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秦嘉龙 慕丽
[摘 要] 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所取代。为了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会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打破传统培养模式,重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建设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大数据;会计本科;应用型;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8年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201808)
[作者简介] 秦嘉龙(1965—),女,江苏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慕 丽(1980—),女,河南人,硕士,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104-03 [收稿日期] 2020-03-27
一、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传统的教学当中走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会计人才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挑战,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知识[1]。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空间,创造企业价值。大数据知识具有复杂性,如原始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建模等分析都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具体运用。因此,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大数据新型知识的教授和形成实践基地尤为重要[2]。
目前,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如下:(1)创新教育理念相对滞后;(2)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3)学科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会计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4)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5)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创新理念的灌输,夯实专业基础,增加跨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会计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雨课堂、MOOC等线上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借助大数据平台,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4)采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5)搭建第二课堂学术竞技平台,举办会计学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学术创新素质发展。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模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的全要素和全过程的总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保障活动、方法等各类要素的总和。从外延上而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等多層面的有机结合,具体涉及到专业的设置、等多个教育教学环节[3]。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类型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要突出创新的要求。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的统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强调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会计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能适应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
(三)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数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
(四)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大致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模块。在课程设置上均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了课堂教学方式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多样性等。
(五)专业师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简称为《国标》,在《国标》中对教师素质及其教学要求,就教师、单位两个主体提出具体要求。教师主体方面,从师德、职责、专业知识、学术视野、指导学生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标准;从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主持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教学效果、教学进修研讨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标准。单位主体而言,主要从教师进修深造、教研活动、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组织教学研讨及备课等机制,实施上岗资格、助教和任课试讲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标准[4]。
三、会计学本科应用型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创新程度不够,未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
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必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中一般设置有市场营销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和证券投资等。在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是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开展的需求,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是新时代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且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开设不足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中虽然注重了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项教学活动,但创新不够。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偏重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拓宽思路、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在实贱教学中,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未经过实践的训练,在教学中无法全面掌控,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此外,由于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和专业技能局限性,很多高校教师都无法同时具备计算机技能和会计专业技能。
四、提升会计学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模式
(一)课程设置改革
创新知识方面的特征表现为“复合性”(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和“应用性”(夯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相结合,应适当增加跨专业课程,提高非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
1.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的设置
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课程的开设打基础,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大数据应用”的特点,同时也要体现工商管理学科的特色,而且设置要宽泛,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理财学和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如“组织行为学”、“程序设计与数据应用模块”等课程。
2.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会计学”专业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可划分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行的喜爱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选择,体现“宽口径”,满足需求。如设置“互联网+会计”“大数据与智能会计”等。
3.实践课程的设置
实践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标》中实践课程的设置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能力为重点,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等课程[4]。其中,社会实践包括学前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就业指导等,重点培养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新毕业的博士生来会计学科工作;另一方面,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进修学习。同时,紧紧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学术团队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2.加强学术活动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层次,拓展研究视野。为了使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成效,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参加与会计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二,利用现有的研究平台,举办以自身研究特色为主题的高级别学术会议,充分展示专业研究成果,不断拓展专业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第三,通过举办学术沙龙等形式,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学术兴趣,提高本专业研究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1.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立足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采用具启发意义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在会计教学改革中大胆引进学堂在线、互联网+教学、MOOC及案例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运用“MOOC”等教学平台进行学习,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听课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从“MOOC”平台所得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一对一的辅導课程,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相结合。
2.多途径实施实践教学
搭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建共享型实习基地,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推进校、行业、企业相互合作的模式,校内导师负责日常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校外行业、企业导师则负责实践教学的讲授和考核。同时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全面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学习得重要性。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互动教学法中,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配实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全员参与各种竞赛,根据多年的教学来看,会计学系举办的各种比赛,参加的只是少部分同学,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各种竞赛,如英语演讲、会计知识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
(四)考核体系建设
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动力,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应该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专业知识考试、书面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等内容;实践考核主要分为实训操作、课外实践、生产实习和小组案例讨论汇报等内容组成。由原来的一次考试改为多环节、多手段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程的主动学习。如在课程考核上可以设置为:
1.总成绩=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成绩(50%)
2.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成绩)=考勤(10%)+课堂提问成绩(平均成绩)(15%)+小组讨论汇报成绩(平均成绩)(20%)+作业(平均成绩)(20%)+期中测验成绩(35%)
五、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常规教学方法,产、学、研、教相融合,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安林.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2(11):91-92.
[2]李爽,谭文浩.基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会计人才培养:兼谈会计学科建设[J].财会通讯,2011(11):154-156.
[3]姚美娟,董必荣,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6):115-117.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27-8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