英语角的作用,给学生创造便捷的练习语言的环境和机会。(3)线下在线课程学习。“互联网+教育”促进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兴起[9]。如国内慕课上线平台“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国际慕课平台FutureLearn、edX、Coursera等。要求学生课后充分利用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自主学习互通互补的效应。

3.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何莲珍(2019)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设置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 13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学英语课程一体化的体系建设,尤其是职业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1)职业英语。职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重点开设与职场相关的英语课程,要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为目的。教学要融入学生的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有效开展专业交际的语言能力,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丰富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内涵,英语的人文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堂设置不能仅注重工具性,还要兼顾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跨文化交际可以采取隐性教学,即语言技能课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内容,也可以单独设课。中外文化知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个性化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要处理好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安排得当,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大学外语教育。由此可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3]王清远,唐毅谦,叶安胜,等.“区域应用、开放协同、校城融合”三位一体 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9(4):42-45.

[4]郑锋.关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1(5):77-79.

[5]Weishu Liu.The Changing Role of Non-English Paper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Evidence from Web of Sciences Three Journal Citation Indexes[J].Learned Publishing,2017,30(2):115-123.

[6]陈雨露.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2(7):4-6.

[7]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1(2):26-32.

[8]赵雯,王海啸.新时代大学英语语言能力的建构[J].外语界,2020(4):19-27.

[9]王守仁.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7(2):59-64.

[10]王守仁.《大学英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11]何蓮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12]王海啸.“双一流”建设大学英语不可或缺[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12-18.

[13]何莲珍.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J].外语界,2019(1):8-12.

[1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75-78.

Explo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HUANG Xiao-lin, LIU Guang-yuan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8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irst, it analyzes Englis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or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reading ability,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ability. Second, from the aspects of country, society, university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it discusses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bjective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im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y means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cusing on language compet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approaches of extracurricular language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