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路洋 高晓妹 张道芬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快速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科为基础的体系。加之资源投入不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医学人文教育一直比较薄弱。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工作将迎来深刻变化,“以疾病为中心”将逐渐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体现“预防、治疗、康养”的理念。这要求医学教育必须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建立新时代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加大医学教育投入,改革招生制度,对教学模式和相关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让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使医学生逐步胜任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
[关键词] 健康中国;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等教育阶段特征及其对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影响研究”(2018jyxm0402);2019年度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地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提升研究”(SK2019A0161)
[作者简介] 路 洋(1979—),男(回族),安徽肥东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人文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高晓妹(1979—),女,安徽蚌埠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张道芬(1988—),女,安徽太湖人,硕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9-0069-04 [收稿日期] 2021-04-07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中国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更加多层次、多样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在医疗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新医科时代正在到来,这些新变化对医药卫生工作将会产生深刻影响。相应地,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理念被纳入医学教育,更有效的方法被引入教育过程。单纯从技术角度看,我们所培养的医生质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医疗卫生工作环境仍然非常复杂,医患之间时有矛盾,医学技术与人性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健康中国的實现,要依靠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新时代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高级技术,更应该有情怀、具有较高人文素养。高质量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得以实现的保障,时代对于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医疗观念发生了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学人才匮乏,很多常见病、多发病时刻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当时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治疗技术,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学科为基础,以治病为目标。这是基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教育,在当时的环境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众所周知,现代综合医学模式认为,人既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健康不仅是指“非病状态”,更是指人们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方位健康。“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下,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疗卫生系统必须构建起“大医学”,关爱生命和人本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技术提高的同时强调服务的完善。这就要求医学培养过程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获得。
(二)医疗工作者角色出现了变化
随着全社会健康观念的转变,解除病痛、预防防疫等传统医疗卫生工作仅仅是未来大卫生工作中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医疗工作内涵在丰富,医疗工作者的外延也将扩大。除了直接解除病痛以外,为健康人群提供咨询、保健、习惯矫正以及预防慢性、恶性疾病等,将逐渐在医疗工作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医学专业人员将是“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领导者和服务管理者”[1],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伴,与他人的沟通,不能仅仅依赖友善和职业常识,必须运用专门的沟通技巧[2]。
(三)医学生成长的需求
职业技能学习虽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帮助学生就业,但是过于强调实际作用的课程忽略了对更广阔的社会的关注、伦理道德的养成。医学专业学制长,医学生求学阶段是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医学生要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习交流沟通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通过大学阶段进行恰当的人文教育引导医学生认识人、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身心,发自内心地同情病人、尊重生命[3],适应健康中国“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医学工作。当前医疗环境下,患者对从业者的工作态度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从实习阶段就进入了工作情境,患者和家属往往对实习生抱有疑虑而不让他们进行操作,或者对其操作的失误严加指责。实习生在医院时常承担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不时还能接触到一些不正之风。学校教育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使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医学生在思想上深受冲击,产生动摇,有的甚至放弃医学专业,严重影响培养质量。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和引导,让医学生对工作性质加深理解,在学习与实践中加快成长。
二、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当前改革在教育领域进入了深层次攻坚阶段,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领域也是实行高度计划的管理方式,医学教育和其他专业办学之初均受苏联模式影响,呈现高度专业化,相对而言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大班教学为主,以识记为主要学习方法。在课程设置上,医学人文课程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小班课程、小组讨论安排明显偏少。大学招生以单一的高考成绩顺次录取,缺乏形成性评价[4],对不同专业也很少有专门的面试考查环节,以总分作为录取主要依据,很少考虑学生专长与个人特点。医学行业对从业者有特殊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是否有学医、终身从医的信念志向,是否适合医学专业和成为医务工作者,应当在入学环节通过测试进行甄选。现实中相当部分医学生入学后发觉不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医疗行业不是自己愿意从事的工作领域,导致学习不认真,甚至沉迷游戏。近年来还出现医学生实习期间忙于考研、毕业后不想去一二级医院,更不愿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的现象,给个人和国家都造成很大损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