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乔慧娟
[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很难在课堂上精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作为一种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国际公法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国际时事紧密结合的法学必修课程之一,教师通过在国际公法课堂教学中使用雨课堂,在课前推送预习资料、课堂讲授中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后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解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雨课堂;国际公法;大数据教学支持
[中图分类号] G642.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3[收稿日期] 2020-04-26
在傳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名教师,一间教室,一群学生,固定时间”,这属于标准配置。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否预习、是否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教师很难充分掌握这些信息。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何在高校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是值得高校教师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雨课堂与混合教学模式
(一)混合教学模式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包括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影响巨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教学模式包括微课、慕课等混合教学模式逐渐在高校课堂得到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应用与变革,是数字化教学模式逐渐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中间产物[1]。混合教学模式就是要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方式,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充分结合,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雨课堂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于2016年4月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教学场景中,致力于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2]。雨课堂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使用微信的手机,就可以实现下列目标:教师在课前将视频、语音和课件内容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实时沟通反馈、在课后通过对课堂数据的采集分析,教师可以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时评估。雨课堂将传统的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结合,将网络教学与课堂线下授课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
二、国际公法课程特点
国际公法课程是法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与国际时事紧密结合,内容分散且涉及面广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通过多年的课堂讲授,作者认为,国际公法课堂所授内容与国际时事紧密联系。因此,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同时,辅之以介绍最新的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国际事件,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国际公法理论的强烈兴趣。此外,国际公法课程中涉及的案例,包括国际法院、国际仲裁机构所裁决的案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课前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作者也使用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本校的多模式教学信息网,将本门课程的参考资料,包括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国际法案例等上传至网上,学生可事先下载预习。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国际时事变幻很快,等到授课时间时,“新闻”已成“旧闻”。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提高国际公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者开始寻找新的教学模式,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问题。
三、雨课堂在国际公法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软件,虽然教学基本流程与传统教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能够极大优化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改造升级。
(一)课前准备中预习资料的推送
在使用雨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关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进入我的课程界面,填写姓名、学校等基本信息,点击“我要开课”,创建课程和班级。创建成功后的班级将生成专属二维码或邀请码,学生可扫码或输入邀请码加入班级。
在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雨课堂小程序向学生推送预习或学习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PPT或者加载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目前,雨课堂支持学堂在线所有慕课视频,以及腾讯、优酷等主流视频网站的网络视频。教师将预习材料发布后,学生的微信端就会收到预习通知,学生在手机上即可接收到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和学习任务。教师也可在手机端查看学生的预习反馈。通过提前推送预习材料以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在国际公法的讲授中,作者就将新近发生的国际新闻及时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的适用。同时,作者也会将国际和国内知名的国际法学者在一些视频网站的授课内容推送给学生预习,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雨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时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能更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上课时,教师开启雨课堂模式,系统自动生成一个本课堂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班级。教师可以有效掌握进入班级学习的学生人数,省却点名时间,尤其在大班教学中,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并且教师可以对进入雨课堂的学生随机点名提问。在笔者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很刺激,像中大奖。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每页幻灯片及时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每页幻灯片都设有“不懂”按钮,学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教师收到“不懂”信息反馈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回复并重点讲解。同时,标记“不懂”的知识点也方便学生日后对相关难点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在雨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答题,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同时,雨课堂还将当代青年所喜爱的弹幕功能移植到课堂环境中,学生能够更踊跃地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全班同学的“集体讨论”,也有利于老师掌握不同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在雨课堂环境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可以自主表达的一个个主体[3]。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答题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后复习阶段
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复习检测题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雨课堂会统计每节课学生的答题情况,包括答题所用时间、所得分数,授课教师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本节课每一个学生的出勤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客观题可以预设正确答案和分值,将传统的线下测试转为线上测试,雨课堂自动统计每个学生所用时间和分数,提高了课堂测试的效率。主观题没有预设答案,教师可以投屏讲解。每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还能获得一份详尽的Excel表格,对每一个同学在这学期的课堂表现有详尽的数据统计,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四、雨课堂的教学优势
(一)教师和学生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雨课堂在PowerPoint中是以插件形式存在的,通过微信建立班级、推送视频、语音、习题,并推送至学生手机。教师可以对原先授课所用的PowerPoint稍做修改,增加适合雨课堂的视频、语音和习题等即可,并不需要完全抛弃原有的授课PowerPoint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所有学生都常用微信,并且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也愿意尝试微信支持的学习方式。因此,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雨课堂都是非常容易操作的,并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辅助教师的教学过程
通过作者这两年在本科生大课堂使用雨课堂的经验,个人感觉到,雨课堂最大的亮点在于运用大数据辅助教师的教学,使教师由“经验驱动”教学向“数据驱动”教学转型[4]。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想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比较困难的。在备课过程中,花大量时间准备自认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缺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授课中,往往只能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或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来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当班级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即使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无法精确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班级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明显影响到教学效果。并且,中国的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是不敢打断教师授课来反馈自身对某一问题的疑惑。这些因素均使得教师难以细致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而雨课堂的使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通过雨课堂,可以系统掌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参与以及课后复习的所有的统计数据。例如通过学生对课前预习课件或习题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预习课件了解教师即将讲授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实时沟通,教师可以随时调整讲授的重点内容和教学进度。雨课堂后台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记录在期末会形成评价的客观性指标。
雨课堂通过搜集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整合,将帮助教师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加科学地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这些数据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是无法搜集到的。因此,雨课堂旨在将整个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產生的行为数据利用学生的手机等终端设备采集下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让教学进入了“数据时代”[5]。
(三)解决个性化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很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但借助雨课堂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领悟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快慢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6]。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没有理解的PowerPoint内容点击不懂按钮或通过雨课堂交流平台给教师留言,教师通过雨课堂后台可以看到哪个同学对哪一具体问题没有理解,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每一个同学进行答疑。教师对于个别不懂的同学可以单独回复,如果不懂的人数较多,可以适当调整课堂讲授内容,对学生不懂的内容重点讲授。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识别出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对每个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实现由“关注学生群体”向“关注学生个体”的转变。
虽然雨课堂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对网络的要求比较高等问题。但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许多高校都在利用慕课、微课等多种教育资源扩充教学方式和内容。这些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雨课堂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雨课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在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从“经验教学”向“数据教学”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最终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形式及时传递给教师,而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并实现个性化指导。但是,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中,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牢记,技术起的知识辅助作用,教师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从而失去教育的本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只是为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外在教学环境和手段[7]。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求知欲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这才是高校教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50.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3]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94-96.
[4]翁克山.Web3.0技术与继续教育的聚合—基于云服务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9,39(03):73-78.
[5]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6]代艳,米锐.雨课堂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1):42-43.
[7]曾广录,詹琳.新技术手段影响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19(09):66-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