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卢汀
[摘 要]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能带给学生知识框架和技术切入点,让学生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了解植物、农作物的世界,了解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与体细胞杂交、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以及基因转化等内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从事相关研究及产业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知识基础薄弱、理解重难点有困难、主动思考积极性差等问题,提出加强师生互动,采用问答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增加幻灯片当中直观图片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知识要点。
[关键词] 学生;师生互动;课程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攀枝花学院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园艺植物生物技术”(JJ1750-2017)
[作者简介] 卢 汀(1985—),男,重庆江北人,博士,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0-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4-14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对待这门课程必须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意愿等实际情况,采取优教优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点和重难点,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课后辅导,保证课程进度,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知识点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与体细胞杂交、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以及基因转化等内容,其中,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DNA分子标记、基因克隆以及基因转化等内容,也是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内容的核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细致深入地把相关知识点讲解透彻并帮助学生理解,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之重。
一、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水平以及国际影响力已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明的主力军,一批高校和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对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坚持人才为基,坚持一流标准,坚持全球视野,走开放合作的道路,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要点
一是要强调规范性;二是要注重发展性;三是更加凸显实践性;四是始终保持开放性。规范性就是要在教授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本,注重定义和基本知识点的精确化,不要随意添加删减内容;发展性指的就是要与当今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增的知识点延伸课本知识的内容;实践性是指不僅要让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实验技术和实践技术,包括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与体细胞杂交、脱毒快繁与病毒检测等;开放性是指通过网络公开、线上教学等形式吸纳学生以及社会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改进这门课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关系视角的学生情感构建
所谓情感是指个体在自身精神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背景下自我感受、体验、情景感应、共鸣和反应等交汇,具有稳定持久的特性。具体到课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建设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学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意义所在,从学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社会意义、个人意义、经济意义和科技意义等角度展开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界的个体”,也就是以自我为行动中心的行为个体。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彼此之间的不关心不信任是潜移默化的,而教育的过程则是要突破这种定势思维的限制,形成师生之间的“行为共同体”[1]。
四、结合现代技术打造高技术课堂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声光电结合的知识传播模式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结合声光电等多感官感知模式的现代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多方位全时空感知知识,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有了质的飞跃[2]。
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获取学习方法产生学习兴趣以后的主动学习,由获取知识向获取智慧转变,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转变。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生活的一代人,网络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新渠道,也培养了学生崇尚公平和平等的自我意识。对这一代学生而言,“灌输式”教学效果不好,他们需要的是好奇心导向的平等互动的交流学习。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了解认知主体即学生的心理活动,并把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作为重点,让学习者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3]。
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具体化抽象的理论,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帮助人们加深理论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后,应当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设计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验,通过审核后,在教师提供相关试剂和场所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操作。以构建同源重组载体为例,首先教师讲解同源重组的原理,其次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安排设计载体构建实验。学生按照要求结合自己的课题选取载体,利用在线软件进行引物设计,之后再利用重组酶完成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实验伴随理论进行,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