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雷 袁军堂 殷增斌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加快培养一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满足产业需求,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新工科的出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围绕新工科的教育大背景,在专业现有的建设基础上,对国际化专业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资源开发进行改造与升级,探索机械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工科;机械工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机械工程复合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高厅函〔2018〕17号)
[作者简介] 黄 雷(1990—),男,江苏启东人,工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工程专业教育方法改革研究;袁军堂(1962—),男,江苏沭阳人,工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0-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4-10
一、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1]。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其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2-4]。因此,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培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5]。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源于1953年创办的新中国国防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武器设计制造专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机械工程专业已形成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于一体的,口径宽、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并以服务新时代制造强国战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立足国防,培养具有唯实、献身、创新精神的机械工程复合型人才。
文章紧紧围绕新工科的教育大背景,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探索高素质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实力。
二、机械工程专业现状剖析
根据2019年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最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全球排名127位。另据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排行,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列第31位,位次排全国前12%。武书连公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排行榜中,我校工学类学科排名第25位,工学类专业综合实力省内排名居前3位。
为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加强对专业各方向发展趋势的研究,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以“服务地方、服务国防”为宗旨,明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该目标,在现有建设基础上,对传统专业进行深入改造和升级,使之适应新工科对机械类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知识结构的要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造和升级。
国际化专业教育方面。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学术方向明确,承担大量的科研项目,需要促进教师将先进的工程理念、知识和经验向专业教学过程支撑和泛化;需要在现有国际化联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国际访学、国际联合设计、国际企业实习等国际化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的专业资质在国际就业市场得到认可,能够成为高素质的国际化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进一步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依托所拥有的先进设备与平台,开设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前沿的合作性试验和实训。整个过程需要有规划、有体系、有贯穿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我校机械工程专业需要加强与教材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形成不断更新的网络多媒体的课程资源;基于机械工程专业与企业现有的良好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背景,在未来共建若干工程基础深厚、专业技术实用的课程和教材。
三、人才培養措施
从学校层面上,以新工科为导向,针对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首先,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推进专业的国际化;其次,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模块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平台,为整个专业的建设奠定基础;最后,深化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一)推进机械工程专业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
1.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领军人物和一线教师并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的发展需求,在未来,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学者来本专业任教,以促进本专业教师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加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优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结构,注重吸收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建设工作。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加强责任讲授制度的建设,完善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加大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激励教学,完善教授上课制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